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视野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2-11张大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大众人文

张大勇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一、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艺术教育已出现全方面发展和变革的态势。由最开始的辅助社会、辅助教学,到现在具有独立学科,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艺术教育改革创新,力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艺术修养的提升,从中不断寻找突破口,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艺术创作、鉴赏能力及丰富的表现力。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培养对文化、民族、人文的浓厚兴趣和创新意识。高校艺术教育多数注重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人文及传承的带动。现今还有很多高校对艺术教育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教育。只是盲目完成艺术技能的培养,缺少民族文化、历史传承的融入。改革开放前,艺术教育只是在其他教育的基础上,完成一种熏陶或者是锦上添花的点缀,并不受重视。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与人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近了,人们在闲暇时寻找能够带给自身品味,美的事物。大众的追求决定了艺术的价值,现如今的艺术教育发展越来越多的考虑到了人们的心理和需求。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源于大众,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因此,生活中的大小事物、用品都赋予了艺术的气息,这也是人们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在以后的艺术教育道路上不断创新,更能够为大众所接受,融入到生活中。

二、高校艺术教育及创新能力

在不同的领域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不同,在艺术教育中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创新能力是根据人们心理、感受、思维、想象等方式,通过再创造完成新的事物的能力。要具备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几个方面:创新意识、想象思维、分析能力和洞察能力。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专业,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追求独特个性和创作展示,为得是更好的完成艺术作品。在高校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艺术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1、艺术教育模式转变

现今高校艺术教育不只是技能上的训练学习,更注重个性、风格、多元、自由的培养模式。追求艺术的本身,重视艺术的传承和艺术修养,对人文、历史、文化等因素加以融合。培养出具有技能与修养双方面的创新人才。艺术教育模式的转变也在于现今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观念。西方艺术教育早于我国,在20 世纪70 年代对艺术教育就有很大的变革,他们改变了传统的技术能力学习模式,更倾向于自然、人文及艺术本体,注重了个性化、创新化、多元化的追求和审美。我国艺术教育的变革虽然起步晚,但对艺术教育的不断突破和改革,同样具有很大的提升。科学与技术是现今社会主要技术的支撑,艺术教育要引领时尚前沿,要带领大众品味和审美新方向。传统艺术教育过于单一,没有大胆创新,使之不能够完全被大众所接受。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融入了新的技术、新的科学、新的技能,完成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不但巩固了艺术本身的知识学习,更带的了社会发展的新方向,成为大众效仿、追求的新方向。

2、创新能力培养方向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一些实践活动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强化人的创新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自我的大脑融入新的思维方式,完成艺术新的追求和创作。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让人们在原有基本技术能力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自我创新,自我突破,得到新的创作模式。多元化的艺术模式已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利用数字化、利用媒介完成艺术的创新创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依托于社会发展的步伐,再此基础上寻求创新,从而到达艺术技能的新模式。

3、注重人文精神与个性发展

人文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那么人文精神就是带着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知识领域,带给人们精神层面的一种新的追求。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人文精神的融入艺术教育中,无疑是给艺术教育增加一些文雅和人文知识气息,能够更好的将创新理念推向更高一层的精神层面。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针对艺术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自身艺术素质,还能够熟知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

个性是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容,但它不只是一种形容词,还蕴含着创作者本身的心理活动和对艺术的信仰与追求。个性化的呈现是更好的挖掘人们内心深处自我塑造,是创新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多样化的个性发展能够给创作者提升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将创新与个性、人物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新的艺术追求。这也是艺术教育创新的另一个层面,创新不但是只融入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因素,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意识和人文背景作为依托。艺术教育本身就是艺术形式的表现形式,目的也是突出个性、传承人文、突破自我、塑造形象。将此结合的运用到艺术教育中,不仅能够保存着传统艺术形式的表现力,更能把创新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三、艺术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提升

艺术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创新能力,更要全方面的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乐趣、熏陶、审美等方面的素质,更能够带来个性化的表现创作。

1、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艺术专业的学生素质教育与其他专业不同,它包括艺术表现力、艺术的审美、艺术的再创造。艺术素质是鉴定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身为艺术类学生均要有这方面的基本素质,在此素质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们的精神和思想才是最大的财富,人会因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的不同,形成不同素质的区别。艺术的精髓在于思考,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就等同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虽然方向不同,但都能够左右人们的意识和艺术创作。从思想上要融入真情实感,在创作形式上要适合大众审美与需求。只是单方面的完成自我的独特创作和思维模式,没有更好的为人们欣赏、服务,此类的艺术创作不能够被人们接受,自然就是象牙塔的艺术,无人问津。艺术教育的创新就是要改变单方面的主观意识,融入大众的喜好和心理,完成正确的艺术观树立。艺术类学生高高在上,孤芳自赏的表现形式,会被社会群众给遗忘,甚至是从不理会,失去艺术本身的价值和生命力。

2、提升文化素质的培养

文化素养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之一,要在艺术教育中寻找创新的出口,文化素质的培养就是最直接的途径。文化素质直接联系到学生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艺术本身就是对美的表达,文化素质可以影响学生的创造思想和创作形式。没有文化素质的提升,就无法分别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个性。文化、学习和专业的提升,是艺术教育的主要环节。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生活又是与人们共同存在,不可分离。艺术教育也要考虑人的因素,考虑生活的需求,考虑创新发展的方向。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的专业技能。

高校艺术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要提高人才的基本艺术素养,更要完成艺术创作作品的创新。结合科技、结合媒介、结合多元化平台完成艺术教育的创新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的艺术人才。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如今已经走向新的阶段实属不易。在原有基本艺术技能的培养上融入人文、个性、民族的因素,考虑艺术教育创新的途径,艺术创作的社会价值,就直接引导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向。大众化的创作方式也是艺术追求的主要方向。艺术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独特创新,个性魅力的艺术作品。但都应基于大众的喜好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贴合大众、贴合内涵、贴合审美的作品,才会不断延续,才会长久。人们的生活追求日益增高,对艺术的追求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简单的艺术创作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多元化的创新艺术教育培养,就是现今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艺术教育创新的必然阶段。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大众人文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