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水景衍生产品的生态理念传播及思考

2020-02-11邵静涵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水景传播者生态

邵静涵

(上海大学,上海 201800)

生态水景是用原生态的方式来进行水处理的景观,即模拟自然界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精心合理配置,使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运用自然界本身的自我净化功能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其衍生产品是在生态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反映其生态原理的产品。例如生态缸、生态瓶等。这些产品与海报、宣传册等都成为了传播生态水理念的媒介。

一、国内生态水景衍生产品的形态和题材

不同于其他丰富多彩的益智类玩具,目前国内生态水景观设计处于起步阶段,而与之相关的以传播生态水环保理念为目的的产品几乎成为了市场空白。目前比较常见的形态是人工模拟微型生态系统的科教类产品:生态缸与生态瓶。这类产品的题材取自于大型生态水景中的三种生物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生态瓶或生态缸所展示的是水草、鱼虾及硝化菌这三种生物体在封闭的容器内形成的共生自足的“微型世界”,以简明、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了生态循环原理。由于其中的物种相辅相成,可以长期生存,制作容易且可长期使用,一直备受大众喜爱,且成为了宣传水生态文明的重要产品媒介。

二、生态水衍生产品生态理念传播的现状和特点

由于传播学涉及到传播的五要素: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对谁(To Whom),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在生态水理念传播的过程中,生态水景衍生产品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的渠道之一,宣讲水生态理念的人是传播者,生态水原理及生态水建造方法为传播内容,购买和参与生态水景衍生产品制作的大众为传播受众,让大众理解水生态原理并关注水生态文明是传播成效。本节将结合这五个要素,对生态水理念传播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

(一)当前生态水景衍生产品的特点

1.艺术性

生态水衍生产品所展示的是水草、鱼虾、气泡、光线等所形成生境的自然美,在微小的空间内,黑白、红绿相间的灵动色彩、小巧精致的可爱造型、一年四季动静结合的形态均赋予该产品艺术感染力。

2.变化性

生态瓶或生态缸如同一年四季变化着的舞台,上演着不同的景象:水草的生长与败落、虾的退壳与繁衍、气泡的生成与消失、动物尸体的分解等。非静止的微景观具有变化性,它不同于乐高一类插接式的玩具,不需要人的外力构建变化形态。它是一种借自然光的光合作用,自然而然变化的产品。微空间内反映出水生环境不可预知的无限可能变化。正是其变化的不可预见性,所以更容易诱发孩子的好奇心。

3.交互性

不容忽视的是,其变化的每一个瞬间都可引发人瓶互动。互动行为包括观察、补水、修剪、打捞、生态瓶制作、调整、清理、喂食等。水的蒸发引发人的补水行为,植物的过度生长引发人的修剪与移瓶行为,动物的繁衍引发人的打捞与再创作欲望。这些行为是由变化的自然之力支配的。比如夏季水分蒸发快,会引发孩子补水的自主性行为。光线充足的时段,光合作用下植物叶片上会升起小气泡,引发孩子观察的专注力和探其原因的自觉性。这使交互行为成为了主动的自然体验,将观察、动手、动脑、学习、认知联系在一起。在这种体验中生态理念被传递。

4.教育成效性

生态瓶与生态缸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媒介,它模拟的微型水生环境生动真实,是成效极佳的体验式教学媒介。不同于传统的理论传授方法,生态瓶实物演示的科普教育方式是将生物链、水生态循环规律以表象的形式呈现并引发理解的形象思维过程,而书本教育方式是凭借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发的抽象思维过程。表象是概念的直白展示方式,不仅便于成人掌握水生态规律,也便于理解力不高的孩子学习。而概念是非视觉化的定义方式,更便于抽象思维能力较高的成年人理解。因此从教育成效的广度看,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这种体验式教学媒介都显示出极佳的教学成效。

5.示范性

生态水景衍生产品的示范性是指它的典范特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表象性:通过摆出实物的方式使观者明晰标准生态瓶构建材料的形与量。通过做出榜样的方式,塑造某一个小型生态环境,供人们按此示范制作更多样的生态水衍生产品。二是表意性:指通过规范的制作过程演示并呈现最终成品效果,传达生态水景观的营建原理与方法、生态水规律,以清澈灵动的瓶中水为标准提升大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呼唤全民参与的生态水景观改造行为。

