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仡佬族非遗创新的设计扶贫路径研究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仡佬族傩戏工作坊

周 熹 李 俏 文 言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变得格外重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创新发展也十分迫切。当下,我国少数民族村寨在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可以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全面整合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研究探寻设计扶贫的路径。一来可以宣传推广当地的文化特色,二来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在助力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挖掘,开发利用的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搭建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平台

贵州仡佬族拥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毛龙节”、“傩戏”、“三幺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造纸塘皮纸制作技艺”、“踩堂舞”、“哭嫁歌”等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由于地处贵州深山,地理位置的限制在阻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阻碍了其文化的传播。虽然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但仡佬族的非遗与文化对外传播还是非常缓慢。

笔者在贵州仡佬族聚集地道真、务川的调研发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部分传承人对于电子设备、互联网的接触极为缺乏;有关于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载也都停留在原始的纸质文档中——比如对傩文化的记载,而纸质文档也仅仅是简单的傩祭法事记载,详细的法事内容大多是傩师在师门内部手口相传。通过采访了解到,大部分傩师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傩文化推广出去。因此,搭建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平台进行推广极有必要。该平台整合了文化交流推广、文创产品开发、旅游产业升级以及电商等功能。围绕不同的功能即是非遗协同设计创新的设计扶贫路径。

二、非遗戏曲复兴,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着眼于少数民族非遗节日、舞蹈、戏曲等的开发和复兴。傩文化作为仡佬族特有的文化信仰,傩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从旅游文化资源的角度合理开发利用,可能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升级,从而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仡佬族作为贵州最古老的少数民族,有着宝藏一般的民间故事。傩师们在日常傩戏表演时,也会将部分民间故事编排成戏曲呈现给观众。道真仡佬族傩戏除了平时法式内的剧目外,还有傩戏的外坛剧目。该剧目一般穿插在平日的法事之间,有的会在法事结束之后演出。通常都是作为傩祭向傩戏的过渡;也有的是用于向神灵请愿还愿,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还有一部分则完全脱离于宗教的限制,内容取材于民间人物英雄故事,或是历史神话传说。例如《收蚩尤》、《金鸡岭》、《凤凰祭》、《钟馗遣鬼》、《包公清宅》等。

目前,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对于仡佬族傩文化的保护及传承的方法上缺乏创新,政府在宣传推广的形式上也缺乏创新。如果将仡佬族的民间故事融入傩戏表演中,编排成大型的舞台剧目,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地傩戏表演者的生存问题。再将剧目与当地旅游项目进行结合,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升级,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

三、文化产品开发,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仡佬族文化产品开发应当围绕着当地旅游产业进行开发。仡佬族的建筑、饮食、服饰、舞蹈、音乐都颇具特色,这些也都是吸引外来游客前来体验的因素。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目前正在开发中国傩城,游客在傩城可以体验到仡佬族当地的风土人情:三幺台、傩祭、打篾鸡蛋、高台舞狮等民俗活动。由此可见,打造仡佬族特有的地方品牌是吸引消费者、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如今,很多地方的古镇、老街内呈现的都是大致相同的文化产品和小吃,这让大家对古镇、古街的印象都停留在统一、刻板的印象中。

贵州仡佬族的品牌打造,可以从小吃的包装升级入手,例如三幺台;可以从傩文化的周边衍生品入手,例如傩面制作的雕刻工艺品;可以从仡佬族特有的人物,例如以仡佬哥、仡佬妹为主体制作一系列公仔玩偶等,均可以开发出不同类别的特色文创产品。游客购买这样的产品和纪念品,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仡佬族独有的传统文化,也在无形中传播了仡佬族的文化。

当然,开发者在进行文化品牌开发时,要注重文化本身传达的价值和意义,尤其要了解当地的民俗禁忌。笔者在调查时了解到,山神这一类形象在当地是非常受到敬仰和尊敬的,如若将其作为纹样直接印制在杯盘、挎包、挂画等产品上,实际是犯了大忌。有些文化产品设计者和经营者在不了解禁忌的情况下进行开发设计、批量生产,这都是不严谨的做法。因此对于文化产品、文化品牌的开发,一定要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禁忌忌讳。

四、开设非遗工作坊,促进非遗文化传承

独特的仡佬文化中孕育了仡佬族独特的艺术文化,其中民族服饰、傩面具、剪纸艺术、竹编画与竹编技艺、刺绣艺术、皮纸技艺、木雕与木制技艺堪称仡佬族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代表。开设非遗手工坊,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下非遗面临失传的困境。

非遗工作坊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设计教学紧密结合的平台。非遗工作坊的人员主要包括非遗手工艺人,设计师和学员。非遗工作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体验工作坊、培训工作坊以及创意工作坊。体验工作坊属于初级入门兴趣培养学习,非遗手工艺人可以传授简单的制作方法和内容;培训工作坊则适合致力于熟练掌握一门手艺的学员,进行理论、实践的深入学习;而创意工作坊则适用于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员,通过非遗手工艺人和设计老师的专业指导,通过工作坊手工艺和创意学习开发设计工艺产品,由此开发出文创产品,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当地以非遗手工艺为生的手艺人开辟新的生存路径。非遗工作坊前期可以在高校设点,一来丰富高校艺术学科资源,二来非遗手工艺人作为专业实践的校外导师补充了高校师资,与此同时高校作为高水平人才聚集地,为非遗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之,非遗工作坊的设立,除了响应扶贫政策的教育扶贫,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有效措施。

五、搭建线上商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贵州仡佬族虽然拥有众多特色的产品与文化,但其地理位置导致文化产品难以推广销售。传统商品销售方式大多以当地为中心,呈发散式扩散,互联网的出现打破这种困境,商品销售不再以传播地为中心集结,而是呈网状分布。贵州仡佬族的传统产品例如三幺台、油茶、灰豆腐等大部分产品依旧停留在当地销售的模式,其外观、包装也从未统一设计加工,对外推广销售就更加困难了。因此搭建线上商城,意在整合仡佬族当地特色产品,利用互联网的通路型消费特点,为当地文化品牌拓展更宽的市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线上商城主要面向两个用户群体,一是大众消费者,二是加盟商。消费者主要侧重消费体验,吸引顾客前来消费,加盟商则主要倾向于鼓励更多当地有意向创业的农户入驻商城,享受线上线下商品结合带来的更多的商业机遇。

线上商城在搭建的同时应当认清自身定位,立足于贵州仡佬族本地,服务于贵州区域乃至全国,利用电商平台拉近农村与城镇间的联系,搭建更高效的农产品线上渠道。另外,线上商城的搭建不仅仅增加了互联网线上的访问,相应的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贵州仡佬族当地进行旅游体验,促进消费,从而从多层面加强仡佬族特色产品的规模化建设与运营,帮扶当地人民持续增加效益,从而实现区域扶贫。

结语

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内涵,是十分珍贵的文化资源。本将设计协同仡佬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使仡佬族非遗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市场价值得以最大化体现于转化。非遗的创新归根结底还是要符合当下大众的精神需求以及审美需求,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寻求突破点;而设计扶贫则是需要依托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及产品,通过设计的力量影响当地文化产品的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经济现状,最终也为当地非遗的传播与传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仡佬族傩戏工作坊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江西傩戏符号构建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德江傩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