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0-02-11张军成李威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革命价值观核心

张军成,李威浩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的引领作用,从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其中“继承革命文化”这一论述,鲜明地指出了革命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渊源,说明了革命文化助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必然,应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在遵循这一逻辑的基础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革命文化同核心价值观的共通性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点明了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特精神文化的凝练和表达。他们都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优秀道德基因和历久弥新的价值诉求。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三种文化在辩证统一中发展,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驱动着中国这艘巨轮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远景。革命文化同核心价值观抽芽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在文化源流、价值诉求上和观念取向上具有共通性,历经了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磨练,共同落脚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价值旨趣。

(一)在文化源流上具有共通性

历史是文化之根,中国作为历史上的文明古国,文化成果不胜枚举,赋予我们的是智慧,是品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能力和定力。教育、引导、激励着华夏儿女在困难中前行,使得中华文明玉汝于成。从文化源流上分析,革命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具有共通性,它们都汲取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都是不同时期人们精神文化的凝练和表达。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党和人民在披荆斩棘的革命实践中继承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是党和人民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努力奋斗、伟大斗争的结果,是集体智慧和高尚品质的结晶。体现出如取信于民的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集体主义精神、依靠人民、走群众路线等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优良传统,象征着共产党人执着的精神追求、高尚的品格、坦荡的情怀和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这些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舍己为家、舍家为国”“民为邦本”“天下为公”“自强不息”等理念不谋而合。“革命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革命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不断继承和发展,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圣贤的美好愿景,又汲取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各种先进思想,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源泉,寄托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和信念,并引领其不断向前发展。“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4]核心价值观同样是中国历史发展中文化沉淀的成果,它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精髓,继承了“讲仁爱”“重民本”的政治理念,强调了“崇正义”“尚和合”的民族精神,弘扬了“守诚信”“求大同”的社会理想,高度凝练地概括出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道德基因和价值理念。具体来说,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源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富民安”“民为邦本”“和而不同”的观点,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源于“仁爱正义”“天下为公”“德法并举”等思想,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源于“家国天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急公好义”“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言必信,行必果”等观念。今天的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伟大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追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为一种简不失其华且易于理解的价值理念,塑造、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二)在价值目标上具有共通性

在不同历史时期,革命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拥有各自的价值目标和历史使命。但是,从近现代以来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程来看,核心价值观是在总结了我国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革命文化的精髓而凝练出的。二者蕴含着相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承载着中华崛起、社会安定、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使命。体现着华夏儿女自强不息、胸怀家国、崇德向善、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他们身上闪耀着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金石可镂的革命勇气和意志,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最终使得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革命时期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就是为了今天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三座大山压迫,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正是深深植根于革命文化,才得以发芽、开花、结果。人民没有自由,但人民向往“自由”;百姓受到各种各样不平等的待遇,人民追求“平等”;处处存在着不公正,人民渴望“公正”;“人治”普遍存在,所以人民希望“法治”,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通过接续奋斗要解决的矛盾和价值追求。革命文化体现了广如大海的爱国情怀,蕴含着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彰显着说一不二的诚信品质,表达着亲和友好的友善气度。正如我们所知,五四运动中所孕育出的“五四精神”,让后人永远把五四运动中的先进分子所体现的爱国行为铭记在脑海中,而且他们有着崇高的“诚信”品质,有着尽职尽责的“敬业”品质,有着谦恭爱人的“友善”精神,使后人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更加推崇和敬仰。

