APP下载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与英语创意写作的良性互动

2020-02-12张晓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英语文化

张晓杰

(天津城建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4)

作为全球文化融合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必然选择,中国文化走出去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使其他国家保持对中国文化的持久注意力和关注度,如何找出促使和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原动力,如何准确、生动地向其他国家讲述中国故事,如何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消除因文化、民族、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当前,除了海外孔子学院,大多数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局限于书面和理论的自我场域中,还有些来自学术访问交流、海外移民和影视作品的传播,这种互动难免使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具有不可避免的人格化色彩,折射出中国文化囿于自我场域,缺乏创意性英语写作来影响文化嵌入,“迎合化”倾向明显,翻译转换创意性不足,忽视中国文化与英语创意写作所具有的良性互动属性等问题,因此,需要改变中国文化走出去与英语创意写作原有的认知互动结构,通过对英语创意写作理论和方法的分析,探讨中国文化走出去与英语创意写作的良性互动关系,以此解释“文化——英语写作”复合体的运作逻辑,揭示中国文化走出去与英语写作关系的知识传播学特征,在新的良性互动中寻求发展。

一、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与英语创意写作良性互动的逻辑基础

当今国际化的世界格局下,精准、高效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基本价值属性:广泛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在写作对文化特殊的推广意义及其作为理想化的传播手段的思维定式下,英语创意写作和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创意写作的作品被赋予各种角色:创意写作的作品是合理性中国文化的化身,作家则被看作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言人,经过英语创意写作在我国的推广实践、作品的完成及广大创意写作专业人才的参与,最终在政府部门的审核和决策下实现文化推广的顶层方案就是文化传播的合法性。

然而,目前中国的英语写作带有“模式化”的弊端,即理性个体主要在中文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英语翻译理论进行语言转换而原创的英语写作却少之又少。因此,尽管国内传统的英语写作满足了少数中国文化的传播,但它的推广度和受众面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也导致了一些更吸引大众的民间文化、流行文化走不出去,从而无法让世界了解今天的中国。

作为“以中国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建设文化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为目标的传播方式”,英语创意写作既要“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要“提倡不同文化的融合,做到‘和而不同’”。换言之,英语创意写作,既要摒弃中国传统写作的“套路化”倾向,也要避免因“创意性”的误解而出现与文化走出去的道路相偏离的“歪路”。因此,英语创意写作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平衡的血缘性伙伴关系。

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与英语创意写作良性互动的微观内在机制

中国文化走出去与英语创意写作知识生产能否互动,及使用什么策略互动并不绝对取决于宏观环境,从行动主体和他们的行动过程才能发现互动的实质。微观建构视阈下的社会建构主义,英语创意写作的内容、方法策略及其语言微妙之处的处理是基于社会现实背景下主体间的互动作用。主体性因素间的不断作用构成了创意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基础,不但保持了语言与文化合作互动的微观机制的运行,同时,在发生文化风险时,也能起到外交性辩护的可能性。

1、“多角色转换参与”机制

(1)创意写作的作家以多种角色参与和中国文化传播的有效连接

文化知识是在社会过程中维系并融合在一起的,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英语创意写作与文化知识的生产互动过程中,通过“多角色转换参与”机制,推动英语创意写作与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作家角色转换机制,有助于形成高效的连接“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英语创意写作”的融合与共存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文化走出去加速了步伐,创意写作的作家也在积累中把文字中的“概念世界”变成一个“现实世界”,使读者在文字与现实中毫无障碍的自由穿行,中国文化也在不声不响中走进人们的心灵,打动人们的情感、吸引人们的关注。

(2)基于英语创意写作培养中国特色文化传播使者

“多角色转换参与”机制在教育、经济、政府等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角色转换参与”机制有助于创意写作的专业人才和文化研究学者建构目标共同化的合作关系模式,使英语创意写作融入中国文化体系,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体现英语创意写作的影响力。从各领域研究实践可以看出,“多角色转换参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多角色转换参与”机制的重要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便于英语创意写作的作家在学院派学者、文化传播使者、政策执行者之间转换;二是提高文化域外传播的准确性、普适性,便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三是发挥“无声语言”的强大号召作用。“无声语言”是介于官方外交“第一声音”与纯民间交流“第二声音”之间的一种特殊声音,其特征是有意识但非官方地影响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

2、转化性激励机制

(1)文化与创意写作互为主体

创意写作与文化在社会建构主义中被看作是两个行为主体,他们之间具有交互意义,就像“你”与“我”的关系是互为主体又相互统一。两个行为主体保持着对方为主体并相互尊重,承认并接纳双方互相认知的结果。就现代文化的知识构建而言,创意写作与文化传播不再是传统思维模式下的主客体关系,而是社会构建的共同体,是主体间的互动往来关系。这表明,文化传播与创意写作不是单纯的支配关系,而是共同建构提升到更好的责任与动机时出现的“互为动因,相互转化”的关系。转化性激励机制的目标是将通过创意写作实现中国文化传播的预期的目标输入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核心理念是创意写作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共同分享愿景,共同应对各种挑战,采用和调动各种策略尽可能实现文化走出去的最大外交价值。通过建构和使用转化型激励机制,写作和文化传播的目标都得以提升,双方都得到了鼓励、激励和提升。

