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2020-02-12崔少龙车丽梅

江西农业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斑病蚜虫粉剂

崔少龙 车丽梅

(1.吉林省延吉市农业农村局,吉林延吉 133001;2.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长春 130033)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非常常见,如果不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会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损失。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有必要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玉米正常生长与发育。

1 常见的病害识别和防治技术

1.1 玉米大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1.1.1 玉米大斑病的识别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下部叶片上,并向上扩散。该病通常不会发生在苗期,抽穗后病情会恶化。该病主要影响叶片,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到玉米果实、叶鞘和其他部分。在发病早期,植株患处会出现水斑,然后顺叶脉继续扩张,形成灰褐色或黄褐色梭形病灶,边缘深中间浅,病斑主要长约15 cm,宽约2 cm。

1.1.2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与发生条件 大斑病主要受耕作方法、栽培方式、气候条件和玉米品种的影响。病株残体主要被病原体用作越冬场所,当相对湿度超过90%并且温度达到约23℃时,容易感病。玉米抽穗和出苗期缺乏氮肥会加剧该病;连续种植、高密度也会增加发病率。

1.1.3 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为主要种植品种,通过化学防治加强管理。可以提早种植,适当补充钾肥和磷肥,及时清除叶片和发病植株,控制田间的相对湿度。使用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70%氢氧化铜、50%福美双以及70%代森锰锌等药剂轮换使用,以防治病害,每7 d一个周期,连续两个预防周期[1]。

1.2 玉米灰斑病识别和防治技术

1.2.1 玉米灰斑病识别 灰斑病病斑早期为黄棕色或灰棕色,呈矩形,明显不同于大斑病。如果斑点覆盖较大且连片,将导致叶片死亡。在高湿度下,会在斑点上看到一层灰色霉菌。

1.2.2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与发生条件 病株残体主要被病原体用作越冬场所。在第2 a,该病害随风雨广泛传播。每年7月和8月阴雨天气发病率较高;湿度超过95%,温度25℃左右发病较快。

1.2.3 玉米灰斑病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除受影响的农作物残株,开展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并排水。在病害发生的早期阶段,可以使用氟硅唑、戊唑醇、嘧菌酯等来防治,每7 d一个周期,连续两个预防周期。

1.3 弯孢菌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1.3.1 弯孢菌叶斑病的识别 弯孢菌叶斑病也称为黄斑病害,在目前几乎所有省份的主要玉米产区都是一种严重的病害。该病在玉米结穗后迅速传播,重病植株的叶片被病斑覆盖,极大地影响了产量。感病后最初在叶片上有半透明斑点,然后扩展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纹,中间白色或黄褐色,周围是深棕色或红褐色,外围淡黄色光环呈环状。在高湿度下,患处的两侧都会发霉。在严重的情况下,叶片会被病斑完全覆盖,直到叶片死亡。

1.3.2 弯孢菌叶斑病防治技术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期间使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一般在大田发病率为10%时进行第1次喷雾防治,后间隔15~20 d进行1次喷雾[2]。

1.4 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1.4.1 褐斑病的识别 褐斑病是由玉米节壶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是对玉米果实以下的叶片造成危害。大多数病害最初为圆形、椭圆形或线性。最初病斑是黄色,随着病害加深会变成棕色或紫褐色。后期,病斑表面破裂,释放出黄褐色粉末。

1.4.2 褐斑病的防治技术 收获前一季作物后,从田间彻底清除残余植株,以破坏病原体的栖息地,并及时进行深耕;选择具有高抗病性的品种;播种前施用完全分解的有机肥料,并及时除草,以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如有必要,在10~13叶阶段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1.5 玉米锈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1.5.1 玉米锈病的识别 玉米锈病主要影响玉米叶片,在病害早期阶段,浅黄色斑点散布或聚集在叶片的基部和上部主脉以及两侧,后部隆起形成红棕色疱斑,后期发展形成黑色疱斑。病害严重时,叶片会被孢子堆覆盖,导致大量叶片枯死,植株籽粒发育不良和产量下降。在更严重的情况下,树叶会从受损部分掉下来,植株死亡。

1.5.2 玉米锈病的防治技术 及时清除发病的植株,并种植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喷洒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12.5%的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每10 d一次,连续2~3次[3]。

1.6 病毒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1.6.1 病毒性病害的识别 病毒性病害有2种主要类型:粗缩病和矮花叶病。粗缩病发作后,植株矮化,叶片呈深绿色,节间缩短,难以抽穗。该病可在整个生长期发生,在发芽阶段受害最大。在病害的早期阶段,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都出现了小的透明褪绿斑点,然后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上,叶片背面凸起各种长度的白色蜡状,叶片深绿,基部短而厚,多数不能开花结果。矮花叶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在国内玉米作物中普遍存在,并造成极大的危害。该病可发生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间,在发芽阶段最严重,在抽穗后发病危害较小。发病的植株黄弱,生长缓慢,植株高度通常低于健康植株高度的一半。大多数发病的植株早死,一些发病的植株可以结出果实,但少有颗粒。

1.6.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技术 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播种并用包衣种子。玉米早期播种,在出苗前后要喷洒杀虫剂。

2 玉米常见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

2.1 玉米螟虫识别和防治技术

2.1.1 玉米螟虫识别 孵化后,一些幼虫藏在雌穗着生节上部叶腋位置,主要食用叶腋组织和花粉;当达到4龄时,害虫会食用茎秆并影响植株生长。大多数幼虫集中在雌穗上部。

2.1.2 玉米螟虫防治技术 要注意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即选择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出现幼虫时,有必要抓住幼虫集中在心叶的时间,使用氟虫双酰胺和高氯化物及其他药物防治。

2.2 玉米蚜虫识别和防治技术

2.2.1 玉米蚜虫识别 蚜虫主要以植株汁液为食。在苗期,蚜虫主要聚集在心叶上,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导致植株发育迟缓。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幼苗死亡。

2.2.2 玉米蚜虫防治技术 在玉米育苗阶段,玉米蚜虫的天敌如瓢虫和小黑蛛较多时,应避免使用农药,以免杀死害虫天敌。如果蚜虫发生严重,应使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防治。

2.3 玉米蓟马识别和防治技术

2.3.1 玉米蓟马识别 玉米蓟马主要是在成虫期对玉米叶背造成危害,在叶片背部形成银白色条纹,并伴有小斑点和黄色条纹。严重情况下,叶片背面看起来像有一层银粉,逐渐变黄变干。通常在5月下旬和6月中旬蓟马危害严重。

2.3.2 玉米蓟马防治技术 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防治。

2.4 瑞典蝇识别和防治技术

2.4.1 瑞典蝇识别 瑞典蝇主要在玉米植株根部形成大小为针孔的棕色孔,心叶上出现长孔,严重情况下叶片折断。

2.4.2 瑞典蝇防治技术 如果已产下大量卵,则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洒防治。

3 结语

玉米是世界上的主要农作物,但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病虫害,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为了使玉米高产和高量,必须在玉米播种期间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猜你喜欢

斑病蚜虫粉剂
蚜虫婆婆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