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碧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技推广经验及其启示
2020-02-11谌洁龙珑张丹
谌 洁 龙 珑 张 丹
(1. 江西现代农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南昌 330045;2.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西南昌 330046;3. 瑞昌市农业农村局,江西瑞昌 332200)
瑞昌市碧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位于江西省瑞昌市横港镇远景村,注册资金907.7 万元,是一家集粮油种植、农机维修、粮食加工、农资销售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由13 家合作社及7 个新种粮大户联合组建而成,在工商部门注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各合作社通过货币出资方式入股,根据各股东缴纳股金比例分配股权。目前,该联合社总投资1 600 万元,拥有社员1 860 多人,机械育秧大棚4 个,粮油种植基地12 个,蔬菜种植基地1 个,粮食烘储中心1 个,仓库1 500 m2,农机维修服务中心2 个,烘干机18 台,大型拖拉机35 台,收割机24 台,打药机10 台,无人打药飞机9 架,维修车3 辆[1-6]。
瑞昌市碧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联合社+ 基地+合作社+ 农户” 的发展模式,采取“八个统一” 管理措施,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植保、统一烘干收购、统一加工储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2017 年-2019 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 028.6 万元、1 137.29 万元和1 335.98 万元,实现利润59.04 万元、61.34 万元和71.51 万元,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1 碧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技推广经验
1.1 组织谋划,党员带动 碧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由13 家合作社及7 个种粮大户联合组建的松散型联营体,以“联合社+ 基地+ 合作社+ 农户” 的发展模式,采取“八个统一”管理措施打造统一标准的规范化基地。联合社对农产品种养殖的过程控制主要依靠社党支部的组织带动,围绕联合社的生产目标,坚持一个党员领办一个合作社,一个合作社发展一项产业,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农户,成为一支农技推广、农业机械化、病虫害防治、农资购销、农产品加工一条龙服务队,为农业合作社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联合社党支部现有党员9 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 人、支部委员4 人、支部成员4 人,共计领办8 个合作社、1 个家庭农场,带动周边2 200 多个农户。
1.2 规范管理,科技支撑 联合社建立了瑞昌市碧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大米加工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和重金属检测管理规范制度等。为促进社员农户增收致富,联合社邀请农业专家到联合社做客,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与社员交流科学选种、科学种田、使用先进装备的经验,同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周边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3 产业延伸,整体布局 农产品有着特殊的脆弱性,为了提高社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切实解决社员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联合社积极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如采用稻鸭共养模式,一方面选育优质籼米品种、自主孵化鸭苗;另一方面自建大米加工厂,打造“碧联金香” 优质稻鸭米自有品牌,实行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销售品牌化,能够有效提升全产业链农技水平,促进增收。
2 碧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技推广的难点
2.1 农技发展缺资金 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收益慢,但是农业生产技术更新快、资金要求高,联合社为了建立布局区域化、品牌统一化、生产规模化的龙头企业,这几年都在大力发展,投入资金量也很大,但联合社实际上是农民企业,股东都是农民,在后续发展中由于流动资金欠块,造成资金困难。例如,联合社已经打造了种植、烘干、加工一条完整的品牌化产业链,近3 a 联合社每年的收购烘干量均达到1 万t,要保证优质稻谷、优质大米的品质,还需要一个好的储存条件,但是仓容只有一半的量,而且不是标准仓库,从而很难保障农产品的品质。
2.2 农技提升缺通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农业的现代化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科学化,但是联合合作社的农民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农业知识了解较少,仅仅依靠联合社每年开展的学习培训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技人员缺少的问题。
2.3 农技合作缺机制 合作社联合社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品牌化产业链,从选种育苗、种养殖到加工、销售,联合社对农技人员及其能力更新都有动态需求。由于合作社的农民教育程度偏低,联合社农技需求不能从内部得到充分供给,这个缺口需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进行填补,但是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与联合社的有偿合作缺乏畅通机制,导致联合社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农技缺口缺乏供给渠道。
3 合作社联合社农技推广创新启示
一是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组织融合发展,为联合社农技发展提供支撑。鼓励农技推广机构积极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性服务,鼓励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建立离岗创新创业协议制度,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签订协议等方式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促进公益性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机构相结合,以最大化实现联合社资金投入的农技发展效应。二是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服务平台,为新型主体经营输送人才。促进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试点工作体系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机衔接,构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分进合击” 农技推广协同机制,为新型农业主体经营提供人才输送通道。三是区分农技推广公益性与有偿性的界限,为农技合作畅通机制。无偿性公益性农技推广供给与基层农技推广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缺口,需要区分农技推广公益性与有偿性的界限,鼓励农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推动农技人员下沉一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并取得合理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