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路径初探
2020-02-12姜土生何福君
姜土生 何福君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习近平同志此次重要讲话为推动思政课更加具有实效性、针对性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本文立足贯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规律在培养学生政治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文化观为着力点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实效性进展。
一、把握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内在意蕴
思政课教学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过程。真理的传播脱离主导性的价值引领会迷失方向。价值目标的实现忽略主体性,教学则是无的之矢。
1.主导性的现实涵义
主导性即教师主导意识鲜明,主导内容全面,主导方式灵活。思政课的特殊本质决定教师的主导性,其特殊本质主要表现为:第一,宏观层面:思政课它所培育的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为”新人。第二,微观层面:思政课本身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的有机统一,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相较于学生而言在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上觉悟程度都更高,这为教师发挥主导性提供了现实可能。
2.主体性的价值内涵
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是思政课提升实效性的关键点。从应用层面讲就是学生自觉将教师传授的理论外化为调控行为的技能。弗洛伊德指出,主体人格结构系统是由本我-超我-自我这三个子系统构成,独立人格的形成是超越“本我”的发展过程。那么,我们如何克服消极地成为自我存在,即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等建构活动。由于传统的权威教学模式脱离了自我建构活动,导致主体性产生“异化”。所以,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抓手就是要帮助学生在理念上建构主体意识,用发挥主体作用的方式去和解“他者”带来的客观必然性,达到自我主体性的“应然”存在。
二、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现实缘由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决定了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同时,理论只有被学生掌握才会转变为改造现实世界的物质力量,只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和生理成长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办活。
1.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必然诉求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课程性质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具有政治属性。一方面,政治理论的传播者是教师,“工人本来也是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教师的学科使命必然是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政治性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是思想信息的接受者和实践者,对教师的理论教育具有能动的认知同化机制,学生是否具有灵活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检验课程性质是否得到彰显的试金石。
2.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成长规律的原则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是一门科学,学生作为思想的教育对象具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阶段性,差异性的特征,教师尊重“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的客观事实,坚持“滴灌和漫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切合学生兴趣的激发点,满足学生成长规律的“需求单”。在实行新课改以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牢牢攥紧了领导权,学生处于被领导地位。教师卖力讲,学生卖力睡,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睡,整个教学过程“一片和谐”,完全违背了思政课教育的“立德”初心和“树人”使命。因此,课程必须在价值回归维度上注重学生三维价值目标的培养,坚决抵制“低阶性”和“高阶性”的无效教学现象。
3.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目标的实践追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互动式教学的实践产物。面临新挑战,教师需要强化调动教学工作的内生动力,兼顾协调理论深度和现实维度的统一,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看作长远目标,它要经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长期持续的努力奋斗才能达到”。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观念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经验概括,是被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体现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践导向。
三、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可靠路径
拥有“抬头率”和“点头率”的教学过程是双边交流和情感互通的统一过程,具体体现在师生间共同架构起以教材内容体系为桥梁、以政治立场为基点、以思想统一为依托、以道德法治培养为保障的多维交互系统。
1.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引领
政治要强,守立场之正才能创思政课之新。“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党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纵观党的历史和现实,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是教学真正带有灵魂性、关键性意义的保障。政治立场的引领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由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中传达出来的。它包括:第一,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师要协助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辩清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第二,党的纲领性文献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党的纲领性文献,熟知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内容和实质;最后,群众路线的教育。毛泽东同志曾形象的比喻到:共产党人只有在人民的土地上才能生根开花。所以教师要以党的立场为基点,升华学生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认识。
2.以科学系统的思想观念引导
思维要新,创理论之新才能催思政课教学之变。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总结到只有将进步的政治精神灌注于军队才能使官兵达到真正一致。教师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的讲解。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为依托,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科学真理教育学生,坚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相统一中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不仅达到理论上的认知,情感上的认同,而且达到行动上的贯彻。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可分为三个方面深入讲解:第一,辩证唯物主义。教师要帮助学生辨别错误观点,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历史辩证法教育。历史辩证法的把各种事物的存在状态当作历史动态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它不盲目崇拜一切和否定一切,始终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去认识世界。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育。教师要提高学生不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频率,促进学生关于事物现象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感性认识向本质的、全体的、内部联系的理性认识飞跃。
3.以凝魂聚气的崇高道德规范
人格要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为依托,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一,身教示范要以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为语言载体,将各个层面、各个纬度的道德价值要求渗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其二,在社会主义法治维度上规范就是教师要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崇尚真善美。以法治的权威力量指引学生向上向善,坚持积极倡导与实效行动并举,遵循道德建设规律,以现实的热点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良好道德实践的养成。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在标志,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归宿。学生通过教师良好道德榜样的示范后能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我行为,提高了理性地、独立地选择道德行为方式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能够了解我国的我国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内容,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民主与法治,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形成依照法律办事的行为习惯;记住道德底线破不得,高压法线碰不得。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水平,在道德实践中实现道德价值世界的自我构建。
4.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主导
文化要精,无产阶级文化是时代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所以,教师教授占主导性的文化就是要讲好党的政治文化,提高思政课的文化凝聚力。第一,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主导教学。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引导学生在文化生活中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用传承初心和使命的革命文化主导教学。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三,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先进文化主导教学。
结语
综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文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形成思政课的东方文化话语体系。维系占主体性的文化。文化主体性表现为语言文字、思想特质和话语体系三个方面。因此,学生要认识到汉字所凝练的传统文化精髓,写好中国汉字;辨别与体认出自身文化的价值灵魂,以具中国特色的思想逻辑做好中国事情;搭建与保证中华文化的意识形态解释权,以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主体性文化意识,维系主体性文化的实践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生存论意义。只有学生在维系主体性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承载的文化才会以一种文本的形式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成为其建构意义世界的价值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