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020-02-11林绍明
林绍明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改革的不断深入,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水稻栽培的技术环节对于稻米品质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为种植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发展,本文就水稻栽培中主要技术环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探讨。
1、选择合适的品种
水稻种子的选择就决定了稻米品质的高低,选择水稻种子时,不仅需要考虑品种的优良,更要注重抗病性强、产量高和适应性广的种子,应保证水稻种子的筛选过程严谨仔细、安全健康。综合状态良好的水稻种子,结合采用水稻生态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培育,从而保障培育出来的稻谷有更高的质量及产量。
2、科学安排栽种时间
受东北气候条件的影响,水稻从胚芽到完熟期一般需要150天左右,通常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水稻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在科学栽种中,水稻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在秧苗生长到3.5叶期进行移栽,也有部分秧苗在4叶期进行移栽。技术人员应密切观察水稻秧苗的生殖生长期,对秧苗质量进行筛选,合理控制栽种时间,并严格按照生长周期进行移植,保证足够的营养生长,以提高稻米品质。
3、控制插秧密度
插秧是水稻种植的主要环节,插秧密度不同会影响秧苗对水分、营养的吸收,影响光照效果,因此,在水稻栽培技术的指导下,技术人员应合理控制插秧密度。例如,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土壤质量确定插秧密度,在土壤比较贫瘠的水田中,应适当缩减秧苗之间的距离,增加密度,以促进水稻多穗生长,提高产量;对于土壤肥沃的水田,则可以适当增加秧苗间距,降低密度,保证每株水稻的充分生长。
4、施肥管理
稻米的品质好坏不仅在于水稻的品种基因,与自然环境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选用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促进稻苗的健康生长,优质有机肥料中的多种养分可以满足水稻在营养生长期的营养需求。有机肥料的主要来源是动物粪便以及植物的腐烂物,这些有机物经过分解、发酵等过程,释放的氨态氮被水稻作为养料吸收,铵离子易被秧苗作为营养成分直接吸收利用,且移动性小,易吸附在土壤上。在施肥过程中,养分的种类以及施肥时间是影响稻米质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水稻在发育生长过程中,主要需要含有氮、磷、钾、硅等元素的肥料,其中氮元素对水稻发育的品质以及水稻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科学施用肥料,水稻的蛋白质含量越高,才能使稻米的质量、产量、营养价值等得到提升。
5、进行杂草防治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杂草的防治是一个需要贯彻到底的重要技术项目,杂草生长会影响水稻对肥料养分、水分的吸收,同时使水稻不能进行足够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稻的质量、产量,对水稻正常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影响。在杂草防治上,一般采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其不仅能提高防治措施的及时性,对成本也有一定降低作用,是一项能提高效益的有效措施,但稻田中的杂草随着施药年数的增加其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因此需要在杂草萌芽初期尽量早施药或更换新的除草药剂进行除草。近年来,在杂草防治方面,稻草还田技术被广泛应用,其防治效果也是极为可观。稻草还田技术的主要方法是在插秧一周左右就将稻草捆扎成小捆平铺在秧苗行间,压制杂草的生长发育,稻草腐烂发酵后产生的物质会对杂草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6、科学灌溉
灌溉方式的不同以及灌溉采用的水质也会对水稻品质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在栽培后期,一旦出现缺水情况,很容易降低稻米的品质。水稻分蘖后期,稻田要保持中短期湿润状态,即“满水增氧”形成良好的根际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进入生殖生节期,减数分裂拔节孕穗期田间应建立约5-6cm水层,此期间主要是“深水扩胎”,以防发生低温冷害。
7、病虫害防治
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施撒杀菌剂、杀虫剂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逐渐受到抵触,因此,如何实现绿色防治则成为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实施中的关键。在病虫害防治中,技術人员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高效、无毒的农药取代传统化学农药,并在灌溉、施肥期间对赤枯病等常见病害进行防治,以有效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8、及时收获
收获水稻的最佳时期是黄熟末期到完熟期,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水稻种植品种不同,都会使水稻的收获时期有所不同。过早的收获水稻,未成熟的颗粒数量会较多,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从而使米饭变硬,品质不好,而晚收获的水稻光泽度不好,米饭的香味和黏度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合适的时期收获水稻,才能保证稻米具有良好的品质。
综上所述,水稻一直是我国国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水稻的品质是保证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水稻栽培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对于水稻种植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稻米品质的提高,不仅能提高国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能促进稻米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推动稻米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54024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平安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