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与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以甘肃省为例

2020-02-11徐吉宏

江西农业 2020年13期
关键词:区位商甘肃省子系统

徐吉宏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1 甘肃农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从农业经济发展总量来看,2018 年甘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 659.36 亿元,与2008年(752.5 亿元)相比,增加了906.86 亿元;农业总产值为1 166.1 亿元,与2008 年相比,增加了662.37 亿元。2008-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3%,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76%[1-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省农业发展呈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

1.2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农业产业结构来看,在2018年甘肃省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5 大农业产业结构中,其产业结构调整为70.27 ∶1.99 ∶19.22 ∶0.12 ∶8.40,与2008 年的66.94 ∶2.78 ∶16.18 ∶0.11 ∶13.98 相比,农业、牧业、渔业比重分别增加了3.33%、3.03%、0.01%,而林业和农林牧渔比重分别下降了0.79%、5.59%。这些数据反映出甘肃省农业产业结构中仍以农业为主,占70% 以上;而渔业和林业比重相对较小,不足4%。

1.3 农业产业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从粮食产业来看,2018 年甘肃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为264.5 万hm2,相较2008 年减少了3.8 万hm2;2018 年粮食总产量为1 151.43 万t,较2008 年增加了262.93 万t。这些数据反映出甘肃省的粮食产业生产能力及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数量来看,截至2018 年,甘肃省累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 554 家,其中国家级31 家,省级584 家,建成各类家庭农场8 547 个、8.4 万个农民合作社,为提升农业产业综合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农业发展水平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甘肃省的实际状况和相关农业政策,结合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4 个子系统14 个指标层的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农业投入水平子系统选取人均农业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和劳均用电量;农业产出水平子系统选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肉产量和劳均农业增加值;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子系统选取城镇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子系统选取森林覆盖率和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

2.2 评价方法及划分标准 在参照发达国家及城市数据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目标值,及4 个子系统和14 个指标层的指标权重,进而建立评价模型。并将农业发展水平划分为: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数<30,评定为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处于30 ~55,评定为现代农业起步阶段;处于5 ~75,评定为现代农业加速发展阶段;处于75 ~90,评定为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处于90 以上,评定为现代农业成熟期。

3 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与分析

依据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8 年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59.43,说明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属于现代农业加速发展阶段,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与甘肃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从各市州来看,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嘉峪关(93.84),最低的是定西(43.13),最高得分是最低得分的2.18 倍,显示出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处于现代农业成熟阶段的市为嘉峪关,农业生产设备较完备,优先实现城镇一体化水平;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的为金昌和酒泉,这两个市的农业生产条件相对完善,已达实现小康社会水平;处于现代农业加速发展阶段的为武威、张掖、平凉,这3 个市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处于现代农业起步阶段的为陇南、庆阳市、甘南、兰州、临夏、白银、天水和定西,这8 市州的农业生产条件虽有一定的改善,但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属于甘肃农业“低谷” 地带,如何突破瓶颈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难点。

4 甘肃省农业发展空间布局分析

农业区位商分析法是空间分析中用来分析区域产业分布和产业优势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甘肃省87个县域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产业的区位商值,以此反映农业发展空间的布局特征。

农业区位商最大的县域是秦安县(1.43),最小的是玛曲县(0.00),二者相差1.43 个区位商值。区位商大于1 的县域有49 个县域,占县域总数的56.32%;同时可以看出,秦安县、秦州区、静宁县、渭源县、漳县、麦积区、庄浪县、岷县、安定区、宕昌县、红古区、文县、两当县和皋兰县等17 个县域均为主要的农业主产区,且其产业呈空间聚集态势。

林业区位商最大的县域为兰州城关区(11.23),其次为迭部县(9.84),最低为兰州县区(0.00),区位商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1.23;区位商大于1 的县域有35 个,占县域总数的40.23%。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关区、迭部县、安宁区、临夏市、民勤县、华池县、康县、合水县、宕昌县、金塔县、卓尼县和泾川县等15 个县域的林业空间聚集态势显著。

牧业区位商最大的县域为玛曲县(4.32),其次为夏河县,最小的为秦安县(0.21),区位商最大值是最小者的20.57 倍;区位商大于1 的县域有39 个,占县域总数的44.83%。同时,玛曲县、夏河县、阿克塞县、卓尼县、东乡县、临潭县、迭部县和崆峒区等12个县域的牧业产业优势显著,有较强的空间聚集态势。

渔业区位商最大的县域为永靖县(7.26),其次为敦煌市(5.36)。区位商大于1 的县域有30 个,占县域总数的34.48%。同时,永靖县、敦煌市、白银区、永登县、西峰区、西固区、东乡县、临夏市、文县和泾川县等14 个县域的渔业发展优势比较显著,具有较强的空间聚集态势,而其他县域的渔业发展相对比较弱,且相对比较分散。

农林牧渔服务业区位商最大的县域为临潭县(3.90),其次为肃州区(3.75),最小的秦安县(0.03),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30.10 倍;区位商大于1 的县域有31 个,占县域总数的35.63%。同时可以看出,临潭县、肃州区、临泽县、舟曲县、碌曲县、七里河区和西峰区等11 个县域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业优势明显,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聚集态势。

5 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甘肃省的农业发展水平属于现代农业加速发展阶段,逐步向现代化初步实现阶段迈进,说明农业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第二,甘肃省农业发展区域不匀衡性特征明显。嘉峪关处于现代农业成熟阶段,酒泉、金昌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武威、张掖、平凉处于现代农业加速发展阶段;陇南、庆阳、甘南、兰州、临夏、白银、天水和定西处于现代农业起步阶段。第三,甘肃省县域农业产业内部表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且其产业空间呈现聚集态势。

猜你喜欢

区位商甘肃省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