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2020-02-11张辉霞
张辉霞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且我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东北和华北地区都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大豆是一种经济作物,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农民不掌握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造成多种病虫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因为种子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在人们的饮食中占很大比例。积极推广大豆栽培技术,采取更加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它不仅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大豆栽培技术
(1)在大豆栽培过程中,优良的品种选择至关重要,种植前应根据种植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高产优质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从源头上控制产量和品质。选种后要进行科学处理。播种前一周应充分晾晒,尽可能的对种子表面有害病菌的杀灭,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以进一步提高发芽率。同时为了更加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经常选用灵丹粉或辛硫对种子进行拌种。
(2)大豆生长环境对土壤的选择要求很高,因此土壤选择非常重要。需从土壤深度、含氧量、灌溉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确保大豆的健康生长。土壤越肥沃越好。土壤肥力过高或过低都会限制植物生长。通过对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选择富含有机质和钙质的土壤进行种植。为避免同一地区大豆连作,最好选择小麦、玉米和甘薯作为前茬,并及时深耕。深耕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整地过程中及时除草。
(3)播种时间和播种方式会影响大豆播种效果,因此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播期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产量。夏播应在小麦收获后进行,土壤湿度适宜,最迟不迟于6月下旬。大豆夏季播种生长周期短,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可以进一步提高大豆的出苗率,可以适当早播,同时大豆幼苗将干净健康,生长良好。实际播种期应综合考虑温度、日照等因素,以保证大豆的生长周期。此外,大豆种植方法也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积极制定种植计划和管理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单种子或双种子保持播种距离不变,为大豆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4)按品种全面控制大豆种植,确保种植技术的实施种植技术的运行机制应根据种植区的气候条件进行优化。比如,采用合理的密植技术,更合理地协调植物生长关系,充分利用阳光和肥力。在同样的种植情况下,尽量提高经济效益。
2、在大豆种植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大豆的不同生长周期采取阶段性质量管理措施。优化大豆种植水平,确保管理流程合理发展为提高大豆产量和收入,提高大豆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大豆生长期和苗期病害控制最严重的威胁是根腐病,根腐病不仅会降低产量,还会严重影响植株质量。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根腐病,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腐病会使植株逐渐矮小和枯萎,重茬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根腐病,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种、育种等综合治理,防止根腐病的发生,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提高产量。大豆菌核病也很常见,对幼苗的生长影响很大。大豆植株上部叶片出现絮状菌丝,开花期出现核分裂,严重影响大豆产量。采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霜霉病危害大豆叶片和种子。幼苗的第一片枕叶展开后,叶脉出现斑块。成株叶片黄绿,边缘不明显,逐渐变褐。叶子背面会有大面积的霉菌,影响植物的生长。雨期霜霉病多发,应及时控制。合理的密度种植和施肥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有病情时选用乙磷铝300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2)土壤传播为大豆害虫,大豆孢囊线虫,植株逐渐变小变黄。连作区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率较高。种子包衣或轮作用来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严重的可每亩使用3%的克百威五公斤,将之与细土均匀搅拌后撒在田间。
大豆蚜虫通常发生在6月至7月之间。可用40%乐果乳油防治,每公顷1.2L,对大豆蚜虫应进行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药效。
大豆菟丝子也是近年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及时控制,就会造成严重的减产根据种植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防治药物对于严重地区,可采用地樂胺防治,每公顷使用3L。封土,减少病害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大豆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食品,而且可以用于生产食用油,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影响大豆种植的因素有很多,如播种时间、密度,加上病虫害、根腐病等,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鉴于此,本文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和具体病害特点以及防治方法,在遇到病虫害时,应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根据病害发生时大豆所处的阶段采取适当的方法,彻底消灭病虫害,使大豆健康生长和收获。探讨大豆栽培技术和病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从大豆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为提高大豆种植效益增加动力。
(作者单位:165100黑龙江省呼玛县呼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