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医学化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探究

2020-02-12李培启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化学育人思政

李培启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之后, 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这给新时代高校思想教育融入各门课程教学、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医学化学》作为高校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思政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因此,如何针对高职高专医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化学课程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思政内涵,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在化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育人元素,更好地使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1],实现化学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推进、同频共振,是当前化学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 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1.1 科学准确性原则

《医学化学》课程思政的科学准确性的核心是思想和内容的准确性。一是目的明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掘教材中的思政要素;二是内容正确。教学中融入的思想内容观点正确,选用的思政素材及介绍的化学史有据可查、准确无误,谨防任何知识性差错和伪科学;三是方法科学。根据化学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思政模式,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内容。

1.2 有机融入性原则

课程思政并非改变原有的化学教学设计[2],而是通过挖掘化学教材中的思政要素,精心设计,将思政目标融入到教学目标中,将思政元素融进教学内容中,把价值要素内涵有机地融到课堂教学和实验中。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交融,交于立德树人,融于教学实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1.3 客观求实性原则

一是追求实效。坚持从化学教学实际出发,精选内容,精准思政,在“寓”上下功夫。不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二是实事求是。介绍我国古代、现代的化学成就等事例要真实,揭露环境等现实问题要如实。客观分析、正面引导,不随心所欲、信口雌黄,不遮掩、不忽悠、不夸大、不歪曲;三是求实创新。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把握化学发展的脉搏,解放思想,不停留于本本、教条,不唯书、不唯上,遵循教育规律,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1.4 生动趣味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紧紧抓住思政元素融入的切入点,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思政案例、网络教学资源、灵活的教学技巧、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手段,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激情,情理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传道、授业、解惑”;以需引趣,以引代注,画龙点睛,最大限度地增强课程思政的趣味性。

2. 课程思政目标与任务

(1)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如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晶体等一系列重大化学研究成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通过古今中外化学家不畏艰难、一丝不苟、坚韧不拔、献身科学的优秀事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敬业奉献、意志坚强、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崇尚科学、忠诚爱国、诚信友善的家国情怀。

(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烃的同系物结构与性质的对比等知识学习,让学生理解物质间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通过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酸碱中和滴定等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量变到质变的普遍规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盐的水解与缓冲溶液等教学内容,融入矛盾对立统一性的原理;通过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4)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学风;增强学生勤学好问、善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通过化学与生活、化学“三废”污染、“白色垃圾”、臭氧层破坏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机物等教学,融入“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关注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育学生“医者仁心”的人文情怀。

3. 课程思政途径与策略

3.1 结合专业特色,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医学化学》是医学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讲授的化学知识与医学专业关系非常密切,培育的是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医疗事业后备人才。由于生命科学的特殊性,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教学目标顶层设计上,要结合专业特色,把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实施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找准化学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教育有机融入的结合点,从专业的角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使其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化学教学之中。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关心他人、敬畏生命的仁爱之心;精益求精、爱岗奉献的敬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人格健全、品格优良、医德高尚、爱岗敬业的白衣天使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结合教师责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结合课程教学,实施思政育人,是每位教师的应尽职责,其实施效果取决于任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和课程思政能力[4]。因此,一要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充分认识《医学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内涵和内在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到化学教学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改变某些教师只注重“授业、解惑”而忽视“传道”、“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的现象,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二要树立“立德树人”的良好形象。不断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坚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先进正确的理念和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树立榜样、做出表率。三要注重课程思政的知识积累。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政治理论等相关知识学习,丰富化学课程思政知识的积累,夯实理论功底,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四要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针对化学教学内容,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灵活多样的思政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内容,而不是牵强附会地生硬灌输,增强课程思政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4]。

3.3 结合学生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针对“00后”大一新生年纪小、自我意识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获取信息渠道广、思想极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等特点,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是单一的传统讲授,而是通过在线课程资源、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多元化师生互动。因此,实施课程思政不能生硬地说教和灌输,应本着“因材施教、润物无声”的原则,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突出时代特色,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结合课程内容,探索课程思政方式方法,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运用“互联网+”的影响力和信息技术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00后”的语言,把思政元素融入化学教学之中。由灌输“独白”转变为互动交流、讨论式教学;由理论讲解转变为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式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地深入思考,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以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文化自信,提高课程育人的鲜活性,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3.4 结合课程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

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丰富,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非常深刻。而每位授课教师的文化知识底蕴、思政理论功底、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化学课程育人也不是一两次的教学融入就能够完成的,它体现在整个化学课程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必须发扬教研室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化学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开展专题研讨,深入钻研,挖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一条育人目标;开展相互听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观摩教学活动;组织课程思政设计说课大赛;汇编化学思政教学案例手册;建设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课件、微课和在线开放课程,固化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组织《医学化学》课程思政教改课题研究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提高每位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和化学课程育人的实效。

3.5 结合教学实践,探索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在《医学化学》教学中,探索实践了“一核三融四载体”的课程思政模式。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将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目标、融进课堂教学内容、融到实践教学项目。通过修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制订课程思政指南;搭建“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强化化学教学线上线下育人功能,将化学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立德树人的高度,放大课程育人的鲜活性,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化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