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设计专业白描课程教学研究

2020-02-11王清丽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线描白描用笔

王清丽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景德镇陶瓷大学 陶瓷美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

白描课,一直以来是中国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起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以线造型的独特思维观念的核心作用。陶瓷设计专业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新开设的一门新专业,主要是针对学校以陶瓷特色为主的优势教学资源,将陶瓷设计与绘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制定的新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白描课程是培养学生观察方法和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当下设计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一、白描的特点

白描古代称为白画,最初用于设计图样的稿本,到了北宋李公麟之后,白描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存在。白描最大的特点是以线勾勒,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画面简洁而富于变化。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古代人物画上,以线条的粗细、长短、干湿、浓淡、轻重、缓急为表现特征,不依赖于对象的色彩、明暗和体积关系,通过与人物形象的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这个效果就是仅仅依靠线条的前后穿插,疏密掩映来体现画面的形式美和韵律美。白描经过历朝历代画家们的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法理论和艺术语言体系,以明代总结概括的十八描(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混描、曹衣描、钉头鼠尾描、撅头钉描、马蝗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行云流水描)为例,十八描是中国古代根据人物衣纹的表现手法和造型特点总结而来的技法理论体系,以简单的注释和图样加以说明。事实上,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线描风格,人物画历史上出现的线描方法远远超过十八种,十八描只是对形容古代的白描技法多样性的一种概括,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概念,其目的在于说明古代白描样式之广泛,值得我们学习和吸收。白描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对线条的运用上,以线造型,以书入画是中国画的核心理念,也是白描技法理论和审美观念上不断提高与升华的理论支撑。因此,白描课程的学习,主要就是解决线条的技法和观念问题。

白描是锻炼造型能力和培养观察方法的主要手段,也是学习中国传统设计的入门途径。白描课程,是学生理解传统设计以线造型观念的基础课程,也是使学生掌握人物画观察和表现方法的入门课程。其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科的认知程度和设计综合能力。因此,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白描课程,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意义,关键是要有利于本学科专业方向的发展。

陶瓷设计专业是陶瓷艺术院校近几年新增设的一门新专业,这门新专业的开设与近年来陶瓷设计艺术的迅猛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社会在进步,陶瓷设计创作者也在不断提高与超越,如何更好地推动陶瓷设计这一热门专业的长期有效的发展,这就需要陶瓷艺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超前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陶瓷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造型类专业,如陶艺,雕塑等方向,故在教学方法与培养方案上都要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1.坚持为陶瓷设计专业服务的主导思想;2.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学习和理论修养的提高;3.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有素描基础、白描、书法、国画、新彩、粉彩、古彩以及高温颜色釉创作等等,其中白描作为重要基础课程,主要是解决以线造型和书画同源的问题。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新时代下陶瓷设计领域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简言之,就是要求学生掌握陶瓷的工艺,具备设计的专业技能,实现多种材料和工艺的探索与突破。依据多年的设计教学经验和陶瓷艺术创作的积累,对陶瓷设计专业的白描教学提出规划。

二、白描的形式美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是一种最基本最古老的造型手段,在人物、山水、花鸟三个艺术门类中,以人物画最为典型。古代绘画作品中具有形式美的作品数不胜数,如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李公麟《维摩诘图》等等。古人用白描的形式,用生动流畅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去表现人物形象,运用高古游丝描、铁线描、兰叶描等多种描法去表现整个画面,达到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从这些传世经典的白描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绘画十分重视对线描的运用。形式是对中国绘画语言客观对象再创造的一种有规律的有机组合,不是简单的排列,而是经过多方面的推敲,用线描的形式传达人物形象的形式美。这种线条的形式美,主要是通过线的粗细、长短、轻重、缓急等变化来体现。白描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是塑造事物传达情感的主要手段,它以线为主,延续了中国画线描传统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表现样式。瓦·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关于形似问题的线条中说到:“如果在图画中,线条能够摆脱标明任何物体的目的,并且成为一种自在之物,就能够用心灵来体会线条的内在情感共鸣。”因此,对于白描课程的学习认识很重要,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展现。

