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020-02-11邢刚
邢 刚
(武宁县林业局,江西武宁 332300)
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50.66万hm2,其中林地面积27.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8.1%,森林覆盖率达到75.49%,是一个“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是省属林业重点县[1]。油茶产业是武宁县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符合国家政策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武宁县油茶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亟待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1 武宁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油茶资源现状 油茶是武宁县的传统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特别在林地属于集体统一经营的年代,油茶林面积经过乡、村、组的大力推广,曾达到1.4万hm2的规模。但是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部分林地分山到户,市场经济对林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林农开始形成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林业生产改革,用材林逐步代替油茶林,致使油茶林面积急剧减少,至2007年已锐减到0.6万hm2。油茶管理停留在“人种天养”,产量也越来越低,平均667 m2产茶油仅在1.5 kg左右。
2008年以来,武宁县抢抓列入中央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建设项目示范县、国家林科院扶持林产业发展挂点县的有利契机,把发展油茶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点,统筹安排,强化管理,全力推进,使全县高产油茶种植面积得到快速增加,油茶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截至2019年12月,武宁县的油茶造林面积达到1.24万hm2,其中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0.6万hm2,广泛分布于全县各乡镇,改造低产油茶林0.43万hm2,丰产后油茶林667 m2可产茶油3~5 kg。
1.2 油茶的加工及经营现状 武宁县的茶油加工在早期都是以传统榨坊为主,船滩、东林、上汤、石门、罗溪等老油茶林区都是采用传统榨坊打油,也有部分采用老式压油机打油。随着山区老油茶的产量逐年减少,传统榨坊处于停产状态。
加工方法是先将干茶籽烘干,然后磨成粉,再蒸熟,用铁圈做成饼放到机子上压榨出油。出油率一般在25%左右,传统木榨要低点,海拔高点的山村的出油率也要低些。产出的茶油大多是各家农户自产自销,没有精品油茶品牌,政府缺乏引导,导致市场销路不够畅通。
2 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武宁县在发展油茶产业的过程中存在“上面热,下面冷”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大部分乡镇未将“油茶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还停留在一般口号上,投入少;广大群众对“油茶产业化”缺乏认识、积极性不高,认为务林不如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对油茶产业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大,严重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油茶产业的前期成本较高,每667 m2油茶造林投入2 000~2 500元,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投入力度,但与实际生产的投入成本还有很大差距,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投入,油茶产业难以推动。
2.3 经营管理粗放 部分群众认为油茶种植全靠自然生长,不需要管理和投入,加上油茶低改垦复需要高投入,群众觉得风险大,积极性不高,油茶管理还停留在“人种天养”的状态上,投入不足。一方面,油茶品种质量参差不齐,树龄老化,树体结构差,枝条混乱重叠、枯干,病虫害严重,结籽率、出油率低,平均667 m2的产量仅在1.5 kg左右;另一方面,2003-2015年的部分新造油茶由于疏于管理,油茶林的林地质量变差,立地条件退化,生产力衰退。现有的1.25万hm2油茶林中,高集约经营的只有0.26万hm2,约占21.4%,一般经营的有0.3万hm2,占24.6%,粗放经营的0.48万hm2,占54%。
2.4 加工方式落后 目前,武宁县的油茶生产经营多数还处于传统的小农模式,缺少规模经营,没有能进行精深加工,无法提高附加值,没有品牌,没有市场吸引力,难以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未能集聚加工企业的龙头效应。
2.5 技术力量薄弱 近年来,基层油茶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导致油茶技术指导不到位。一是科技服务技术人员主要由县林业系统技术人员、乡村技术骨干、土专家等组成,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都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服务质量;二是由于技术人员数量有限,不能实现科技服务全覆盖。
3 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3.1 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武宁县是江西省的油茶产业大县,结合《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的有关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决定》。县里除了要成立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外,各乡镇也要组建相应的领导班子,一把手挂帅,切实加强对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导,为油茶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2 加大政策宣传引导 油茶集生态环保、绿色产业、健康食品于一体,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木本油料作物,发展油茶产业,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发展农村经济、精准扶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宁县要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网络等平台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要让茶油得到人们的认可,有力地推动油茶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3.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油茶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加大对这一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是继续统筹财政、国土、林业、移民、扶贫等部门的涉农投资项目,整合资金发展油茶产业;二是建议县政府在上级奖补标准的基础上对油茶新造每667 m2补贴500元,对油茶低改补贴200元,对油茶提升补贴100元;三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为油茶产业发展搞好信贷服务,克服油茶产业发展后期资金短缺的瓶颈。
3.4 科学种植高产油茶 一方面,要按照《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的技术标准执行,在产业的建设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发展,把油茶产业发展技术要求贯穿于规划设计、种苗供应、整地种植、培苗施肥、幼林抚育、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做到先质量后数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确保营造一片,成林一片,丰产一片;在经营的模式上,要加强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农户之间的合作和有机结合,采取“公司(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做到建设有力度,销售有保障;在种植的规模上,加强油茶高质量示范基地建设,采用“油茶园”方式进行,每个“油茶园”不宜过大,通常以3.3~20 hm2为宜,以利于集约经营,全面提升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水平;在技术的指导上,全面完善县、乡、村三级油茶技术服务体系,县里抽调专家组建3个油茶技术服务小组,分片区对全县乡镇的技术人员和油茶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室内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提高全县油茶种植户的管理水平。
3.5 打造精品油茶品牌 一方面,推动油茶产品走向市场,要有自己的油茶品牌。油茶产品的优劣和知名度,会直接影响产业的效益和发展前景,可以说油茶产品是整个油茶产业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产业价值的具体体现,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成败。另一方面,政府要引进有实力的油茶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结合本县实际,创建武宁精品油茶品牌,全县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举全县之力宣传“武宁油茶”,让“武宁油茶”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