(三)在观念取向上具有共通性

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特精神文化的凝练和表达,也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思想,从社会主义五百年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不断发展衍生出的科学、系统的思想观念体系——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高度凝练和继承。因此,其观念取向反映了社会主义所坚持和追求的价值观念和本质要求,融合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涵盖政治、文化、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建设各个方面。而革命文化更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文化结晶,它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历史时期工人运动和数次战争的磨练和洗礼,逐渐形成并发扬光大。即使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其观念取向同核心价值观具有共通性,都体现着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观念取向。今天我们更强调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使革命精神服务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这一观念取向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接力奋斗、共同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具有强大的指引作用,能够助推、引领、鞭策我们继续夺取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具体来说,无论革命时期还是新时代,这一观念取向体现在了:让国家“富强”、让“民主”更具广泛性和真实性、让“文明”之香弥漫中华大地、让“和谐”之美遍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也是国人的奋斗方向。同时这一观念取向也坚持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因为革命文化中的相关内涵而愈发显得有根基、有底气。而今天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之所以能够让人感受到爱国力量的鼓舞,敬业精神的激励,诚信品质的鞭挞,友善品格的感召,正是革命文化为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强大文化根基。无数革命先辈所表现出来的极具征服力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行动,崇高的敬业、诚信、友善精神品质深深地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二、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党的政治追求和完成近代中国历史主题而不断开拓进取、艰苦卓绝奋斗的文化结晶。”[5]革命文化所积淀的宝贵素材不胜枚举,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贡献了广阔的物质沃土以及丰饶的精神养料。基于新时代特点,借助革命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价值感召力,将其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革命文化丰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革命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两者内在的价值理念、精神内涵相互融合,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革命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事实和精神内涵等文化产物都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以利用的有效材料。大致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探索、总结、创新出的中国共产党制度文化,包含了党的一系列制度、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成果。共产党带领人民救亡图存、救中国与水火之中的历史铁证,给新时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历史依据。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史的理解和掌握,引起情感认同,并在此过程中感悟到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之不易。二是在艰难竭蹶的斗争中共产党人身上体现出的行为文化。如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走群众路线等,其背后体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坚定的信念、高尚道德与可贵精神,大学生通过感受这些伟人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人格魅力,在其价值观的形成中产生独特的感召力、影响力。三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物质文化。相关的革命文物,如革命时期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努力奋斗的革命烈士、伟大人物的故居及其所用的物品。重要战场、会议等革命遗址,重大历史事件或革命活动相关的文艺作品,历史资料、革命史料等。大学生通过瞻仰历史会议、事件、战役的旧址,通过阅读相关文艺作品,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参观各类革命展览馆和红色教育基地等,来学习感悟物质形态的革命文化,加深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历史逻辑的理解和掌握。四是以精神形态呈现出的革命文化精髓。如西柏坡精神、抗战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凝聚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动力,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革命精神是对革命文化的高度凝练和体现,其中厚藏着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并赋予其引人入胜的革命色彩,使得青年学子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通过感悟具有强大魅力的革命精神,从而领会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受到感召。

(二)革命文化拓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革命文化背后的史实资料不仅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革命文化能够通俗易懂地表达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将充满革命色彩的革命文化凝练、升华,使之与今天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相适应,拓宽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以有血有肉的事例、极富感召力的历史事实,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促进学生能够深刻学习、领会、践行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革命文化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层次理解。大学生通过认识和感悟革命文化,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并从中受到启示。在这一过程中感悟到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之不易,教育他们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促使大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勇敢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勤学修德,苦练本领,不负韶华。二是革命文化蕴含榜样资源,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峥嵘岁月中形成的。期间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先进典型,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榜样。他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谱写中华民族的壮丽诗篇,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中国人民的万里长城。发扬革命人物的革命精神、感悟革命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习革命人物的生活作风、体会革命人物的价值追求,这些都为大学生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提供了榜样,有助于为青年学子培育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三是革命时期所缔造的革命圣地,这些场所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大学生借助参观瞻仰革命战役遗址、烈士陵园和各类展览馆,并举办纪念活动等进行仪式化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些场所的背后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以及蕴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超越了历史时空,成为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历史。时至今日,这些强大精神指引、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行,仍然起到了价值和道德上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三)革命文化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导致的价值和思想多样化背景下,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其中诸如“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信息借助互联网平台兴风作浪。尤其对于处在个人成长成才以及价值观念塑造重要阶段中的高校学生来说,极易产生不良影响。核心价值观教育借助于诉诸客观真理与事实的革命文化,能够提升其价值引领作用。究其根本,“无形体的思辨,群众是根本不能理解的,他们只能接受有血有肉的东西。”[6]通过革命文化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加强大学生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以及理想追求和执政道路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提升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意识,提升他们爱党爱国、敬业奉献、团结进取、自强不息的道德自觉。从而增强青年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及理念的理解与认可,提升价值引领作用。一方面,革命文化能增强大学生政治和国家认同,有助于增进其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也是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的认同基础。古人云,以史为鉴,以知兴替。革命文化产生的背后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苦难与不幸的历史,是党和人民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使中华民族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历史。“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1]另一方面,革命精神最能体现革命文化的本真内涵,也是革命文化最深刻、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看到中国精神在历史与现代的对接融合,看到党和人民在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富民强的前进足迹,其背后的价值追求、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等内涵,历久弥新,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感召力,焕发着强大的生机,发挥着价值引领的作用。今天我们更强调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革命精神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的价值取向,也是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取向。

