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武汉军运会公共艺术设计

2020-02-11黄吉星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武汉环境

黄吉星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公共艺术设计必须满足的前提是公共的环境和空间,还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的造型视觉艺术,称作公共艺术设计。公共艺术的前提是满足公众需求,因此公共空间必须是对外开放、自由且交流共享的,而能在某个时代和文化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公共艺术必然是体现了社会、地域和公共精神的。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公共艺术设计已经慢慢融入到城市规划建造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已然成为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中的一部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精神状态。

2019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军运会”)在武汉市举办,这是武汉首次承办的大型综合性军人运动会,这一刻武汉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在现今网络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里,各类互联网媒体和公共设施以更直接有效的方式传递军运会的公共信息和文化精神,公共艺术设计在其中体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军运会公共艺术设计的功能

公共艺术设计中包含了环境设计,在军运会中通过独有的文化内涵鲜活地展现了武汉的地域特点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广场、道路、社区这些公共艺术创作的空间中,公共建筑、环境艺术等形式是构建武汉城市文化的重要风景。军运会建设中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不仅能成为艺术的典范,还能影响武汉的城市风貌和中国的整体形象。

(一)艺术审美功能

审美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主要功能,每个时期的审美都是包罗万象的,但也有一定的主次之分。军运会时期的审美是主张宣扬军人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传达民族意识和国家精神。公共艺术存在于公共空间,必须要与当时的环境相结合,与当地的社区居民相依附,对整体的审美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军运会的公共艺术设计不仅要改善环境、点亮城市,还要体现武汉独有的特色文化和中国精神。

(二)生活实用功能

公共艺术的设计目的表现在它的实用性能上。军运会中大到场馆、运动员村、社区街区,小到休闲座椅、公共设施、墙面、指示图等视觉传达识别系统,都是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造型和视觉设计,使其满足军运会实用功能的需求。

(三)社会互动功能

公共艺术设计中重要的是要与社会产生联系、与公众发生互动,由公众参与和认同。在军运会筹备期间,武汉部分城区的规划、大型场馆的建设和整修、园林、雕塑以及社区的宣传活动等,这些公共艺术形式更加直观地提升了公众的互动感和参与感。

(四)地域标志功能

不同时代的人文背景里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也不尽相同,但都具有鲜明的视觉特征和特定的纪念意义,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彰显地域性的特殊标志,例如举办军运会赛事的场馆: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武汉各类大学的体育馆、武汉体育中心、东湖绿道和武汉江滩等,这些场地为武汉市公共艺术空间的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了武汉的地域文化建筑。

(五)文化传播功能

公共艺术设计是构建城市样貌的形式之一,有一定的文化传播功能,同时还具备对大众的教育功能,公共艺术设计所传达出的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和传播军运会的历史和思想。传递生活文化,能帮助我们了解军运会的新闻发布和赛事转播;传播环境意识,能够引导公众爱护军运会所营造的环境,促进军运会公共艺术设计圆满表达其主流思想;营造好地域特色文化,有利于通过军运会了解武汉不同城区的历史和特色。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设计的主要特征是与公众有着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由大众参与和互动的。在军运会时期,公共艺术评判和使用的主体是军人和参与赛事的大众,设计以他们的需求为前提,他们是设计的中心和最终归宿。军运会公共艺术设计的内在显示出军人和民众的共同意愿、审美情调和人文关怀。

二、军运会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

(一)绘画艺术

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绘画应当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包括军运会吉祥物设计、军运会会徽、宣传海报、体育图标等一系列图案设计。此次军运会的会徽是“和平友谊纽带”,通过抽象的形式分别把和平、友谊和纽带的寓意融入到设计中,设计的元素主要由“五角星”“和平鸽”和“彩带”组成。“五角星”是军人的符号,“和平鸽”意味着和平发展的理念,“彩带”标志着“一带一路”的合作精神。会徽的设计是将国际军体的宗旨“体育传友谊”与武汉军运会的主题“共享友谊、同筑和平”相结合在一起。军运会的卡通吉祥物“兵兵”的原型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流域的中华鲟,以蓝白色为主,造型活泼生动,此外,还有一系列“兵兵”表情包,与武汉地域特色相结合,微信上还可以使用“兵兵”吃热干面的萌表情。

(二)公共设施

军运会是一个进行赛事、国际交往和信息化的综合空间,对此来说公共设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军运会空间中的公共设施要与武汉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将艺术和公共设施结合到一起,设计出具有武汉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性的公共设施可以起到提升军运会环境氛围的作用。空间环境首先要具备指向性,其次是舒适性和鉴赏性。军运会运动员村的规划分别有欢迎中心、国际商业街、医疗中心、训练中心等,尤其在我们身边常见的公共设施,例如街灯、指示牌、公交站点、休息座椅和墙面上都可以看到所粘贴的军运会宣传语。

