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0-02-11周涛
周涛
摘要:事业单位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能够被合理、有效地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计量和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比最重要的部分则更应作为着重管理的对象予以精细化管理。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建议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多为事业单位的房屋和建筑物、一般办公设备、专用设备、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等,有的特定单位如博物馆和图书馆等还包括了文物和陈列品以及图书等,这些资产都具有价值高的特性,有的如房屋、建筑物还具有保值增值的属性。所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使之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就显得非常必要。比如: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或被不合理占用、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等等。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都比较薄弱,还是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钱轻物“的现象,导致很多固定产购置后缺乏后续管理,不折旧,报废时也不登记,更有甚者固定资产已经流失,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尚不知晓。有的单位自建房屋完工交付后或者大型设备购置后缺乏后续计量,导致一些维修费用并没有精细分摊到每个被修缮的固定资产中也不用计算其维护成本,这种做法看似影响不太大,实际会导致单位管理层无法知晓某一资产实际的损耗有多大,是否有必要再持有,或者有没有过度开支等浪费情况的发生,不利于科学决策和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些都是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有关事业单位固定自产的管理制度还是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并没有单位内部成文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没人监督,对于固定资产的损毁大部分也无需赔偿,分工也不明确,也没能责任到人。这就很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损毁和流失且无法追究责任。除此之外,固定自产管理制度上的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更会导致固定自产管理过程中很多细节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给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流出了余地,危害很大;不仅如此,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还会导致国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混乱,各部门或各事业单位之间没有统一的制度标准和口径,使得工作人员无从着手,统计和计量工作变得困难,也使得错误率大大增加,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三)固定资产的精细化分类管理不完善
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首先应该明确单位内固定资产的数量、种类、价值、使用情况以及维修的成本和日常运转所需开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便于管理层合理安排和调整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但是目前很多单位只是笼统的做了固定自产采购和购入时的初始计量之后便疏于管理和统计,这很不利于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导致资产结构混乱、利用效率低下。不仅如此,缺乏对固定自产的精细化分类管理,还会导致因无法对固定自产有效监管,而滋生的贪污、腐败、占用共有财产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所以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分类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直接决定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否得到高标准的执行,决定了固定资产的统计和管理工作能否得到高质量的完成。但目前各事业单位很多都并不是很重视这一点,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大多只是办公室或财务部门安排一个人在上级要求资产清查时,对各科室的固定资产进行一下统计。对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也并不做要求,也没有专门的训练和检查。这导致固定自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自产管理并没有很强的监督管理意识,也并没有做好相应的精细化统计,大多只是為了应付工作。思想上也不会很重视。如此一来,导致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肯定也不会很完备。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比最重的资产,对其进行其良好的管理和运用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正常运转,也关系到国有资产是否会流失和损毁。要实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护,防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和不当损毁,首先就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比如:积极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全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申请、需求论证、购置、分发、统计、后续计量、使用情况核查以及报废等工作;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绩效考核;领导层带头做好固定资产管的宣传工作等。并且树立资产效益意识,对闲置的固定资产加以利用,实现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完善固定自产管理制度并适时创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设定与创新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与保障。好的制度应该是基于充分调查的,应该是适合单位的,应该是便于执行,应该是有利于可持续实施并可以调动积极性的。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预算制度、采购制度、使用登记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具体的章程可依。
其次,理清固定资产管理的权责关系,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不同进度,比如办公室负责采购,财务科负责初始登记和后续的使用情况统计以及最终的报废登记,各领用部门负责本部门领用固定资产的维护情况,使用情况,损毁情况的说明和登记等,甚至应该责任到人,并制定相应的损坏赔偿制度。
再次,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将部门固定资产损耗程度与部门绩效相挂钩,浪费、损毁固定资产严重的部门予以扣分,妥善管理固定资产并能做好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登记的部门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最后,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由各部门负责相互监督、相互配合,贯彻执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让固定资产管理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接受全员的监督。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分类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定资产品类众多,如果单靠工作手工登记,将大大增加错误率并降低工作效率,此时就必须借助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化分类登记,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比如运用财务软件或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从申请到报废的每一个流程进行登记核算,即省时省力,又精细有效,可以大大减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再比如:对固定资产的分类不仅应登记金额、件数,更应对其进行追踪式登记,将采购时间、采购人员、领用时间、使用状态、折旧状态、报废情况逐项登记,以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晰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为单位决策者提供可靠数据,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同时,可以结合不同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同的特性,为其量身定做适合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尤其是像图书馆、博物馆等固定资产比较繁多,且需要随时调取的单位,可根据单位的个性化需要请专业的软件团队设计符合图书管理或其他个性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软件辅助管理固定资产。政府也应加大科研投入,与各相关专业高效合作研发更人性化,更个性化,更便于管理固定资产的软件等高科技工具,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硬件支持;另外事业单位应定期与软件公司沟通交流,将实际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软件公司,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使之不断调整以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并强化管理责任
再好的制度,再先进的管理手段,都离不开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执行,所以要想真真正正实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合理、高效的管理,离不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对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
1.聘请专业对口的财会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不定期安排高校老师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使之接受最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
3.聘请相关合作的软件公司,定期指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操作方法。
4.适时安排去别的固定资产管理比较先进的单位进行学习参观,借鉴先进管理经验等。
对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可以:
1.印发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分发给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全单位员工,使其清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
2.领导会上应着重强调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相应的责任机制以引起相关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重视。
3.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共组与管理人员的业绩相挂钩。
4.加强单位内部宣传,建立部门之间互相监督机制,使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良好運行意义重大,想要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在思想意识上、制度上、管理手段上以及人员素质上不断段增强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切实被合理高效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崔兴平,李述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谈[J].宁夏农林科技,2009(06)
[2]闫素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33).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