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山地区的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2020-02-11吴胜稳田存山
吴胜稳 姜 丽 汪 峰 田存山
(1.平利县八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平利 725500;2.平利县农业农村局,陕西平利 725500)
玉米是高产作物,在全世界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位居第三位。玉米不仅是粮食、饲料作物,也是一种经济作物,可制成数百种工业品,雄蕊和花丝还可作为相关医药原材料,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2]。
在巴山的中高山地带,没有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当地也没有种植小麦的习惯,玉米就成为极其重要的栽培作物,而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与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使土地效益最大化,还能使农民增收。
1 科学选择玉米种及地膜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能够提高玉米的耐霜冻能力,根据中高山地带的气候特点及积温条件,海拔在1 000~1 800 m的地区较适宜采用玉米地膜覆盖,最好选用中早熟品种,如华盛2000、正大999、镇玉208等品种。当地可采用玉米、土豆套种的栽培方式,种植玉米一般选用幅宽80 cm、厚度为0.008 mm的地膜。
2 选地与施肥
覆膜玉米要选相对平坦、土层深厚、肥力偏上的地块,避免在低洼地以及陡坡地种植,太低易涝,太陡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膜玉米整地要平整,确保无大块土块和石块,这样有利于覆膜与出苗。地膜玉米的茎叶茂盛,对肥料需求量大,播种时必须施足底肥。按当地高产纪录,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每667 m2施农家肥1 500~2 000 kg,施尿素20 kg、磷肥10 kg、钾肥15 kg。
3 田间管理方案
3.1 合理选择播种时间 在播种时,地膜覆盖的增温效果主要作用在前期,占全生育期增加积温的80%~90%,因此播种时间要比露地玉米早10~15 d,在当地5 cm处表土温度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
3.2 合理选择栽培技术 根据实际情况,当地农民大多采用玉米—马铃薯—萝卜(红薯或白菜)一体化栽培技术,可以在最大程度发挥增产优势。紧凑型玉米套种的最大密度为3 000株/667 m2,株距为30 cm左右,播种深度不低于5 cm。种植间距要适当,不能过密,否则极容易造成空秆或生长后期脱肥,造成产量降低的情况。盖膜有两种方式,即先播种后盖膜和先盖膜后播种。先播种后盖膜能防止膜面的土壤结壳,先盖膜后播种能避免出现烧苗现象,但出苗时应注意苗与孔位的错位现象,要及时将苗扶正,在当地主要还是采用先播种后盖膜的栽培方式。
3.3 做好田间检查工作 播种后要经常到田间检查,可选择阴天放苗,晴天放苗需要避中午盛阳、大风天气。放苗后7~10 d发现幼苗长出并接触地膜后应及时破膜放苗,可在晴天无大风的10:00前或16:00后进行破膜放苗,避免在高温晴天或降温大风时放苗。这样有利于幼苗生长,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3.4 治理杂草的主要措施 一是放苗时将根部周边地膜压实,利用膜内高温把杂草幼苗灼死;二是在播种时清除杂草的根须并运走,尽量减少杂草源;三是利用杂草做猪饲料,拔除玉米根部的杂草,然后用土将地膜压实,检查盖膜有无露边现象,如有露边及时压实,使膜内温度升高,加快灼死杂草;四是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除草法。
3.5 实时追肥 玉米生长后期对肥料的需求量大,仅靠底肥是难以满足的,因此要实时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在玉米长到6~9片叶时追施尿素10 kg/667 m2,以满足玉米苗期的肥料需要。在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加尿素15~20 kg作穗肥。施肥时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根部,追肥要深施,施肥的深度一般在10 cm左右,深施肥可使肥效长而稳,可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增产。地膜栽培玉米需要采用打孔施肥的方式,切忌将肥料直接施在玉米根旁。
3.6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玉米大小斑病在整个生长周期都可发生,且在抽雄后发病严重,与纹枯病的症状相似,都是叶片出现黄褐色的斑点,大斑病的斑点会扩展。纹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最易辨认的症状就是叶片边缘呈褐色,中央呈灰白色。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纹枯病均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玉米粗缩病以苗期感染为主,主要症状为心叶中脉两侧出现虚线状失绿透明小点,后期叶背主脉出现长短不同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玉米矮花叶病也是从心叶开始发病,主要症状为叶脉出现长短不一的褪绿条纹,慢慢扩展至全叶,使叶片变黄,组织变硬,最后叶片干死。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一般出现在玉米播种前后和苗期,可对玉米田及其附近杂草喷施25%吡虫啉4 000~6 000倍液或40%久效磷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
3.7 合理灌溉 根据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需水规律,生长前期要适当控水,防止幼苗在高温、高湿、高肥的条件下徒长和后期早衰。生长中期的蒸腾量比较大,耗水量增多,此时要注意增加灌水量,但要切忌大水漫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当水分不能满足玉米蒸腾消耗的生理需求时,在晴天玉米上下部的叶片会出现萎蔫现象,但到了夜间气温下降,蒸腾减弱,又能恢复正常膨压,这证明只是暂时萎蔫,要立即灌溉,对作物影响不大;如果夜间不能恢复正常膨压,便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玉米一般不会出现萎蔫现象,但土壤沙质比较重且遇干旱天气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后应立即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
当地土地以坡地为主,没有灌溉条件,但土壤涵养水充足,出现萎蔫现象的地块一般较少。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目前还基本上没有灌溉条件,这也是以后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3.8 适时收获 玉米收获期的早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当地收获的标准是玉米叶干黄、玉米棒呈下坠趋势,其实这个时间段也就是籽粒乳线逐渐消失的时间。河南农业大学的实验结果表明,授粉后50 d收获比42 d收获的产量更高。因此玉米应在籽粒乳线消失时收获。
4 清除废膜
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玉米收获后要彻底清除废旧地膜,净化土壤,防止农田污染,降低次生成本
5 效益分析
每667 m2玉米(洋芋、玉米套种方式)投入地膜钱50元,可增产200 kg左右,按2元/kg计算,可增收400元左右。中高山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值得进行大面积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