6.趣味性

当今设计正摆脱工业化与模式化的羁绊,生态水衍生产品手工创作的趣味性形态具有情感因素,技术与情感被统一在产品的手工创作过程中。其中动态的水体生物是最直观、最具情感表现力的视觉要素,趣味性的组合方式激发着创作者的奇思妙想。水草、水生动物、石球等自然形态的多样性与扩展性,极易引发对千瓶千象的趣味性探索。无形的感性与理性交织的吸引力,满足现代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器皿中变化性的内容蕴含着生态水创作的智慧。那些飘渺的生态水景构造法与生态循环规律被转化为可感知的动态立体造型,它是实用乐趣、趣味构思、审美情趣的延续与提升。

7.简单灵活性

常规来说,一个受欢迎的手工自制产品,需要简单易学、易用。简单与否,是参与者初次接触并认识一款全新产品时首先会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给观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生态瓶化繁为简。它被简化为绿色为主、黑白为辅、红色点缀的色彩体系,单一的植物、少量的动物、纯粹的色彩搭配提供了愉悦的创作体验。同时,它具有无限延展和重组的灵活性,其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会自然生长繁衍。观者可根据动植物繁殖的数量自行寻找容器制作出其他的生态瓶或生态缸,这让该产品的艺术形态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因此观者不仅是欣赏者,也是生态瓶的再创作者、推广者、生态理念的传播者。

8.成本低

生态水景衍生产品在简单的构造基础上将原材料成本降低。其物种选择并非以名贵为佳,而以生长稳定、便于维护与价格低廉为宜。材料的规格与数量遵循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原则。一个小型生态瓶的市场价格仅为20元。但由于前文提及的无限延展和重组的灵活性,一个生态瓶可以无限地衍生出多个生态瓶或大型生态水景。也就是说以20元的低成本注入会带来后期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亿元的生态产品与生态水景观收益。小成本带来的增值空间将是巨大的。

(二)传播者的特点

水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必须熟知水生态原理且有实际操作经验。目前他们大多是生态水专业工作领域的员工或高校环保社团的志愿者。但从人员结构上说,后者的比例有递增的趋势,且80%左右为2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虽然不具备像水生态企业家那样完备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开展宣传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水生态环保意识觉醒较早,由于来自校园,面向社会,能游刃有余地在校园与社会双重环境下宣传生态文明,在环保传播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传播内容的特点

产品的传播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水原理及建造生态水景观的方法。生态水原理是隐含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属于抽象的生态学知识。而在生态水原理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实际上是利用创建生态瓶这一操作行为传播程序性知识,利用现象传播现象背后的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如何去做的知识,包括显而易见的生态瓶制作方法、生态景观的建造步骤及要领,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而概念性知识是理论性知识,包括生态水的概念、生态水循环原理及构造原理,具有相对复杂的抽象性特点。因此以人的心灵触动为基础传授程序性知识,拉动对概念性知识的传播可以更好地实现传播目标。

(四)传播受众的特点

生态水文明的传播受众为广大人民群众。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86%的公众认同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人认为污染给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逾10%的大城市居民认为所在城市不宜居;可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仅为 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仅为 55.17 分,大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均不及格。他们对环境污染的认同度较高,但大部分并不知道怎么利用生态学原理维护并改善生活环境。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其国民环保意识却极为强烈。面对这一差距,我国更应该向日本学习,借助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的高覆盖率的环保教育,保证大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提升。

(五)传播成效的特点

各类生态水文明宣传活动的开展已在中国的大地上渐渐兴起。接触过生态水衍生产品的少年儿童对水生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较高,改善水环境的意识在他们心中渐渐滋长。生态水景衍生产品是他们争相购买的创意产品,该产品的自制体验也是他们最爱参与的活动形式之一。这些活动加深了他们对生态水原理的理解。成年人由于其生理与心理上的成熟性,通过对水生态理念的深入思考与水生态景观建设的参与式行动,提升了对水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生态水衍生产品媒介下的传播成效包括以下四个层面,即大众对水生态的关注力、理解力、思考力、实践力的提升。

三、提升生态水景衍生产品下生态理念传播成效的对策

诚然,我国水生态文明的传播已初见成效,但还有待提高。以下从传播渠道、传播者与传播受众的领域提出提升传播成效的对策。

(一)对传播渠道的提升

1.对当前生态水景衍生产品的提升

(1)提升材料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大部分生态瓶、生态缸是以全新加工的材料构建的。成品确实可有效地宣传并展示生态水原理,但更为完整的生态文明传播可以从原始材料开始。使用废弃材料构建时,其原材料本身就是环保理念的传达媒介。废弃材料如果在生态衍生产品的制作现场则可被定义为“放对位置的资源”。如果采用透明的空饮料瓶、建筑垃圾中破碎的粗糙石子等取代玻璃容器和内部的细菌石,那么“垃圾”就会被转换成有用材料。

