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本科大学生思政教育策略研究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术类思政思想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引言

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使社会各个领域更加关注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为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艺术类本科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探寻更具实用性的教育方式,并制定有效的教育对策和方案,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的借鉴。

一、艺术类本科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1、学生个性鲜明

艺术类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艺术类本科学生生源逐渐呈现出形式多样的特点。艺术专业相较于普通专业而言,更加重视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艺术专业的特殊性,使艺术类本科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个性鲜明的特征。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追求标新立异,更加渴望展示自我。同时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判断力和规划力,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能够具有一定的方向,利于艺术类本科学生更具针对性的发展。但是,部分学生过于追求自我个性,会产生对艺术追求的偏颇。他们认为自我展示自我才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所产生的学习成效必须与众不同。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过于散漫,会逐渐降低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学生学习效果较低的现象明显。艺术类本科大学生所呈现的个性鲜明的特征,一方面利于艺术的创造,另一方面,也为艺术类专业的思政教育与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了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并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制定高校的思政教育规划,完成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十分必要。

2、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受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艺术类专业中过度追求应用价值,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的现象日益突出。一方面,艺术类本科学生类型的复杂多样,大部分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时,无法在专业课程上获得较大成就,而不得已选择艺术发展的道路。同时,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艺术专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而鼓励学生积极报考艺术类院校。这就导致艺术类本科学生过于重视艺术发展,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另一方面,由于艺术类院校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所设置的录取标准以专业课成绩为主。导致大部分艺术类本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中,忽视对自身文化基础的培养和文化课程的提升,进而造成艺术类本科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二、艺术类本科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1、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育方式单一

在素质教育改革全面落实的背景下,艺术类专业的教育总体目标应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但就目前艺术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而言,还存在忽视学生个体发展和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目前,大部分艺术类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过于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艺术专业还未设置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并将大部分思政教育责任规划到辅导员身上,而随着本科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辅导员不但要承担学生管理的重任,还要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辅导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被占用,很难保障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诉求,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另外,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大部分艺术专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到课本知识传授方面,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也以教材内容为主。这种过于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对于追求个性的艺术类本科大学生而言,不具备吸引力,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中投入更多精力,配合教师完成思政教育任务,所产生的教学成效不明显。同时,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会加重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容易产生长期学习的疲惫感,而逐渐失去思政学习的兴趣,进一步降低艺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2、学生思政学习参与度不足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要想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学生必须及时有效的获取艺术领域最新的资讯,不断扩宽自身的学习途径,丰富自我知识结构与认知。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作为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主要的辅助方式,网络多元化的信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帮助,以弥补传统学习模式的单一化和片面化。但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过度依赖网络会使学生忽视现实生活,其思维会逐渐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进而出现性格孤僻和冷漠的问题,最终失去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参与能力。另外,网络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相较于传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而言,学生更愿意以自主探索的方式来学习思政知识。并认为教师的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思政课堂的主导地位日益削弱,为艺术类本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难度,阻碍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3、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思政教育地位日益提升,思政教育队伍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教师的教育要求也随之提升。结合目前艺术类本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来看,当前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大部分院校将培养重心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师中,过度追求专业领域的高层次发展,而忽视对思政教师的培养。导致大部分教师不具备创新发展的机会,教师自我学习和提升的主动性逐渐降低,不但会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还会造成思政教师人才的流失。另外,部分思政教师思想存在偏差,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比较,不具有实用性。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育任务即可,无法真正领会到自身的示范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创新教学方式和思想,导致自身教育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升,给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艺术类本科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

1、充分利用艺术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在艺术专业中,利用艺术资源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仅是教育创新的主要途径,还是艺术专业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艺术资源中具有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文化,能够结合思政理论知识,为思政教育带来生命活力。并发挥其自身的思想引导作用,帮助艺术类本科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理想,以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例如《乐记》是我国较为经典的音乐著作,将其应用到艺术类本科学生思政教育中,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乐记》中所提出:“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充分表明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共通性。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教师可借助对《乐记》理论内容的讲解,来传递更多的思政知识,以增强思政知识的说服力。其次,对于在艺术领域具有较高造诣的艺术名人,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其艺术发展历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成效。

2、结合艺术生学习喜好,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针对艺术类本科大学生存在的个性突出的特征,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和学习喜好,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主动创新教学思想和方式。将更多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实践中,降低思政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利用合作学习法,给予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学习对象的权利,让具有相同艺术喜好的学生能够组成学习团体,在相互帮助和相互促进中,更高效率地完成思政学习任务。还可借助网络技术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在课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更加形象化的教学资料,利于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在课下教师可通过社交软件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帮助,解决学生课上学习存在的问题。还可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开展更加正确的思想引导。另外,还可引导学生针对热点问题来发表自我看法,对于学生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及时发表自我立场,弘扬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进行交流,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辨别是非能力。利用教育创新的方式降低学生思政学习抵抗感,为思政教育创新提供助力。

3、加强思政教师团队建设,优化思政教育工作队伍

思政教师作为艺术类本科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其自身教育水平决定着思政教育的成效。为改善现阶段存在的思政教育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要具备较强的思政知识储备,还要掌握更多创新教学方式的应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与艺术类本科学生思想保持同步,完成良好的沟通与对话。一方面,思政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自我充电,利用网络查找更多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巩固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学校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再教育的机会,使更多创新教育理念能够在广大思政教师群体中完成传递。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做到胸有成竹,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艺术类本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在全面了解当前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更具成效的思政教育对策。加强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资源的融合,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创新型和实用性,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猜你喜欢

艺术类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