(三)新媒体艺术

如今是信息时代,媒体艺术渐渐占领我们的生活。在军运会空间里新媒体艺术运用到很多,比如高楼墙面的灯光和 LED屏的倒计时、宣传手册、军运会形象宣传片《我们在一起》、军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动画短片、微电影《军人的荣耀》等。军运会开幕式采用国内首创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全三维立体式舞台,并首次大面积使用投影技术使之与灯光效果、LED显示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开幕式用简洁逼真的舞台效果给观众以沉浸式体验。公共艺术与时代同行,新媒体就是运用科学来进行艺术设计,这样的宣传可以使其运用得更加普遍,新媒体带来的视觉效果更加惊人,让我们参与到军运会中,在生活中拉近了我们和军运会的距离,同时也传递给我们更多信息,以此来表达公共艺术设计与大众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军运会公共艺术中公共性的呈现

(一)公共艺术设计要重视公众的意图

公共艺术设计所处环境是公共区域,而公共区域直接面临的是所有民众,因此公共艺术设计的中心是大众。在特定的条件下,主体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在军运会期间,军人则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重心,因此要突出军人的核心位置,这样才能使其达成公共艺术设计价值。公共艺术设计中对公众愿望的重视主要呈现于两个要点上:第一点是公共艺术需要尊重军运会参加者的中心地位。政府和体育总局作为军运会公共艺术前期的投入者,而设计者要积极与相关部门交流协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艺术创作,是实现公共艺术设计公共性的关键。第二点是活动参与者对公共艺术具有评判权。民众对公共艺术中公共性的反映不局限于参与和鉴赏,更多的是设计过程中所体现的民意,筹办军运会,人民为中心。在契合主体需要的同时,还须接受大众对创作作品的鉴赏和评判,公共艺术的设计者只有意识到不断地完善使用者对设计的评价才是推动公共艺术设计成熟发展的动力。

(二)公共艺术设计与民众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环境相顺应

在军运会公共艺术设计的筹备中,应当充分考虑武汉的地域因素、人文因素以及发展现状,这为设计和创作提供了大量灵感和资源,还能贴合群众的审美趣味,提升城市风貌。公共艺术设计的审美和鉴赏要实现民主化,就要雅俗共赏,通过在特定区域内的文化和环境相协调以及对大众审美情趣的了解与分析,才能真正设计出体现民众审美趣味的优秀作品。军运会运动员村的规划设计融入了荆楚文化,有一条文化景观走廊和雕塑,展示武汉和江夏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整体的设计风格是新中式园林式布局,住宅内部除了展现人性化设计之外,还考虑到了适老化和适幼化的因素,设计还将城市环境和地域特色融入其中,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基础设施功能配合完好,体现了公共艺术设计的民主性、先进性和开放性。

(三)公共艺术设计中传达的设计精神

公共艺术的设计者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内涵修养,让作品能反映出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公共艺术设计传达的设计精神主要有两个要点:第一点是公共艺术设计要体现和谐社会的精神,和平与发展,这也是公共艺术设计应当着重表达的重点。设计者要重视自身的职责,重视优化公众精神生活,探索中国本土公共艺术设计的未来趋势,增强中国本土设计的国际化元素的运用,内涵上显示中国精神,重视优化公众精神生活,促进公共艺术设计的积极发展。第二点是公共艺术设计要表达人文主义。公共艺术已经走进日常生活,和大众平等交流,这调动了市民的积极主动性。公共艺术更加注重空间的共享和交流,最能直观感受到民众生活品质和精神风貌,使大众在对某一空间的认识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军运会结束后,军运会运动员村将公开销售,外部设施配套和设计全部保留,部分场地改造为学校,欢迎中心改造为综合商服区。只有让公共艺术真正融入到生活中,才能促进公共性的实现,只有把城市活动和建设统一起来,以会促建、以会促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才是推动公共性实现的根本途径。德国艺术大家波伊斯主张“人人都是艺术家”,在共有的空间中,艺术是一把推手促使我们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和社会文化,使民众积极参与发展社会的建设。在军运会筹备过程中,群众可以明显感受到公共艺术设计带来的亲切感,为城市环境所赋予的美感,让身处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我们有愉悦的体验和心情。

2019年武汉军运会举办成功,在武汉人民“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推动下,为世界各国人民打造了一个体现荆楚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世界军人运动会。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武汉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星.云.海》
《花月夜》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