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强化路径探讨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

现今,随我国教育发展体系逐步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逐渐凸显,基于时代发展趋势强化教育成效,有益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效化推进,同时也为加强高校人才素质教育管理,提高高素质人才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

1、教育管理执行力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业化理论教学的原因是其本质并非基于专业技能的掌握,而是采用思想教育辅导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改变其错误的思想认识,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为大学生政治思维的建立提供必要基础条件。但事实上,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难度远比理论教育条件要求更高,尤其是网络信息化发展使大学生信息辨识能力进一步弱化,教育管理实施有效性随之下降。其本身所带来的不仅是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同时也导致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决策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与执行,最终让现代高校思政教育难以从本质上发挥根本性作用。

2、教育内容缺乏时代契合度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时代前瞻性、先进性基本特点。尤其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推进更应紧抓时代机遇做好与时俱进。随着近年来高校信息化教育改革卓见成效,信息化教育高效化、时效性优势逐渐突出,但高校资源信息教育资源的运用仍存在教育实践滞后问题,未能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环境做好长效化教育布局规划。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阶段性教育发展趋势,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难以充分融合。例如,部分高校以红色文化为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然沿用传统活动方式进行内容设计,未能根据大学生处于的时代环境更好从不同维度做好规划,在浪费教育实践资源的同时,也使思政教育活动组织失去实际意义。

3、教育思维模式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滞后问题由来已久,归根结底是教师未能充分了解大学生思维状态,对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选择未考虑到教育全面性问题,使大学生难以融入思政学习环境,进一步降低高校大学生学习投入积极性。正因如此,教师教育思维模式的改变,成为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也是高校构建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关键。例如,教师根据教学教材内容构建教学情境,则显得教育内容设计过于刻板与拘谨,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对思政概念进行理解。若反之,通过将大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则能有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趣味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参与意识,培养其学习参与积极主动性。

4、教育现代化改革缺失

教育现代化改革是加强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要举措。高校教育现代化改革必须围绕教育多元性、灵活性及高效性等多个方面加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特殊性教育实践课程,应以现代化教育为载体强化教育实施有效性,通过教育方式、内容延伸提高教育适用范围,进而,针对不同的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开展科学教育设计。理论上以上现代化教育改革的确是保障高校教育工作与时代发展保持步调一致的合理方法。但在实际的改落实过程中高校现代化改革并未完善遵循相关要求做全面性改革优化,在细节上仍然存在诸多的教育问题。例如,高校思政教育仍沿用分数考核机制衡量大学生道德品质,以至于部分高校以大学生思政课程考核分数为作为在校入党申请的基本条件,该行为是决策者愚昧无知及污蔑党章党纪要求体现,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改革未能深入高校教育实践重要特征。

二、现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强化必要性

1、抵制社会不良信息及网络负面信息侵害

互联网信息化发展为高校教育提供有效教育资源支持,使高校教育综合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同时互联网信息体系建设的弊端也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得到充分显现。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多来源于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尤其是网络信息体系的广泛运用,使社会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随之加快,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为此,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下,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负面信息抵御能力及净化思想环境极为重要。使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能从根本上发挥教育效益,最大限度的弥补传统思政教育时效性不足问题,运用现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推进为未来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2、加强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代化建设水平总体而言相对较高,但在教育细节方面仍然沿用老一套的教学管理办法,对现代化教育实践运用并不彻底。对此,基于新时代的教育环境加强思政教育建设有助于提升教育发展时代契合度,确保高校思政教育更好与时代发展进行对接,使思政教育不再是一种理论化教育管理形式,而是切实的成为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有效行为方式。此外,现代思政教育建设加强,一定程度也是为迎接教育未来化发展做基础铺垫,通过提升高校现代化教育水平使高校具备接受新型教育形式的基本条件,以此,建立可循环的教育实践管理机制,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时期均可发挥实际教育意义。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路径与策略

1、提升思政教育管理标准落实可行性

思政教育管理标准落实可行性提升目的是强化教育执行力一种有效措施,对解决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决策执行能力不足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为此,高校应从以下两个维度作为管理设计。第一,要从大学生的思想维度设计教学内容,保障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学习能够保持良好心态,进一步纠正学生的思想错误,使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可以有正确的认识,在此条件推进思政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要从教师的维度构建积极的教育环境,让教师对教育决策的执行做到有据可依,一方面,需改变传统模式下教师教育思想束缚,另一方面,需为教师教学给予充分的教育实践支持,继而,从教师教学层面更好的对教育管理决策及相关标准加以科学实践应用。

2、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应用综合能力

教育实践是检验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后续阶段开展合理化教育布局的基础参考。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应用能力的增强,要求高校能根据当代教育发展现状设计符合本校教育需求的实践教育项目,最大限度创造科学化教育实践空间,使教师能通过教育实践逐步的进行深入探索,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引入先进的教育思想,故而,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先进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同于其余科目专业化教学工作,其根本原则是利用教育实践的方式,使大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思想内涵,让其逐步的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加强大学生独立的思维思考水平,帮助大学生达到更高的思想维度,因此,高校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本质上也是强化现代高校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一环,对促进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意义重大。

3、重视信息化、数据化及智能化教育资源实践运用

信息化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主要趋向。高校思政教育对信息化、数据化等教育资源运用,是推动教育时代化融合基本要素。恰因如此,新时期面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现有的信息化条件做好内容性教育实践改革,以信息技术为时代导向提升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率,通过引入大数据信息分析体系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需求,根据智能化技术导引将信息化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机制。例如,高校可以采用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独立信息数据库,充分掌握本校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基本期望,利用企业信息软件平台智能化技术开发确立教育实践基准点,以此为中心不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扩展,将符合高校教育需求的思政教育资源运用于课上、课下教育实践活动,从而,通过信息化教育辅助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时代契合度。

4、创新新的思政教育管理实践方法

教育实践创新始终是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必须突出时代化教育特点,秉承高效化、人性化及多元化基本原则保障创新实践运用实际有效性。对此,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开展实践创新工作。第一,高校思政工作要从教育沟通的角度做好创新实践,通过了解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反馈综合教师所处教育环境及时的优化教学管理策略,确保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基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做有效教育设计与规划。第二,需从教育氛围营造的角度加强教育管理创新实践,利用教学氛围的烘托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下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基本认识,让思想政治教育以全新的教育形式在教育实践方面得以展现,以便经过环境的耳濡目染进行教育熏陶,使大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教育学习实践。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现有教育条件下将不利因素转为有利条件是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高校必须通过强化教育成效方式提高教育实践有效性,保障教育工作的推进能发挥根本性教育作用,使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成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