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
2020-02-12兰江梅
刘 轶 兰江梅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财务共享模式是企业普遍运用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和有效运用,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防范和规避的有效手段,在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有必要做出一定优化,才能发挥协同作用,保障企业的顺利运营与发展。
一、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企业尚未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前,财务工作通常是根据企业经营具体项目而定,核算方式相对较为独立,然而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集约化,财务核算的环节逐渐简化,整体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并且实现了财务管理质量的全面控制。总之,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十分深远,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一方面,是对内部控制的积极影响,利用财务共享模式后,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不断优化,不再局限于业务节点展开内部控制,而是根据财务共享模式的指导对企业所有业务流程进行内部控制。例如财务共享模式下,可以对企业各个系统以及共享平台的数据信息实现流程化管理,企业能够对各项财务活动痕迹进行细化监督和有效控制,真正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是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的消极影响,由于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模式,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云平台等,将企业的财务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所以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受到一定威胁,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财务活动展开。
二、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的问题
1、内控制度不健全
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通常会构建共享中心,形成财务管理新模式,企业各项目财务管理不再相互独立,所以,企业以往构建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适应企业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无法对财务工作者和员工行为进行良好的约束和控制。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通常是立足于国家财政部发布的相关文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具体工作流程,制定契合国家法律以及企业实际经营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整体的工作流程逐渐优化,财务工作者的工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转变,但是当前企业却并未针对优化后的工作流程制定流程制度,且财务工作者新的职责权限缺少明确制度保障,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很难实现有据可依。特别是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共享中心财务工作者工作内容发生变动,传统的绩效考核体系难以继续运用,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却并未针对绩效考评体系进行有效完善,导致其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无法发挥实效性作用。
2、信息传递难度大
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需要将信息准确传递到共享中心内,但是由于信息的逐层采集和汇总,导致十分容易出现信息真实性无法保障的风险问题。特别是针对我国的大型集团公司,附属的子公司数量较多,所以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过程中,通常需要采集和汇总大量的财务数据信息,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财务单据伪造上传、财务数据被篡改等问题,均是由于内部控制和监管不到位,进而导致企业所形成的财务报告缺乏有效性,无法将企业真实的水平呈现出来。同时如果在信息共享过程中,财务数据的完整性较差,则无法为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提供有效依据,甚至会由于对财务数据信息辨别不利出现决策失误,企业的经营发展风险大幅度提高。所以企业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财务票据的真伪,必须构建完善的防伪检查系统,设立专门的检查工作人员。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均由于人力资源有限,无法实现财务数据以及票据的有效审查。
3、人员控制风险加剧
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核算环节,通常是处于工作一线的财务工作者负责,这些财务工作者对核算的具体业务流程十分了解。但是在实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财务工作者大部分的工作内容,转化为整理和上传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信息,长期无法接触实际的核算业务,在做出财务决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脱离业务实际的问题。同时,由于无法实际接触财务业务,所以在进行子公司财务数据信息的审核与真实性辨别过程中,很难做出公允的判断,无法保证企业有效控制经济业务等事态发展,长期如此,会削弱财务工作者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和工作者的工作内容重复性较高,日复一日的工作会造成财务人员积极性和热情较低,甚至会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所以,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面临着人力资源流失的风险。
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事实,首先必须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并且立足于财务共享实际工作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财务工作的展开提供制度保障。总结归纳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其中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不在少数,所以,企业必须针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予以高度重视,为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伴随我国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财务共享模式已经成为诸多企业内控改革的主要方向,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可从流程制度、监督制度和权限制度三个维度作为落脚点。企业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据可依,避免内控制度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在构建财务共享模式前,派遣企业专门人员展开调研工作,特别是针对经营和发展现状相似,且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展开调查研究,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与内容,构建高度契合企业内控流程的制度体系,例如资金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针对财务共享中心的服务人员,应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包括人员准入机制、工作准则、岗位制度、奖惩制度以及晋升制度,所有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在上岗前需要接受系统化培训考核。除此之外,针对企业各个岗位构建监督制度,加强财务共享中心员工的管理工作,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主渠道为线上系统,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实施内控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十分关键,特别是构建财务共享模式后,企业需要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信息分析共享,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有效数据。首先,企业用针对传统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进行补充,根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断完善风险项目和要求。其次,加强企业财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侧重点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其能够在财务共享模式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根据企业财务信息分析当前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风险隐患来源于多个方面,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第一,在选取财务共享平台时,应选取具备信息严密保护的系统,并引入专门系统维护和管理人员,在财务共享系统运营过程中及时发现漏洞,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企业重要财务数据泄露影响企业经营与发展。第二,帮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规划职业生涯,为其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和晋升渠道,不断优化岗位流程和相关制度。同时加强人才储备工作,培养更多专业化财务共享人员,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避免优质人员流失。第三,针对企业财务核算严格把控风险,借助区块链技术避免财务数据随意篡改,对篡改财务数据人员信息进行记录。定期对财务核算人员展开培训工作,提高整体核算效率和质量,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第四,基于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审计流程,确立明确审计目标和规划,通过财务共享平台进行审批,通过后按照程序展开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审计风险进行精准评估,逐步形成完善的内部审计方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3、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
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需要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和相关平台展开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业务集中和统一处理,财务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但财务共享十分关键性的问题,则是需要强大IT 技术支持,才能保证各项传出去的安全性,以及财务信息的共享效率。所以,在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必须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共享系统技术建设,保证上传的财务单据集约化管理。企业可以构建ERP 系统,用于财务数据信息等随时上传与共享,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共享效率同时能够减少,由于票据遗失而造成的财务信息不准确问题。共享中心财务工作者在接收相关的票据信息后,可以通过数据备份或上传到云空间的方式,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公司每个员工均设置独立账号,并根据工作职责给予财务共享中心访问权,不仅每个员工均能够通过端口登录获取信息资源,同时也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提供保障。所以,企业在构建共享模式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同时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打开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