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保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2020-02-12刘庆华张小生王宣淼
刘庆华 张小生 王宣淼
(江西省遂川县农业农村局,江西遂川 343900)
1 农业植保工作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近年来由于种植环境的变化以及土壤质量的改变,农业病虫害发生率不断提升。而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往往会采取加大农药用量和用药次数的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控[1]。但是,这样种植模式不仅难以达到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最初目的,而且会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并且不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维持种植土壤安全。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农村植保工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具体来看,一是由于农户植保理念落后,往往采用农药喷洒为主方式防治病虫害,未重视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农业种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其二,服务模式单一和服务内容陈旧也是农村植保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的经济生产活动形式更为多样化,而植保工作内容未相应进行调整,仍以药物研制为主要工作内容,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不佳,难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
2 农业植保工作的重要性
2.1 提高农作物产量 通过科学开展农业植保工作,对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提前分析,探究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加以实施,能大幅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作物种植风险,并提高农作物产量[2]。
2.2 提升农作物品质 由于有效的植保工作能显著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增强农作物本身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所以在没有病虫害的干扰下,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太多施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控,能有效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并达到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的目的。随着公众对于健康、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农药残留蔬菜和其他农作物对自身健康产生的影响,所以科学开展植保工作能提升农作物的销量,这对于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加强开展植保工作,能通过改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肥料和农药选择提升农作物品质。由于农药对于农村生态环境和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都会产生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在核查农作物质量的过程中对于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越来越严格,只有通过改进农药喷施方式和选择更为绿色环保的农药取代传统的危害性较大的农药,才能保证农作物生产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例如,应用较为广泛的环保型农药中具有代表性的腐殖酸类农药,可作为农药增效剂和植物生长激素的增效剂,还是一种抗菌防病物质,能抑制和防治多种作物病害。腐殖酸与农药配合使用,既能提高农药的活性,又能发挥自身的活性。我国应用广泛的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简称Bt)和阿维菌素虽都是很好的生物农药,但苏云金芽孢杆菌存有杀虫谱窄、杀虫速率低的弱点,而阿维菌素毒性较强,害虫易产生抗药性。而将两产品杀虫功能集在一起,可能产生杀虫速率高、杀虫谱广、毒性低、害虫抗药性产生慢的新生物农药。
2.3 保障农村生态健康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发展较为落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足,不科学的种植理念和土地利用方式严重降低了农村土壤质量,使得农作物种植收益逐年下跌,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却不断上升,导致农民的种植成本随之升高,并且病虫害的发生使得农村生态环境平衡被破坏,陷入了长期的恶性循环。而加强开展农业植保工作,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为农民传播科学种植的正确思想[3],树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才能跳出这样的恶性循环,提升农民的农业种植水平,进而优化农村的农业种植体系,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农作物生产改善措施,保障农村生态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对农作物生产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种植过程中普遍用药次数在9次以上,少数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上的农户则具有较为科学的种植习惯,用药次数能维持在7次以下。而加强开展农业植保工作,增强了农户的科学绿色种植意识,显著减少了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农药用量,绝大部分农民能将用药次数降低至5次左右,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降低至3次,显著改善了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提升了农村土地质量,为农业种植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
3 结语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农业植保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有利于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对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