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基层电大教育管理的影响及改进策略
2020-02-11曾小英
曾小英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清流县工作站,福建 清流 365300)
纵观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现状,因在管理模式上存在巨大差异,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教学管理过于扁平化,一般是借助院校平台实施特色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往往教育信息有着较高的通达度,对某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对教育过程缺乏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教育质量的提高。现阶段,广播电视大学采取的是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利用多级办学对教育过程实施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教育质量。而对于基层电大来说,在教育管理中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已严重影响到基层电大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索当今大数据时代下,基层电大教育管理的改进策略,明确大数据对其管理带来的具体影响,从而借助大数据优势,全面提高基层电大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基层电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
大数据主要指的是网络中的一种正常现场,详细来说,是在日常稳定运行过程中,网络所出现和积累的广大用户上网行为的信息数据。因这些信息数据总体规模较为庞大,无法简单的用以G 或是T 等基础单位来进行衡量,因此,无法用现有软件工具对其加以提炼、保存、剖析、处理复杂大量的数据。虽然大数据已成为当前社会热点话题,但截止到今天还未对其进行统一明确的界定。在百度中给出了这样的界定,所有批量大规模数据人工无法处理,在特定时间范畴内实现获取、保存、监管、剖析、处理以及整合成人们可解读的新数据。而麦肯锡世界研究中心的报告则给出了这样的界定,无法在限定时间内通过传统软件工具对数据信息进行获取、监管、剖析和处理的全部数据。综合上述两种界定来看,可将大数据视为一种丰富的形式、多样性的非构造性数据信息。
2、特点
大数据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即规模性、多元性、价值性以及迅速性,这几个特点在业内被称之为四V 特征。其中规模性是指输几局信息的体量庞大,大数据的初始计量单位不得少于一千个T、一百万个,即P 和E。多元性是指数据种类繁多,在数据格式、运用特征以及编码形式等各个方面有着较大差异性,海量信息源头并发构成了庞大的异形结构数据,比如网络视频、图像、日志以及地理位置等。价值性特点是指数据整体价值密度较低,它的高低与数据信息总量之间的大小具有反比关系。而迅速性则是指处理速度飞快,这是大数据有别于传统数据信息挖掘的最明显特点。
二、大数据对基层电大教育管理的优势
1、强化情景互动,及时预测教育危机
建立智能高效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当前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的目标,利用物联网技术的自动化处理以及深度感知等功能,可极大程度地强化人与物间的双向感知,信息化教育环境对学习者网络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大数据中射频识别技术可全程跟踪学习者的动作轨迹,对硬件设施可随时进行扫描检测,时刻掌握教育实践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强化监管,如果遇到威胁将立即发出警报。教育工作系统的自动化与数字化能对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舆论情况的动态监控及教学活动管理提供精准分析与切实可行的建议、举措,有利于基层电大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
2、深入挖掘数据,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对学习环境、学习者特色化学习路径以及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跟踪,有利于教育信息内容的拓展。同时,还能将搜集到的所有数据及时保存、整合与深入分析,最终以可视化的形式将加工处理的数据表现出来,以此来为教育横纵比较、形势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比如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库:哪些学生学业预警、网瘾学生、消费异常、生活困难等。探索内在的相关性,将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决策转换成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决策,从而让不同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基层电大教育管理的准确性、科学性。
3、借助网络平台,推动教育特色建设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基层电大教育教学提供了许多方便,让网络学习更加普及,并且也实现了高效、开放化教育。教育组织、院校、企业等构建的虚拟学习空间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特色学习平台,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有效促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运用大数据技术可搜集学习者在线学习轨迹、研究他们的特点,比如学生上省电大、中央电大网页学习浏览课程、参与视频学习的次数;一学期上网学习的时长;发帖、跟帖的次数;参与BBS 讨论的次数;网上作业完成的情况等。让学习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帮助他们明确自身不足,进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选择专属的学习方法,切实做到了因材施教,有利于学习者打造自己的特色化学习路线。
三、大数据时代下基层电大教育管理现状
1、管理者素养较低
当前基层电大教育整体规模较大,加大了教育管理工作量,而现有的管理人数有限,并且大部分管理者学历较低,基本都是没有任何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管理者平均年龄也高于师资团队。比如某基层电大就存在类似的问题,全站8 人,50 岁以上的占5 人,40 岁以上的占3 人,除了领导外5 个管理者要管理全校1000 多个学生,再加上没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者只求不出大事就好。尤其是长时间又缺少专业培训,基础理论知识陈旧,对远程教育管理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和其他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导致教育管理质量日益下滑。
2、教育环境感知性偏弱
近些年来,随着物联网络产业化速度加快,其技术也逐渐向教育教学领域延伸,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提倡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因此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包括物与物之间全方位交互现已变成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但现阶段管理能力水平却无法与全面渗透结合相匹配,架构重点依旧是网络相互连通这样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网络物联过程中人和物之间的彼此影响,物联网自动化运用在教育教学领域能效不明显,运用停留在表面,并且宣传不够积极,并未真正实现全面普及,阻碍了基层电大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脚步。
3、教育评价监管不客观
我国教育领域在不断发展建设中,其评价已从过去结果性评价转变成过程性评价,但依旧是基于学生外在而进行的评价,并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在特定时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此,这种教育教学评价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与此同时,评价通常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虽可搜集到某些学生学习成果及个人贡献方面的详细数据,可却仍然无法全面、精准,这是因为得到的最终结果一般只是针对单独的某个方面,缺少总体性与全面性,这样的评价方式,将会导致院校在招生以及学生入学方式等方面出现不足,进而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大数据时代下基层电大教育管理的改进策略