三、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

(一)以革命文化中彰显的爱国主义作为情感纽带和逻辑承接点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7]爱国是人类社会中最深层次、最历久弥新的情感,它源自于人们对于祖国、故土、文化的依存关系。并能够升华出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最终体现为情感上热爱、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报效,影响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个人的发展。“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8]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彰显着爱国主义的鲜亮底色。爱国主义作为凝聚人心的情感纽带,因为对于故土山川的热爱,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中华儿女胸怀天下,秉承国家利益为上之理念,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投身到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其中爱国主义是汇聚力量的情感纽带。陈毅“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无数志士仁人把浓浓的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志向,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时至今日,革命文化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文化来源,其中彰显的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天我们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承接点。将革命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有鲜亮革命底色的爱国主义内容也相互契合、涵盖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革命文化彰显出的爱国主义阐释今天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诉求,并利用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促进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去体会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提升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二)以革命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念为指引,激发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理想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希望和愿景,信念是支撑实现这一愿景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对美好事物主观上的向往和追求的统一,是对这一愿景自信、自觉并坚持不懈追求的思想状态,更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繁荣进步的强大驱动力,个人成长成才的根本需要。“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2]革命文化中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革命先辈在困难中前行,在苦难中辉煌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凭借着共产党人崇高的信仰、矢志不渝的信念、伟大的追求,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缔造了一个先进的政党。历经28年的艰难竭蹶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回顾这段历史,理想信念铸就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精神支柱,杨超的“革命何须怕断头?”朱德“意志坚如铁,度量大如海。”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无数志士仁人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使得近代以来苦难的中国翻开了新篇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9]革命文化同核心价值观一样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精神文明的集中表达,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同属意识形态范畴,利用革命文化所蕴含的正确价值取向,可以激励青年学子拼搏奋进,刻苦奋斗,指导他们正确认识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自发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以革命文化中厚藏的革命道德为支撑,涵养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10]中华传统美德中包含着中国革命道德,五四运动以来,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相融合,党和人民、军队以及一切先进知识分子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的磨练,孕育形成的中国革命道德,是我国社会大变革下的时代性结晶,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号召大家:“革命者要讲革命道德,要永久奋斗。是否发扬革命传统,是我国民主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11]革命文化中厚藏的革命道德,是党和人民群众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过程中,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重要精神准则。它涵盖了革命的原则和要求,革命者身上的修养、风尚等方面,以及坚持共产主义革命理想,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态度,也囊括革命理想、革命精神等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始至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及体现出的集体主义的原则、清正廉洁的作风、为民担当的勇气和以民为本的情怀等。从“半床棉被”“12个铜板买一个梨”的故事;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事例;到消除鄙夷生产劳动和劳苦大众的旧思想观念;倡导加强个人自身道德修养和素质等,这些方面都是促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革命文化中包含的中国革命道德,也是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道德方面重要的来源和集中体现,蕴含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德育方面发挥着涵养作用。利用革命道德内容有助于对大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发扬革命道德、传承红色基因,进而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引导其审视自己的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抵御和反对“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潮与境外势力的渗透。最终以革命道德为支撑,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培育道德准则和规范,提升其对于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认同,勇于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先辈的愿景,从而达到涵养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革命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