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几点思考
2020-02-12黄永马德标
黄永 马德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淮安市淮阴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为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各项工作。区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淮阴区整体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出台政策,扶持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强做大,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创新作业模式,为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有利条件。
1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
1.1 粮食作物生产情况
淮阴区位于淮安市北部,下辖9 个镇、4 个街道,总人口91.72 万人。境内水肥土沃,林木茂盛,粮食种植制度主要为稻麦两熟。2019 年,该区水稻种植面积3.62 万hm2,总产量33.33 万t;小麦种植面积4.77 万hm2,总产量27.3 万t。
1.2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现状
截至 2019 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84.9万kW,拖拉机保有量为11 427 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 230 台)。拥有配套农具25 510 台、联合收获机4 672 台、机动植保机械5 450 台、无人植保机120 台、秸秆粉碎还田机3 143 台、粮食烘干机械472 台。培育了淮安市创翔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淮安市绿航植保有限公司等多家专业的高效植保飞防服务组织,飞防作业能力达到1.47 万hm2。建成粮食烘干中心70 个,批次烘干总能力达7 385 t,烘干机械化能力达60.9%。具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共计70 个。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六大环节中机耕、机种、机收、机还田、产地烘干和机植保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8.8%、82.2%、99.87%、85.9%、45%、94%。从全区粮食作物生产环节看,耕整地、收获、植保、秸秆处理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且机械化水平在逐年稳步提升,但绿色高效植保、低温烘干储存、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水平不高,薄弱环节依然存在。
2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面临的问题
2.1 农村土地分散经营制约机械化发展
土地分散经营模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机具作业效率和效益不高也影响农机经营主体的积极性,阻碍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2.2 农机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高
如今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从事农机操作的人员年龄绝大部分在45 岁以上,且文化程度不高,农机农艺知识匮乏,整体生产技能不强。在农机推广和培训中,农机手对新知识接受能力普遍偏低,影响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2.3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镇(街道)一级农机推广服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学历层次偏低,有些人员甚至连电脑都不会操作,造成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不到位,影响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
2.4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很多农机服务组织内部运作不规范,硬件设施不完善,服务领域过于单一,规模化经营观念不强,影响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
3 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建议
3.1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各级政府应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这将有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作业及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巩固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政策,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小型机械,大力发展高性能农机装备,做好粮食生产机械化优势环节机具装备的更新换代工作,重点补齐水稻机插秧、高效植保和粮食产地烘干等薄弱环节的农机装备。
3.3 强化技术支撑
健全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大技术人员、农机手培训力度,成立技术专家组,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等服务。结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等项目,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课堂教学与演示观摩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区镇两级农机部门通过召开会议、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机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水平,盘活存量机具,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3.4 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在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坚持“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做到“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每年建成省级以上农机示范合作社1~2 个。加快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以省、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每个镇至少新增2 个维修点。重点向农业服务组织推广粮食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机具和技术。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指导,推进作业模式创新,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社会化服务能力,引导他们开展全程化、多样化、精准化农机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以土地流转、农田托管等形式积极开展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3.5 打造“淮阴特色”
一是促进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村集体领办的从事稻麦种植的村级土地耕作服务社,引导和扶持合作社适度流转土地,购置先进适用机具,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提高全程机械化服务水平,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强做大。大力发展专业服务组织和特色服务组织,如:植保综合防治服务组织(以淮安市创翔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组织(以江苏淮安帮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返乡创业”服务组织(以淮安市惠丰农业合作社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