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培育和管理技术优化措施
2020-02-12汪莹莹
汪莹莹
(江西省上饶市林业局,江西上饶 334000)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大众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这也使我国林业发展获得了一定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升林业发展速度,有关部门需要基于林业发展实际采取合理的培育及管理技术,为林业种苗培育提供推动作用。当下,我国在进行林业种苗培育的时候需要采取多样化手段,为林业发展进步注入活力和生机。
1 林业种苗培育、管理的实际意义
实现林业产业化的基础是加强林业种苗培育和管理,足够的种苗可以为林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进一步提升林木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当下,我国林业资源较少,不但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威胁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多个物种灭绝。因此,为了加速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基层单位重点关注林业种苗培育及管理技术的优化,进一步提升林木质量。
1.1 林业种苗管理的意义 林业种苗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这时会出现较多问题,进而对林木产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其中,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属于影响林业种苗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林业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政府针对林木种苗培育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和扶持,出台了地方政策,为林业生产增效起到了带头作用。为了使林业种苗稳定生长,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林木管理措施,将其应用到日常作业中,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随着林业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林业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强,林业种苗培育管理质量加速了生态社会的建设,满足了大众对于精神和环境的需求。
林业种苗管理方式能促进林业体系协调发展。林业种苗管理属于林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随着林业种苗管理方式的逐渐完善,能推动林木产业稳定发展。随着社会对于生态文明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对林业种苗管理手段进行创新和完善,使其能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1.2 林业种苗培育的意义 优良种苗培育属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林业产业化的重要保证。要想发展林业经济,扩大林业经济收益,需要足够的林业资源。价值较高的种苗能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加速经济创收。但我国自然资源较为匮乏,大部分高价值树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种苗存活率下降,若没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林业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林业种苗培育,改善种苗的生活环境,提升林木覆盖面积,对于林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优化措施
2.1 林木种子选择 结合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合理选择林木种子。例如,不同地区的气温不同,应考虑气候环境对种子产生的影响,合理选择种子,提升种子萌芽率。一些抗旱效果较好的种子需要种植在温度较高的地区,而东北地区则不适宜种植此类种子。另外,应选择成活率、质量较高的种子。
2.2 林木幼苗选择 应结合周围环境、幼苗的生长习性,合理选择林木幼苗,以提升幼苗成活率。对于林木幼苗的选择,需要将其高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绝大部分幼苗高度应保持在20 cm左右。同时应仔细筛选,去除具有病虫害的幼苗[1]。另外,采取嫁接的方式能提升幼苗成活率,还可以将嫁接苗木的优势延续下去,增强幼苗的抗病虫害能力,因此可选择嫁接苗木。
2.3 苗圃选择 苗圃对林木幼苗生长影响极大,因此选择苗圃时需要考虑光照是否充足、后期管理是否便捷等问题。对于苗圃内部土壤,需进行酸碱性测验,保证土壤酸碱性适宜,为苗木的成活提供支持。苗圃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地下水位应在合理范围。如果苗圃地下水位较高且排水不畅,那么会在出现强烈降雨的时候使苗木受到雨水浸泡,提高苗木死亡率。
2.4 灌溉、排水 如果在苗木生长过程中,灌溉量不适宜,错过最佳灌溉时间,会导致幼苗死亡,造成较大损失。林木幼苗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不同,因此灌溉量不同。苗木生长初期所需水分较少,生长发育阶段所需水分较多,因此管理人员应结合苗木实际发育情况合理灌溉。另外,应结合苗圃情况采取适宜的灌溉方式,避免直接朝树根灌溉,造成树根腐烂。为了避免水分过多淤积在苗木根部,需要适当排水,遇到暴雨情况也需要进行排水作业[2]。排水前,应检查是否存在水坑,降雨量一般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采取引流排水方式,当降雨量较大的时候可以采取挖沟渠的作业方式。
3 林业种苗管理技术优化措施
3.1 配备充足的设备 针对林业种苗管理工作来说,基层单位需要重点关注林木种植过程中多种设备的引进。如果林木种植数量过多,则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将会降低林木种植效率和质量。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增加林木种植及后期管理投入,引入种植管理设备,提升幼苗种植管理效率与林木成活质量[3]。
3.2 优化人才队伍 林木管理人员专业程度较低是导致林木管理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绝大部分林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导致林木管理管理力度不足、效果不佳。步入信息化社会后,信息化设备运用范围扩大,这时林业种苗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管理技术,还需要掌握信息化技术。当下相关单位应加大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拓宽林业种苗管理人员知识面,并通过奖励制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对于林业种苗管理人员专业性较低这一问题,可以从源头抓起,提高人员招聘门槛,提升管理人员薪资,使专业管理人才可以留下来[4]。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林业种苗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使管理人员掌握当前所种植的林木数量和管理情况,为林木种植养护提供依据,并采取合理措施解决林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基于信息化平台与其他地区林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先进种植技术,获得一定的种植经验,进一步完善林木种植作业流程。
3.4 建立育苗质量评价机制 建立育苗质量评价机制能对林木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为林木提供适宜的生长指标。林业种苗管理人员可基于评价结果针对苗木的生长环境进行适当调整,提升林业育苗成活率[5]。
4 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的持续增高,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林业种苗培育管理成为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当下我国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林业实际培育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相关林业部门需要从细节着手,持续优化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和管理水平,采用科学的培育方式加速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