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优质栽培技术,提升东北大豆产量和质量
2020-02-11史君
史君
东北以黑土为主,东北自然环境优越,是我國大豆种植主要产区,由于引进国外大豆品种阻碍了东北大豆的产业发展,改进种植技术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需要针对东北大豆种植中的问题,提出科学种植的方法。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粮作物,研究大豆高量的种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大豆的种植习性,介绍了提高东北大豆产量的科学种植技术。
大豆是常见的粮作物,是东北地区粮作物的首选品种,影响其产量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栽培技术等,要通过优化栽培技术等措施促进大豆提升产量。从技术改良等方面实现增产目的是农业生产的常用方式,加强作物的培育等都是促进大豆增产的常用方法。本文针对东北大豆种植特点探索有效的增产措施。
一、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
大豆是一年草本生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学者大多认为大豆原产地为云贵高原一带,现种植大豆由野生大豆长期定向驯化成,我国栽培大豆历史有机会,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许多地方栽培大豆技术不够成熟导致产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豆科植物根不同于其他植物,大豆根用细菌形成根瘤菌,许多农户认为根瘤菌可以提供大豆所需养分,施肥集中于使用磷肥,导致大豆生长缺乏必要的氮肥。根瘤菌氮素仅能满足大豆需氮量的30%,许多农民在施肥中存在盲目性,氮磷钾肥料使用配比不科学,土壤中的比例失调,化肥投入量很大,但由于施肥方法不科学导致浪费成本。
很多种植者施肥方式把握不当,施肥中由于种子肥料不分等原因,导致种子被肥料高热烧毁。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受到人们的重视,同一块土地重复种植大豆,使得土壤微量元素得不到补充,成为大豆低产的重要因素。
许多农户未按科学方法种植,种植密度不科学,导致降低光合效率。大豆孢囊线虫是常见的大豆病虫害,发生疫情会导致大豆大量减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对土地耕作深度把握不合理,土地耕作深度过浅,植物容易倒伏。土地整理是大豆栽培的关键环节,种植大豆需要在春秋季耕作土壤,需提高大豆种植的水土保持湿度,避免大豆在生长中早衰,整理土地时应注意基肥的施用。成熟时的农业肥料可作为基肥施用。
土壤条件不同是土壤类型区分的关键,土壤环境是大豆生长依赖的条件,能为其提供必要的温度等,不同地区土壤结构不可控,但可以控制土壤中的养分类型,根据种植需求改变原土壤肥力。大豆栽培时要优化土壤条件,利用高效的施肥技术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由于土壤基肥与营养条件差异,不同生产区域施肥技术不同,要保证本地区大豆栽培得到有效肥力供应,必须掌握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田间管理是需要实践考量的重要内容,营造适合大豆生长的田间环境。含理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保证大豆具有良好的长势。
二、东北大豆高产种植技术
我国东北地区为冷寒地区,大豆的分布北起黑龙江大兴安岭东麓,南到辽宁省旅大,年降雨量在350-1000mm,有效积温在1700-3500℃的区域都有大豆的栽培,松花江的广大平原种植面积最大。主产区特点是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上,土壤PH值在6-7之间。东北大豆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优良品种迅速扩大,为大豆生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良种与科学栽培方法结合才能实现高产,必须选用优质大豆品种,东北大豆根腐病发生严重,应根据各地实际选择高产抗病品种。选用优质种衣剂包衣,种子包衣能增加种子的抗逆性。酸性土壤种植大豆每公斤大豆种子用钼酸铵1g,配置1%的钼氨酸溶液喷在种子表面拌匀。经销部门使用种子机械包衣,用肥料塑料袋装入20kg大豆种子,加入300mm大豆种衣剂,使每粒种子都包上种衣剂。
大豆种植应合理轮作,可与玉米等作物轮作,尽量秸秆还田,整地要深松,东北大豆产区采用深耕机增强土壤通透性,耕翻深度20cm。根据前茬作物伏秋翻,作业时不起大土块。土壤水分含量播种时应为22%。在土壤5cm深处地温稳定在8℃播种。播种法分为精量点播,三垄栽培等方法,选用中晚熟,茂密性好的品种。播种不宜过深过浅,避免影响种子发芽。
施肥是大豆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由于长期以化肥增产造成土壤腐殖质下降,土壤板结,为实现高产必须结合耕翻大量施入有机肥,恢复地力。在春翻地块作物收获后,将发酵有机肥撒施于地表,将肥料耙如土中。有机肥营养全面,可满足大豆生育后对养分的需求。深层施肥是肥料施于播种种子下,防止烧苗,促进根系生长,满足大豆生长中对养分的需求。应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注重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杂草是大豆生长的障碍,如不及时消灭会影响大豆的生长。首次中耕在大豆出苗前至复叶展开前进进行。大豆化学除草在苗前土壤处理,每公顷用7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30g,加水800kg在播种后5天喷雾处理,注意喷洒均匀。
(作者单位:1610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和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