白描的学习通常分为临摹与写生两个部分,陶瓷设计专业的白描教学,以临摹为主,相对于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绘画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就白描课程来说,设计专业在临摹课程的基础上,后期还开设有白描人物写生课程以及白描人物创作课程,而陶瓷设计专业白描课程则以临摹为主,省略了写生与创作课程。这样的教学设计安排,也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陶瓷相关的专业课程。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博大精深的白描语言,这就需要多利用课余时间,多临摹古代经典白描作品。临摹过程中,对用笔、用墨以及线条的质量上做重点要求。其中,用笔最为关键,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中说到:“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凡事之臻妙着,皆如是乎,岂止画也!”又说:“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通过临摹古代名家的优秀作品,用笔最为关键,一方面学习如何驾驭毛笔,另一方面,领会传统线描的组织规律和形式美感。在具体的白描教学中,以临摹作为入门基础,先把造型的难度降到最低。重点解决“怎么把线条勾好”的难题。反复临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临摹不仅是解决线描的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传统线描各种描法的学习,提高对白描的审美认识和实际运用能力。经典的临摹范本有《八十七神仙卷》《送子天王图》《五马图》《维摩诘图》《元代永乐宫壁画》等等。选择好的临摹范本,对临本进行分析,观察古人是怎样运用线条去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转折关系;画面的虚实和疏密又是如何;明白好的线描作品具体好在什么地方,不仅要临其形,更要懂其神,只有通过多分析,多观察,再用心临摹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多进行教学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用笔的技巧,尽可能地体现毛笔的书写性。

三、以线造型在陶瓷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白描是以线造型的基本表现样式,通过深入临摹掌握以线造型的用笔方法和用线规律。如何把白描的用线规律应用到其他相关的课程中去,这是陶瓷设计专业白描教学的一个重点。国画与陶瓷设计是相通的,白描作为这两个不同设计门类的基础学科,其功能是一样的。陶瓷设计专业涵盖的青花、粉彩、古彩等重点专业课程都是以线条作为陶瓷工艺材料课程的核心基础。例如青花课程,教学中都会以明代官窑缠枝莲图案瓷盘作为教学范本,青花中的线与白描的线,都强调以形写神,都注重线的勾勒起伏变化,加上青花分水的工艺使线和面产生关联,点线面的合理搭配与和谐统一,更彰显线条的神韵风采,加上官窑作品的线大多精细严谨,民窑的线写意率真,都很好地说明了线在不同载体媒介上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何种形式,最终的根源都是受到了北宋李公麟白描画的影响,都体现了白描画的形式美和韵律美。中国画最高的品评标准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其中,白描涉及最多的是骨法用笔、传移模写、气韵生动。作为中国画的最高审美标准,这一理论同样也适用于陶瓷设计领域,且指导陶瓷设计的发展。粉彩、古彩课程,教学第一环节就是练习勾线,可见其线条的重要性。所画线条不仅要体现白描的形式美,更要体现它的技术性和空间性。技术性体现在它的油料工艺方面,要先学会磨料打料,在掌握其料性的基础上再练习白描勾勒能力,这也是与宣纸勾线最大的不同,教学上要有所侧重。它的空间性体现在陶瓷器皿的丰富表现力上,平面与三维空间的立体差异要求对线条的运用也不一样。如何将线条在立体的空间瓷胎上展开,实现陶瓷装饰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也是陶瓷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线条本身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表现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归纳线表达线,使线条在陶瓷装饰中发挥其装饰性作用。故在教学中,应该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怎样把白描课程中的线条与陶瓷装饰课程的线联系起来,找出其共性与异同,发挥其线条的表现力作用。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激发教师如何把陶瓷设计专业的白描课程上得有特点有意义,从而区别于绘画专业的白描课程。因此,加大以线造型规律在陶瓷设计专业学科领域的应用,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陶瓷工艺材料,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艺术再创造能力,为陶瓷设计创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素材。

四、陶瓷设计专业白描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下中国大部分的艺术专业院校都把白描作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白描主要是解决线的问题,就白描课程来说,对待不同的专业开设此课程,都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随着陶瓷设计的飞速增长,对高校陶瓷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陶瓷设计专业也将逐渐成为各大陶瓷艺术院校争相开设的专业。类似白描基础课程,需要从陶瓷设计的专业特殊性出发,挖掘白描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重点把握白描在其他相关课程中的应用问题。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才是人才培养和高校教学的长久之计。

