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eminar 教学法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法探究

(荆楚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将Seminar 教学法融入到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可以有效挖掘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教学资源现代化、授课方式多元化、理论结构层次化的层面拥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是教师激发受教育者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的有效途径。

一、Seminar 教学法与立体化教学模式基本内涵

在理论层面上,Seminar 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与教师,能够通过先进的教学理论及激励手段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具有平等性、互动性、激励性与学术性的优势。首先是平等性,根据Seminar 教学法的理论内涵,可知Seminar 教学法的教学宗旨是在平等、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不再局限与专业教材的权威性,可以围绕授课内容自由地发表言论,并使教师以平和、尊重的姿态与青年学生开展学术讨论与教学沟通。其次是互动性,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是机械的、重复的、单调的。而Seminar 教学法的双向交流机制,能够提升教师对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关注力度,使教师逐渐发挥出抛砖引玉的教学作用,即根据教学目标及课程要求发表建议与看法,而学生在针对专业教师的言论进行回答或提问,以此实现有效交流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有效规避传统课堂中的弊端,使学生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使学与教的过程充满流畅性、趣闻性及人文性。再次是激励性,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Seminar 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吸收并理解专业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从知识再现转变为知识创新的发展,进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性、探索性的学习热情。最后是学术性,通过实践研究发现,Seminar 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潜能,改变传统“教与研相互克制”的教学格局,深化教师对教学理念与教育研究的理解,进而帮助教师探寻到“教研”与授课的契合点。

为有效探析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需要从教学理念、资源、手段与方法等层面来阐释。首先是教学理念,立体化教学模式深刻改变了教师传统的课堂授课理念,用新思想、新理念引导教师指导立体教学过程,从而明确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意识。在实践层面,立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与思维动态,并在注重学与教的过程中,使教师能够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意识。其次是教学资源,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模式逐渐引导高校教师将资源建设向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从而逐渐实现从资源载体单一化向服务多元化的转变,进而实现专业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与纸质化相融合的发展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指导、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都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推动专业教学的快速发展。再次是教学方法,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鲜明,拥有工具性、时代性、多样性、层次性、灵活性等优势,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授课特征及特点,思考学习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及教学客体的多元性,从而采用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最后是教学手段,即教师可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黑板教学等手段,提升课程授课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二、立体化教学模式与Seminar 教学法的实践现状

1、融合性差

高校教师应根据人才培育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青年学生及专业方向构建出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即根据专业的发展要求及教学特征,依次构建出形式不同的内容机制,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然而在实际的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除了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更应结合科研项目与社会实例,进行仿真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缩减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差距,为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落实前期,我国部分高校教师往往忽视课程体系中Seminar 教学法与立体教学的融合程度,仅仅将Seminar 教学法作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附属功能,进而导致Seminar 教学法难以与立体化教学模式成为有机的整体,严重影响了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2、完善性差

为有效适应高校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实现学生本位的教学目标,通过将Seminar 教学法与立体化教学模式相融合,能够有效构建出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体系,譬如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及探究教学等等。其中探究教学能够在反馈控制理论的指导下,使学生与教师有效地参与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专题教学可以在帮助教师关注学生能力与知识的过程中,引导教师制定出与教学大纲要求相契合的教学体系,形成有效的学术思路,进而将课堂内容与学生内容相衔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然而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比例,导致课堂教学呈现学术化、理论化的特征。而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虽然能够利用Seminar 教学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依旧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探究过程与探究目标的评价体系及影响手段不够完善,难以真正地影响并推动学生的探究活动。

3、联系性差

实验模式是Seminar 教学法通过实验或仿真训练的形式,提升学生设计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Seminar 教学法能够将立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模拟验证模式转变为“仿真实验+模拟实验+虚拟实验”等形式,进而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提升青年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兴趣。然而在实验环节中,依旧存在着诸多明显的问题,首先是实验目的虽然紧贴课本理论,但与社会实际存在明显差距,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其次,虽然实验模式作为立体教育的重要一环,然而与其他层面的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缺乏紧密的联系,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育人的格局,进而出现“各自为政”的教学问题,学生不得不“自主地”将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及实践内容进行联系。

三、立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策略

1、提升Seminar 教学法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融合度

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与Seminar 教学法融合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需要紧密结合专业的教学特征及特点,全面分析立体教学模式中各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体系。从网络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层面出发,将Seminar 教学法作为不同教学模式的改革依据与逻辑主轴,提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推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发展。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又需要将Seminar 教学法与立体教学的资源、内容、手段、方法进行相互的渗透与衔接。例如在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层面,高校教师应基于Seminar 教学法的互动特征,对将学术内容进行适当的简化,以此使学生在感受学术思想魅力的过程中,巩固课堂理论知识。

2、提高立体化教学衍生模式的教学完善度

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与Seminar 教学法融合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案例教学、探究教学及专题教学等新型教学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新型教学模式及体系由于实践程度不足或理论架构有限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高校专业教师在正式采用新型教学手段时,应结合专业教学特征及特点,利用教学实验的形式探析各教学体系或手段的有效性与局限性。譬如在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应根据各专业的学术研究情况,确定探究目标与评价标准,进而不断完善探究教学中反馈控制理论的应用机制,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3、加强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各教学手段的联系度

协同育人是立体化教育模式的发展核心,同时也是有效应用Seminar 教学法的先决条件。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实验模式的开展时,不同层面的专业教师往往存在过度关注个人教学内容与教学效率,忽视其它教师教学进度的问题。对此,高校首先应加强协同育人理念的建设工作,通过规章制度的调整与构建,提升不同教师的教学合作质量。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同一体系下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评价依据,譬如在职称、评优等评价中,将教师群体的综合教学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中。以此使高校立体化教育为Seminar 教学法的有效应有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专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并为高校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方向,使高校在培养创新精神、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知识。而Seminar 教学法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融合能够有效推动高校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其更加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求,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渐成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抓手。高校教师要积极从完善教学模式,提升立体化教学模式与Seminar 教学法融合度等层面出发,改革现有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以此推动立体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立体化教学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