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探索
2020-02-12王兆霞
王兆霞
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是将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与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集成技术。该集成技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用大中型拖拉机与埋茬耕整机配套耕种的秸秆还田技术,此技术可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和平整作业,秸秆翻埋量大,作业效率高,还田作业质量好,能满足不同农艺要求;二是小麦生产机械化及农艺配套技术,此技术通过合理的机械播种与肥、水、料运筹等农艺措施的结合,促使翻埋的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内全部腐烂,不仅不影响后季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为当季作物生长提供营养,减少化肥施用量。应用该集成技术,既可以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危害,又可利用秸秆作为有机肥源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 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要求
1.1 水稻收割
选用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水稻的同时进行稻秸秆切碎作业。作业时,留茬高度≤15 cm,秸秆切碎长度≤10 cm,切碎的秸秆均匀抛撒于田间。
1.2 施撒基肥
在小麦播种前,除适当施用有机肥、磷酸二铵复合肥外,还应根据土壤营养成分含量,施入一些尿素和微肥,以防土壤微生物分解稻秸秆时与小麦幼苗争夺养分。这样,既能保证小麦生长所需养分,又能中和稻秸秆分解产生的有机酸。
1.3 还田作业
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和平整作业。要求稻秸秆还田作业深度≥12 cm。
2 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要求
2.1 小麦品种及播种要求
结合淮安市淮阴区气候、土壤、光照条件,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的优良小麦品种。播种要做到“三适”,即:适期、适量、适墒。播期为10 月10日~11 月10 日。适期播量为10~12 kg,早期播种用种量可适当减少,后期播种用种量可适当增加,以保证田间基本苗控制在每亩15~18 棵。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应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80%。
2.2 选择合适机型
选择合适机型,提高播种质量。选择集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为一体的复式作业机具,一次性完成旋耕、施底肥、播种、镇压工序,以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种子裸露率低。
2.3 田间管理
根据小麦生长期的特点,结合农艺要求,适时进行植保化除、病虫害防治作业,及时追施根肥及叶面肥。
3 技术集成应用情况
建设挂牌标识的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在全区选取6个示范基地进行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集成技术试验示范,探索制定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集成技术路线和操作规程,逐步扩大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条播集成技术应用范围,宣传技术应用成效,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4 技术推广应用措施
4.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试验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由区农机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区财政局、农机推广站及乡镇农机站相关人员为成员。
4.2 做好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让全区尤其是示范点的农机大户更好地了解稻秸秆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势,区农机推广站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如:召开技术推介会议;在乡镇街道重点路段悬挂宣传标语;依托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稻秸秆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集成技术优势;发放知识问答小册子;等等。通过向老百姓面对面、“零距离”地宣传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技术推广应用氛围。
4.3 做好机型选择工作
农机部门结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特点,与农艺部门协作,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按机械化作业要求,切实做好机具选型以及跟踪技术服务工作。
4.4 做好农机培训工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特别是机收获、机还田和机直播等农机化集成技术应用培训。农机技术员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机手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以保证作业安全、作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