白描的线条,既可以用来造型又可以用来表达意象抒发情感,还可以渗透陶瓷工艺材料领域,有其广泛的用途。但在具体的陶瓷设计专业白描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认知问题,很多学生认为白描就是练习勾线,练好基本功,如果仅仅把线条作为一种技能不断地练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关键是不理解线的本质内涵。线不仅仅是用来造型表达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表达人物形象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分析与引导非常重要,分析以线造型的规律,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将理论知识的引导与临摹范本的分析两方面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线条背后的深层精神内涵和思想情感。正如李泽厚在《美学三书》中对线的问题这样论述:“线条不只是诉诸感觉,不只是对比较固定的客观事物的直观再现,而且可以常常象征着主观情感的运动形式。正如音乐的旋律一样,对线的感受不只是一串空间对象,而且更是一个时间过程。”线条如同音乐,再现人的情感。因此,在勾线的过程中,如何让情感与笔端的线融为一体,是画家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大教学示范力度。教会学生如何起笔、运笔、收笔等一系列用笔技巧,多强调线条的变化,还可以采取对临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线和表达线。

其次,用笔问题,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述,“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而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足以说明用笔的重要性。以线造型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设计样式的主要特点,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富有精神内涵的笔墨表现样式。中国画历来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所谓的神完全是一种意会的存在,主宰着灵魂的存在。在白描的初学阶段,先不要考虑过多的形神问题,先把手练稳。刚开始勾线的过程可能会出现手抖,心慌,线条软绵无力,此乃学画之初的正常现象。像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线条本身就很细,很多同学为了勾细而不敢用力,对着临本描线。这种方法是不对的,无论线条的粗细长短,都要保持中锋用笔,注意线与线之间的方圆虚实变化,做到每根线条都要落到实处,每笔都要体现书写性,把线条的形式美、节奏美和韵律美都要尽可能地体现出来。此外,课余时间还要坚持多写书法,书法的线与白描的线是相通的,用笔也是相通的,故多练习书法对提高白描的笔墨表现力大有帮助。

再次,造型与结构的问题,中国画白描是用线条来塑造形象,利用线的粗细、长短、疏密来概括人物形象特征,造型简练生动,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讲究骨法用笔,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而西方设计认为,物体的结构只有面没有线,所以描绘物体总要靠明暗关系的变化和阴影的衬托,讲究结构与体积的真实性,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对造型与结构的理解认识问题。有一部分同学无法摆脱应试素描带来的结构明暗关系的影响,导致对中国画线条的不理解,这不是技法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中国画的以线造型观源于中国的儒释道文化思想,通过对线的观察、提取和纵深感的空间意识,满足于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所形成的一种平面化的形式语言。每个人对线的理解不同,所画之线都是自我的个性精神符号语言,体现了自身独特的审美文化和个性追求,使之成为新的视觉形式语言。因此,如何运用以线造型的艺术手法表现个性情感,对造型与结构问题做了种种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自然物象的外在形式特征去表现线的情感、线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意识到无论怎样借鉴西方的造型意识和方法,传统中国画的写生基本功是不能断的,尤其是人物画教学。如果遇到这种个别现象,一定要鼓励学生尝试从素描造型的方法转换为线描的造型方法,多画线描人物写生,多体会以线造型的用线规律,很快就能转换过来。

总之,针对陶瓷设计专业的白描课程教学,我们需要站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它的重要性,结合陶瓷艺术的工艺材料特点,实现白描与陶瓷工艺材料的完美结合,实现新的线描发展语言样式。实践证明,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白描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画以线造型规律的审美文化内涵。因此,在白描教学上更要深入研究传统,理解以线造型的用笔规律。在此基础上,增设白描人物写生和线描创作课程,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发挥线条的表现力和传达力。通过线描形式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线描样式,只有这样陶瓷设计专业的白描教学,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线描白描用笔
基于线描艺术在儿童创意画中的设计运用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线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