1、建设网络教育互动平台
当前基层电大教育搭建的教育平台,在框架结构与服务内容方面还不够统一,通常是基于传统教育管理流程而建立的,对学籍管理、考核管理以及资源管理更加重视,忽视了电大网络教育和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可教育互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才是确保基层电大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对此,在当代教育管理观念的引导下,根据师生、资源与教育方法等基础性要素,重新进行规划,建立一个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互动平台,为促进基层电大开放化教育内涵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倘若将基层电大教育看成完整的有机系统,那它将由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等多个主体组成,各个主体间的关系可看成一个教育互动模型,三个主体借助教育管理支持平台有序开展各种教育互动活动。其中,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按时完成课程公告通知、作业安排、组织探讨、解答学习者疑难问题等教学任务。而学习者则主要完成课程知识学习、自我检测、课后作业、小组探讨、合作共赢等学习任务。
在教育互动活动基础上,构建教育过程管理支撑系统,以此来实现以下目标,其一,加快课程资源革新。将音频、文本、训练和作业等学习资源进行元素性以及指标性重构,并将资源和教育过程加以融合,根据教育过程中搜集的各种评价数据的真实反馈,来更新与交换资源。其二,深化学习者学习。将师生各自在平台中的任务进行拆分,同时详细记录师生在网络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真实表现信息,为学习研究和数据挖掘提供参考依据。
2、制定科学合理奖励机制
基层电大教育有别于常规课堂教育,想要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就应充分发挥师生各自的主体能动性,尽可能形成与电大教育相适应的体制。完善的奖励制度是加快教育管理革新的关键,这不仅是现代化教学互动模式的根本需要,也是学习者现实学习需要。首先,基层电大教育颠覆了传统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既提高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也改善了师生关系,客观上需要学习者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可由于长时间受限于计划经济制度与传统应试教育体系,学习者普遍缺少积极的学习态度,都不同程度地依赖教师引导。针对这种情况,若是尚未构建合理可行的奖励机制,将无法保障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其次,从教师的立场来看,基层电大教育实际上对教师的个人地位和作用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相反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因为电大教师需熟练运用网络技术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客观全面地认知与了解电大教育职责,只有当他们深刻理解和加入到教学中,才能保证电大教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基于此,基层电大教育应面向广大教师构建绩效考核机制,面向学习者构建形成性考评奖励机制。对于教师的管理来说,应定期对他们的教学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为了深化教师对基层电大教育职责的认知,需拟定教育任务书,以便和传统课堂教学任务区别开来。任务书中详细规定了教师应在何时完成怎样的任务,并将他们的任务划分成量化与统计的指标。每个学期结束后,教育管理平台会公布教师任务完成程度以及对每位学习者学习的客观评价结果,按照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的形式来全面衡量广大教师工作业绩。对于学习者的管理来说,通过增加课程形成性测评所占比重,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形成性考评分数占课程总分的一半,形成性考评分数主要由学习者参加课程训练、课后作业、小组探讨等活动的具体表现信息组成。在课程修读方面应实施开放化管理,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课程选项,其中选修课程比例不得少于45%。此外,要进一步调整教育系统,尽可能多地设计友好与边界的界面,让学习者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比如可用进度条的形式来表现日常学习成绩,不仅美观简洁,也能让学习者获得成就感。
3、打造优秀教学服务团队
在基层电大教学中,教育管理的日益规范、教育组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都对教育管理及学习保障服务的工作人员自身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既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与信息化相符的管理思想和素养。教育管理者对先进技术必须要有一定的灵敏度,可主动发现与科学判断技术对个人工作流程和管理质量的推动作用。教育管理者要具有相应的教研能力,探索怎样借助网络技术切实解决现实管理中的各种难题,并且更要具有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中的胆量和勇气,为基层电大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实践根基。其次,教育管理者是网络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践行者以及参加者,有关专家表示,基层电大教学是由是师生及教育管理者等众多主体共同组成的一种依托网络技术、以学习者及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以往的教育管理并未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当中,只是单纯地从教学的外部实施监管,可在基层电大教育中,教育管理者既参与到其中,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比如经常开展“五比五晒”活动(比教学、晒技能、比招生、晒进度、比管理、晒质量、比服务、晒作风、比科研、晒成果)。具体来说,他们不仅强化了师生间的交流,也会加入到交流互动中。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基层电大学习最大的不足便是缺少人际之间的互动。因此,推进与鼓励不同主体间的交流和沟通是现阶段学习保障服务的奋斗方向。
教育质量和管理能力的增强,离不开教育管理者的积极配合与高效落实,而这也是发挥管理体制能效的重要前提。基层电大教育更需要强化教育管理者的主体意识,利用多种有效途径来全面提高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能力。比如定期组织教育管理者参加专业培训,定期召开教育管理工作研讨会等,从根本上加强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应用水平。大力提倡管理与研究深度融合,通过成立科研项目来鼓励教育管理者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到理论层面上,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切实提高广大教育管理者的综合能力。
结语
基层电大想要切实解决教育管理中的现实难题,首先就应立足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规律,让远程教育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尤其是在基层电大远程教育各个环节充分实现信息化的背景下,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开放性势必会产生海量的教育数据,对其进行记录、剖析、挖掘及合理运用,以便加快基层电大教育变革。只有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育管理思想及实践改革提高到与大数据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高度,才能实现创新,才能提高基层电大的教育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