(2)实现中国文化走出的核心是激励作家具有充分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就是解决好如何激励作家充分参与并运用创意写作的方法投入到文化传播的伟大事业中。尽管当前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提出文化传播是民心相通的基本保障,文化走出去对于中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性、区域差异性、民族性因素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并没有实现应有的传播效果,其作用依然受到各种制度的限制,在书面传播中语言依然“文学化”、“符号化”“政治化”。有效发挥中国文化连接世界、走进民心、保障国家对外合作的功能,需要从创意写作入手,充分调动作家的创作热情,激发创作灵感,保证参与的主动性和充分的话语权。

3、创意培养学习机制

创意写作与写作的最大区别就是创意。何谓“中国化创意”归根结底就是创意思维。目前在中国,不但创意写作就是写作训练在高校中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很多人从字义上解读创意并非科学。创意写作的创意思维是一种系统化训练,具有专业性,在西方国家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詹姆斯.韦伯.杨认为:“创意写作是将人们日常司空见惯的元素、细胞、基因等用焕然一新的方式进行运作,给人以完全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使主体与接受体形成某种不同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创意写作在关注创意实践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思维上的创新。这种创新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新型元素间相互作用的构建。目前在国内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广州外贸大学开设了创意写作专业,并提供了这方面学习的硕士学位,但对创意写作学科体系的建构,尤其是中国化创意写作体系构建还远远不够。因此,如何仿照西方高校的教学体系构建和培养创意写作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4、企业实践与产业孵化机制

创意写作兴起于美国。早在20 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爱荷华大学就出现了创意写作工作坊。就创意写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与企业实践和产业孵化而言,文化的产业化是创意写作与文化传播两者良性互动的有效方法。文化产业化是指在高校内创建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校外创建创意写作研发与生产中心,按照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致力于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品开发、转化、生产及销售。结合海外企业的互通合作将创意写作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一是建构一个虚实结合的体验中心。二是,外围创意写作研发中心。作家和写作爱好者可以经常交流沟通,不断对创意写作进行分析,更加地细化、优化创意写作,解决写作课上经常面对的一些棘手消极的问题,不再回避而是积极面对并且提出英语创意写作的新思路、新技巧,新理念。基于以上实践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构建形成一个产业链,并为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将构思、设计、生产、推广、销售循环推进,使中国文化走出去更加的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从而实现文化推进的最终目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与英语创意写作良性互动的引导策略

1、消解中国文化体系构建与创意写作的矛盾

作为文化交流互动中的主我,中国文化走出去体系的构建需要文学承担重要的角色,既说明了文化作为主我的不同部分参与社会交流互动,也表明文化具备了从他人视角出发看待自我以及担负各种不同责任的能力。可以肯定的是,在创意写作与中国文化传播整体构建的过程中,虽然文化走出去能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巩固国际中的强国地位,但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传播交流体系中国在。同时,创意写作在中国目前的发展极其落后,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也导致文学产品与世界沟通的频率和能力远远不足,加上文化传播渠道的不畅创意写作出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进而使创意写作得不到重视和推广,反之亦然,在极少的创意写作中对文化推广和传播的意识逐渐被消磨,作家和写作爱好者的热情被一点点熄灭,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小。

2、“文化外交”政策为创意写作参与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了制度衔接

“文化外交”为创意写作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制度上的链接。“文化外交”是指为围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或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国家或国际间公关活动。“文化外交”的突出使命就是在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作用。文化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的最佳手段,有着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表现形式,在满足人们精神上享受的同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文化外交”的重要进步就是由过去呆板的思维变为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新型外交手段。在“文化外交”中,中国文化的传播在创意写作的助推下而更加富有实效,未来的中国将会和美国一样把中国的文化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推动文化走出去中保持创意写作的学科体系

在创意写作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学科体系参与文化的传播工作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虽然创意写作起源于美国,在欧美国家盛行,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学科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在中国我们就可以照搬过来。英语创意写作学科体系构建在目前中国高校教育中是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国内虽然存在英语创意写作的课程,可是由于固定的学科界限和话语样式,单纯的英语创意写作不能得到相关部门和学科的重视和认同,从而不能获得创意写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语权。因此,学科的专业化建设对创意写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重大。

4、构建“英语创意写作——创新性参与文化走出去”体系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创新性参与文化走出去是创意写作参与文化传播必需具备的软环境。传统的文化传播思维惯性,以及中国当代创意写作得不到足够重视的现状,一方面对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影响力、知名度、认可度构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使创意写作作家们缺乏主动寻求时代需要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因此,文化走出去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文化传播层面。文化传播相关专家和机构要把握好文化宣传的脉搏与时俱进促使国家文化传播的政策方针,做到有的放矢,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创意写作层面。中国高校应及时创建中国特色的创意写作工坊和“国际写作工坊”,使写作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接受和吸取创新性写作模式,发挥创意写作的创新性思维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体能动性。

猜你喜欢

英语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