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类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
2020-02-11沈红英
沈红英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农技推广服务站,西藏波密 860399)
麦类作物是世界三大农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我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他国家也是主要农作物。西藏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处高原地区,气温普遍较低,主要麦类作物以冬小麦、青稞为主。麦类作物本身的适应性强,在西藏地区的种植范围较大,因此麦类作物也是西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了提高西藏地区的麦类作物产量,不仅需要做好育种工作,还需要加大病虫草害防治工作,以满足麦类作物的优质生产需求。
1 麦类作物病虫草害概述
小麦病害包括麦类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叶锈病以及小麦腥黑穗病。小麦虫害包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以及麦蚜虫、蜘蛛、黏虫、吸浆虫。麦田杂草包括野燕麦、看麦娘、马唐、繁缕、猪殃殃、狗尾草等[1]。
及时有效防治麦类作物病虫草害能够有效控制作物损失率,尤其是麦类作物条锈病、黑穗病和白粉病等。而在麦类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播种期间需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并进行药剂拌种,处理好土壤;返青到拔节期要重点防治麦蜘蛛和麦蚜;孕穗到抽穗扬花阶段要防治条锈病、黑穗病等。
2 不同阶段麦类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要点
2.1 播种前和播种期间防治 (1)处理种子。根据西藏地区的病虫害类型选择种衣剂和拌种剂,并根据规定剂量进行拌种。若当地多发条锈病、黑穗病等病害,可通过测报调查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采取的防治方法通常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①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品种定期轮换;二是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侵染源;三是合理密植;四是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采取测土配方施用技术并适时排灌水。②化学防治。一是进行药剂拌种;二是进行叶面喷肥;三是进行土壤处理。使用农药以当地植保部门推荐为主,如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等,目前推荐用药为(扑力猛)25 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能有效防治青稞小麦黑穗病、颖枯病、全蚀病、早期锈病和白粉病等[2-3]。
(2)处理土壤。使用50%辛硫磷50~70 g,拌细土50 kg,或每667 m2用3%地虫杀星颗粒3~5 kg拌细沙50 kg撒于地表,进行耕翻,防治地下害虫。
2.2 麦类作物苗期至成熟期田间管理 在麦类作物苗期,对于底肥不足、养分不全或整地粗放等原因造成的麦苗细弱、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的麦田可以适当做好叶面追肥,科学浇冻水,促进麦类作物壮苗早发、强根增蘖,增强抵抗力,确保安全过冬。返青期后,按每667 m2施用尿素7.5 kg进行适当追肥,结合中耕除草,合理灌溉,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2.3 麦类作物苗期到成熟期的病虫草害防治办法 (1)科学种田,有条件的地块实行机耕机播,及时清除杂草。对于麦类作物田间杂草可以使用“爱秀”5%唑啉草酯乳油或“千里寻”48%二甲氯双氟悬浮剂,喷雾除草一般在麦类作物5~6叶期(封行前10 d)进行,返青到拔节期防治时一般采用人工拔草方式。
(2)对于麦类作物上出现的麦蜘蛛和蚜虫危害,也可以使用农业防治,如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若虫害发生面积较大,可考虑进行化学防治。防治药剂以当地植保部门推荐为主,如“叫停”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其速效性好,20 min见效,又有持效性,药效期长达25~35 d,且有触杀作用和内吸传导作用,对于叶片表面和隐蔽部位的蚜虫都有效。
(3)对于麦类作物条锈病、白粉病和叶面真菌性病害等,实时监测,并带药侦察,一旦发现及时防控。叶锈病的防治指标为病叶率10%,白粉病的防治指标为病叶率4%。可以使用“叶将”30%唑醚醇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在麦类作物拔节末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对于有黑穗病发生的田块,若病株较少,建议拔除带出田块集中销毁;发生面积较大的田块则采取2~3 a轮作或做好来年的种子包衣工作。目前种衣剂作为最新的种子处理药剂,功能多,使用范围广,毒性低,安全性好,使用方便,费用低,效率高。
3 麦类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3.1 做好药剂拌种工作 目前,大部分农户依然对麦类作物重大病虫害重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的积极性不高,而当前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就是药剂拌种。麦类作物播种前要重点做好拌种技术宣传,合理选择药剂种类、拌种时间,科学拌种。
3.2 加大管理力度 首先,各级农业植物检疫部门需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禁未经检疫或是检疫不合格的种子进入市场。麦类作物种子繁育基地也要加大防疫工作,保证健康种子能够持续生产、供应。其次,各部门还需要监督农药的存储、运输和生产等环节,定期检查农药经销商的资质及其产品,并统一管理档案,详细记录好各个经销商信息,及时反馈已销售农药信息,了解农药的应用区域,规范农药销售,保证农药安全可靠,并指导人们正确使用农药。最后,全面检测农作物病虫草害信息,构建网络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病虫草害,强化各网络功能,全面考虑气候布局和生态类型,并根据西藏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病特点和作物特征设置监测预报点,有效防控病虫草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4-5]。
3.3 物理防治措施 对于群居性、假死性害虫,可以在越冬、产卵时采用人工方法捕杀。也可以人为设置障碍,切断侵害途径,直接将害虫消灭掉。此外,也可以采用诱杀法,设置诱虫器捕杀害虫。
4 结语
麦类作物高产的基础就是科学种植,而科学种植的重点在于生长期间病虫草害防治工作。西藏地区麦类作物生育期长,一年一季,且当地海拔高、气温较低,相对于其他地区虫害较少,但是在生长期间仍然会遭遇病虫草害等。对此,本文提出了麦类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以便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保证麦类作物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