如果以艺术化的方法让那些将被扔掉的材料在构建生态水衍生产品时获得重生,则会实现突破性的传播成效。这包括三部分内容,在付志勇的《信息科技视野下的物品生态循环与社会化再生》一文中已有所提及:显示——用回收材料制成突破性的展示项目,捐赠——用你不再需要的东西来帮助别人的项目,学习——了解把你自己的东西改造成更酷或有用的东西。可见,应利用生态设计3R原则中的Reuse原则,并通过针对家庭、社会和个人的活动实现更广泛的全民互动,将材料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创新有机结合。

(2)提升产品的多样化风格

创新要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群体展开。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生态水景衍生产品虽出现了差异化的生物组合效果,但器型大部分都是规则式的玻璃瓶或玻璃缸。如果针对儿童、学生、成年男士、成年女士、情侣或夫妻,将生态瓶或生态缸的风格相对应地划分成可爱型、学术型、绅士型、优雅型、情侣型则会引发不同器形的设计。例如圆形悬挂式、卡通动物型的可爱瓶,顶端瓶塞做成学士帽的学术瓶、系有领结的绅士瓶、类似可口可乐具有流线型外轮廓的优雅瓶、两个可完美卡接在一起的一高一低的情侣瓶,这些再加上目前市场上中规中矩的标准瓶则可构建多样化的系列产品。当产品的形式塑造最大化地满足于个体的差异性需求时,个体对产品的关注度、参与度与有效传播自然会被提升。

2.其他类型生态水景衍生产品的开发

(1)开发便携式实用型图案类产品

这类产品诸如手机壳、钱包、杯子、记录本、鼠标垫等。这些都是使用率较高的生活必需品,使用场所涉及到各类生活空间,体积小巧便于携带。若将色彩明快的生态水循环图印刷在以上产品的表面,不仅可起到装饰美化的效果,还可实现随时随地传递水生态文明的目的。现有的生态瓶或生态缸属于自然形态,适宜静养而非移动,其安放空间是个人的室内空间。便携式的图案类装饰可以印制在室内外任何的个人空间及公共空间。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也将带来更广泛的传播成效。

(2)开发以再生材料制成的生态水益智玩具

目前市场上以再生材料制作的科普性益智玩具很难见到,如果选取再生材料制作生态水科普玩具将会是该领域的重大突破。比如说一款以再生纸板做成的生态水科普拼图,其材料成本极低,玩具的科普性、艺术性与趣味性都能得到体现。生态水科普拼图内容还可按照年龄层次分为不同的复杂程度。这类产品基于生态保护的视角,真正作用于个体的价值观。

(二)对传播受众与传播者规模的扩展

传播受众在掌握了相关科普知识后可以转换成一名好的传播者。早在2006年,日本通过修改《教育基本法》,将“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为环保做贡献的态度”定位为教育的目标之一。环境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因此传播者的招募与培训可以从专业公司扩展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三者之间,学校具有教育的“辐射”功能。首先培养足够数量的拥有生态水环保意识的学生,通过他们向家庭、社区传递相关知识,可发挥学生扩展传播者的连带式作用。值得欣慰的是,上海高校中已经出现了众多生态环保社团,他们已走入各个文化事业单位、企业、社区进行过生态水文明的宣讲与交流活动,但主要是对生态水衍生产品及原理进行宣传,对水生态文明传播群体的建立方法极少提及。如果以学校社团走入社区或社会单位的形式,有序开展环保志愿者的动员活动则会扩大传播者的规模,让学习者成为新的传播者。

四、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生态水理念的传播涉及到传播学的五个层面:传播渠道、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成效。生态水景衍生产品的艺术性、变化性、交互性、教育成效性、示范性、趣味性、简单灵活性、成本低的优势使其具有极强的市场推广价值。目前对生态瓶、生态缸多样性的开发及其他类别衍生产品的开发具有填补市场空白的重要意义。例如:带有生态水图案的装饰类手机壳,可随时随地传递生态文明。以再生材料制成的生态水益智玩具也将推进生态知识的传播。此外,普及生态水知识,加大传播力度其关键点是要扩大学校的辐射力,让成熟的学生环保社团成为扩展传播者的生力军,扩展并建立分别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高覆盖率的生态水文明传播群体,促进大众环保意识和行为的提升。

猜你喜欢

水景传播者生态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当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