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唑醚·代森联WG对上海地区柑橘黑点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2020-02-12陈继平杨悦音李小弟姚振宇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上海地区幼果黑点

陈继平 张 虓 魏 巍 杨悦音 徐 霖 李小弟 姚振宇*

(1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51;2上海昊元农药有限公司,上海市静安区 200070)

柑橘黑点病又称柑橘砂皮病,其病原菌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Fawcett)Wolf],无性态为柑橘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citriFawcett),会侵染柑橘幼果、新梢和嫩叶,侵染后表面会产生一个个黑褐色的胶质小粒点,表面粗糙、略微隆起、很像微小泥块粘附其上[1],对柑橘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具有较大影响。上海市柑橘种植大部分集中在崇明区的绿华镇、长兴岛和横沙岛,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性,夏季7月—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 ℃;冬季当遭遇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波动幅度可高达10 ℃,这种气候条件易导致柑橘感染黑点病。因此近年来,柑橘黑点病在上海地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已成为影响上海地区柑橘果实外观、口感和品质的最主要病害。在此背景下,为探明60%唑醚·代森联WG对柑橘黑点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笔者于2018年6月在上海市崇明区进行了柑橘黑点病的防治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上海崇明绿华柑橘研究所进行。试验地肥水条件良好且一致,土壤pH为6.8,有机质含量偏低。供试柑橘品种为“宫川”,树龄25~30年。供试药剂为 60%唑醚·代森联WG(德国巴斯夫公司)、80%代森锰锌WP(美国陶氏益农公司)。防治对象为柑橘黑点病,该病发生情况与气候、病虫害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有关,每年发病情况不一。因2017年冬季严寒且未做过保温措施,致使柑橘遭受冻害,再加上历年柑橘采收期拉长、挂果时间久等,造成2018年上海“宫川”柑橘长势偏弱,而树势弱、养分不足、果园地势低洼导致果树根部泡水等,引起黑点病发病趋于严重[2];同时,冻害、暴雨、烈日等灾害性天气也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1.2 试验设计与实施

试验共设5个处理:(1)60%唑醚·代森联WG 800倍液,(2)60%唑醚·代森联WG 1 500倍液,(3)60%唑醚·代森联WG 2 000倍液,(4)80%代森锰锌WP 500倍液,(5)空白对照(清水,CK)。每处理重复3次,共计15个小区,每个小区有柑橘树20棵,小区随机排列。

本次试验每小区施药3次,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8年6月15日,第2次施药时间为7月15日,第3次施药时间为8月10日。使用衡阳市邵峰喷雾器厂生产的3WBD-20型喷雾器,对叶片正反面和果实周围进行均匀喷雾,喷至药液欲滴为限。

1.3 调查时间与方法

于施药前(6月15日)调查果实发病基数,第2次施药后14 d(7月29日)进行叶面防效调查,第3次施药后20 d(8月30日)进行幼果防效调查,第3次施药后50 d(9月29日)对柑橘植株进行整株观察。观察时手持放大镜调查果实顶部视野范围内的黑点数,每小区调查10棵柑橘树,定棵、定枝、定果调查25个幼果及叶片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果率、病情指数和防效。

幼果按病斑占幼果表面的百分比进行分级:0级,无病斑;1级,1~4个病斑;3级,5~8个病斑;5级,9~12个病斑;7级,13~16个病斑;9级,17个病斑及以上。计算公式:病情指数=∑(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调查总果数×9)×100;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指×处理区药后病指)÷(对照区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效分析

由表1可知,随着60%唑醚·代森联WG施用浓度的降低,对柑橘黑点病的防效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施药后3次调查结果均是处理(1)对柑橘黑点病的防效最好,其防效分别为70.2%、77.3%和80.7%;其次是处理(2),其防效分别为57.0%、62.4%和68.9%;再次是处理(3),其防效分别为46.7%、45.7%和54.8%;对柑橘黑点病的防效最差的是处理(4),其防效分别为44.8%、32.3%和22.4%。在第2次用药后14 d,处理(1)对柑橘黑点病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处理(3)和处理(4)的防效均较低,且两者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第3次用药后20 d,各药剂处理间的防效差异显著,处理(1)对柑橘黑点病的防效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第3次用药后50 d,各药剂处理间的防效差异显著,处理(1)对柑橘黑点病的防效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处理(1)、(2)、(3)间的防效差距比第3次用药后20 d时有所减小。另外,从病果率来看,处理(1)、(2)、(3)的病果率显著低于处理(4)、(5)。

表1 不同处理对上海地区柑橘黑点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2.2 安全性

经过整个试验期间的调查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用药后柑橘长势、叶片、幼果均未有异常现象发生,表明各药剂在本试验施用浓度下对柑橘生长安全。

2.3 其他影响

经调查,施用60%唑醚·代森联WG对柑橘炭疽病、疮痂病也均有良好的防效,且施用60%唑醚·代森联WG有类似叶面肥的功效,可使柑橘枝条壮实、树体长势良好、叶片明显肥厚及增绿、果实光亮。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以60%唑醚·代森联WG 800倍液对上海地区“宫川”柑橘黑点病的防治效果为最好,相比市场上的同类药剂有明显优势,并对柑橘生长安全,且施用60%唑醚·代森联WG有类似叶面肥的功效,但必须掌握合理的施药时间,推荐在柑橘谢花后至入梅前施用,建议在一个生长周期内连续喷施60%唑醚·代森联WG 2~3次,即可防治柑橘黑点病。

由于上海地区常年使用代森锰锌作为柑橘黑点病的防治药剂,黑点病对其已产生严重的抗药性,该药剂施用后的药效明显降低。因此,建议适当降低代森锰锌的使用次数或暂停使用,可选用60%唑醚·代森联WG 800倍液来替代,或使用60%唑醚·代森联WG 800~1 500倍液+80%克菌丹WG 1 000倍液混用防治,或与80%克菌丹WG 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WP 800倍液进行轮替使用,以达到更长久的防护作用。

加强田间管理也能减轻柑橘黑点病的发生,如在黄梅季节前检查排水沟,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高温季节前做好田间保水工作;在4月后田间不再使用除草剂,维持田间保水量;使用灌溉设备定时、定点、定株地为个别树体补充水分;夏季做好柑橘梳果工作,以树龄10年的柑橘树为例,建议每株柑橘产量控制在50 kg左右;适量喷施叶面肥,促进光合作用,提升果树抗逆性;冬季注意田间保温,对树干进行刷白处理,既可抵御病虫害,也可保护树干表面不被风吹干,以此达到保温效果;冬季采收期,要做好采收计划,提前联系购买方,若发生销售停滞,可考虑采收后使用保鲜剂延长柑橘保鲜期,以预防柑橘长期挂果对翌年树势的影响。同时,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当年的植保信息,及时做好田间病虫害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药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试验地偏施氮肥,造成土壤趋向酸性(pH为6.8),试验地柑橘黑点病常有发生;而崇明区绿华镇全镇土壤pH平均超过7,土壤趋向碱性,也均有柑橘黑点病发生。因此,本试验不能验证土壤酸碱度对柑橘黑点病发生的影响,而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上海地区幼果黑点
上海地区居民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及参与行为研究
白菜长黑点还能吃吗?
茄子四种『黑点子』病巧防治
法砣19%SC 能有效防治柑桔炭疽病
上海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与分析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救命的黑点
花期和幼果期低温对玉露蟠桃花果器官的影响
5月上海天然橡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