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探析
——以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为例
2020-02-11刘信玉修艳竹
刘信玉 修艳竹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山东 莱阳 265200)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胶东作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和最早进行红色革命的区域之一,在中国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四先”精神的胶东红色文化。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责无旁贷地当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自觉将胶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增强价值认同,让红色文化基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胶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胶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胶东地区各高校应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扎实推进胶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当前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胶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复杂的社会现状削弱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受度
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离目标越近、越有希望,国际敌对势力越是不甘心,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渗透一些消极价值观念,消解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处心积虑地瓦解我们的文化自信。这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人生迷茫,给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带来了挑战。
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结构转型,社会阶层逐渐改变,文化需求多样化,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变得混乱、模糊、游离。大学生正处于拔节育穗期,对生活中非常规事件兴趣盎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最终形成,价值取向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互联网信息发展的影响。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迅速,“互联网+”以一种经济形态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将各行各业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人们的生产、生活变得快捷方便、丰富多彩,人们对网络越来越依赖。网络文化随之兴起,但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有一些所谓的网络达人,罔顾社会责任,针锋相对,互相谩骂,甚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引导粉丝壮大其阵营。更有一些人为了博得眼球和增加粉丝,罔顾事实,恶搞英雄人物,曲解历史史实,迎合社会的叛逆心理。这些不良网络文化误导了大学生,导致他们对红色文化漠视。
2、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胶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单调,缺乏时代感,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我院将胶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在内容选择方面,以爱国人士、历史事件为主,仅限于对史实的介绍,难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方式上不论是专题式还是体验式及案例访谈式等,仍以灌输说教式为主,缺乏图片、视频和学生的互动,无法吸引学生。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对红色文化仍然没有概念,对地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并不是特别清楚,更谈不上情感的认同。
胶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深度不够。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传承的教育,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体验感,升华情感。但是目前在我院大学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的缺席导致以胶东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占比较低。部分学生对胶东红色文化遗迹、展览馆等资源,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现场参观。即使有的学生组织了红色文化主题参观活动,因缺少背景知识的了解,也使得参观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无法产生深刻的体会。“有学习无体会,有过程没结果”的实践使学生逐渐丧失兴趣,影响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胶东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缺失。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胶东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我院校园文化的制高点。但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对胶东红色资源的挖掘,在学校展板、校园网站、校园建筑等方面缺乏红色精神的彰显。
3、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影响对红色文化的关注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群体为95 后、00 后,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他们,人际交往、沟通、生活与消费方式等都与以前不同。他们对社交网络的接受度非常高,几乎生活在“社交全平台”的环境中——聊QQ、微信、发空间、做直播、建公众号、网上点赞……即使是在教室中的交流也倾向于网络。他们在网络中释放自我,形成属于他们的独特话语体系。对于我院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学生的内动力,只是将网络变成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窗口,喜好轻松幽默,不愿思考,较少关注主流文化和红色文化。
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自己充满信心,追求个性,张扬自我,渴望别人关注,不愿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我院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满足于做一个倾听者,更愿意做演员。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标新立异,但简单地认为与主流的不同就是创新,就是有思想,容易接受当前非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缺少家国情怀、更缺少对红色文化的渴求。
二、胶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1、坚持理念与形式的统一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围绕“过程中的成长”,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还应加强手段创新,在网络新媒体时代,“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晴朗起来。”将胶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要有互联网思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而是应积极将其嵌入网络新媒介环境,密切关注移动互联技术和传媒模式,将APP、O2O 等方式运用到红色文化的传播中。创建胶东红色文化APP,将动漫、闯关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加入其中,实现理念与手段的统一,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2、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列宁指出:“在各方面的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学生的信仰问题,提高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学生的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胶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胶东红色文化的教育不能在天上飞,不能空谈理想,而应充分挖掘其当代价值,将其与学生的关切点结合起来,让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品出其中的内涵和味道,促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胶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红色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集体与个体各方面融合起来,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建立过程考核和评价标准,以成果为导向,以过程为依据,实时跟踪反馈,督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丰富自我,充实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认同胶东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4、坚持校内与校外的统一
将胶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必须将校内校外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胶东地区的红色教学基地不但是对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基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圣地。首先我院应主动联系校外的教育基地,与有关部门协商,携手共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我院师生的需求,双方共同举办学生社会实践作品展示比赛,为胶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提供多个平台,提高胶东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其次,我院应保证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的经费,建设专项经费,尤其加大对学生红色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活动的资助,鼓励学生设计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经费的保障,“红色文化”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就难以有效运行。同时,“红色文化”基地应对大学生免费开放,配备免费讲解员,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红色文化”基地应加强周边交通建设,方便学生的参观;同时应公开联系方式,便于学生查找和预约,提前做好准备,更好地理解参观的内容。
三、结语
总之,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胶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方式,让胶东红色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资源,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自觉传承和发扬胶东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