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理论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路径探究

2020-11-17林景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生融合专业

林景生

(闽南师范大学 教务处,福建 漳州 363000)

在新形势下,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青年群体是国家的中坚力量,更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对于提升青年创新创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1]。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性教育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它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需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二是它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因此其教学灵活性非常高。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度过了尝试探索时期,并进入了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全新发展阶段,因此高效创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挑战。在目前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创业教育的实践存在着“政府热、社会冷”“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创业教育的研究存在着学科化倾向[2]。要从本质上提升学校的创业教育水平,必须改变“就业教育”的过时思维,对创业教育进行创新发展。具体而言,在横向上需要加强高校、企业、政府的三方合作,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纵向上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在校全过程,并体现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质[3]。此研究在共生理论视域下,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联合研究,以此对创业教育进行创新性尝试。

一、共生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创新性创业教育探析

“共生”这一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它表征不同种群的生物个体长期互利共存的生存模式,同时也反映出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生存现象。共生理论是在共生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4]。根据共生理论,不同事物在相互依存的系统中,不会对系统其他事物造成影响,也不会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因此共生系统具有内在生命力,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图1为共生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共生系统分为四大要素,分别是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和共生单元。共生环境是指共生关系所依存的外部环境;共生界面是指共生系统中的传输媒介和作用机制,它也是共生关系发展的前提;共生模式反映出共生单元之间的作用形式和强度,它也可以称为共生关系;共生单元是共生系统中最为基本的单位,它是系统的生命力来源。在共生系统中,要使共生模式稳定发展,可以从共生界面入手,通过控制共生机制和能量频率,提升共生系统的资源配置效能[5]。

图1 共生要素的相互关系

在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关系演进。分别是组织程度演进和行为模式演进。共生单元之间存在着四种程度的组织关系,分别是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组织程度越深化,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越稳定[6]。对于共生系统而言,这种稳定的共生关系是一种良性的进化方向。根据共生单元的形态差异,共生模式分为对称互惠共生(Symmetric mutualism,s)、非对称互惠共生(Asymmetric mutualism,a)、偏利共生(Commensalism,c)、寄生(Parasitic,p)。在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中,共生单元的能量最多;相应地,在寄生模式中,共生单元的能量最少。当共生系统越接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时,共生系统的进化能力越强。

表1 共生模式的组合形式

表1为共生模式的两两组合关系,其中寄生点共生是最为简单的共生组合模式。共生模式的组合方式不同,对共生系统进化的内在推动力就不同。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的组合方式最为复杂,因此它的进化推动作用最大,这种模式下的共生系统稳定性和效能也是最强[7]。

在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中,如何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目前的研究难点。共生理论非常适合解决这一问题,其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将不同事物在同一系统中进行共存发展,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时,相互促进,从而使得融合后的系统能够有着源源不断地发展动力[8]。具体而言,在共生理论的角度下,可以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目标分解,并根据分解目标的完成难度,设置不同的共生模式或共生模式组合。对于难度较高、融合程度较高的任务,需要以一体化共生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以问题为驱动,将创业教育实践化。对于难度较低、融合程度较低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点共生等简单共生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二、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设计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要使创业与专业两者共生融合,关键在于两者之间形成共生关系。结合创业和专业教育的普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对专业教育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创业融合共享的需求分析,并以此作为建立融合机制的基础[9]。在共生融合的关系基础上,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可以相互弥补不足之处,并相互补充融合,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平衡体系中共同发展。

图2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动态共生融合路径

图2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共生融合的动态机制。在创业教育的共生系统中,要先确认系统的基本共生单元,分别是一个中心、两个活动、三个支撑。一个中心是指建立一个创业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教学和师资力量相互协调共享,并设置融合后的全新课程;此外,它还负责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相关政策的咨询,将创业想法和过程转化为创业成果。两个活动是指创业教育中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学校讲座活动,学生创业社团活动有利于开展头脑风暴,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学校讲座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创业者中吸取经验。三个支撑点是指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对于学生创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这对于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共生界面是上述三个共生单元进行资源共享和融合的平台,它也是创业教育共生融合机制的能量来源。此外,此研究中设计以一体化互惠共生作为创业教育的融合共生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通过资源和融合教学的路径设计,培养学生的顶层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教育并没有深究。

在共生环境设计中,需要为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提供特殊的融合环境。例如,学校需要完善教学资源共享制度、学生学分互认制度等;企业可以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提供实践机会;政府可以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倾斜措施。整体而言,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共生,是以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创业教育和专业的融合共生系统,从而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并创造出“1+1>2”的效益。

图3 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目标上的融合

高校学生的教学是以课程作为基本单元来开展的,因此此项研究提出仍旧以课程形式设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课程设计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两者在教学目标上的共生性,二是两者在教学过程和内容上的共生性。图3为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目标上的融合情况。专业教育以学生的素质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为主,而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在创业上的意识、素质、知识和技能为主,二者在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培养上具有一致性。虽然如此,但在实际的融合课程设计上,需要对两者进行目标细化分解,以此找出合理的融合点。在共生理论基础上对创业教育的融合课程进行教学过程和内容设计时,需要以科学性为原则,对传统专业教学进行突破,以项目的形式作为课程单元,对创业教育进行课程重构。在项目课程设计时,需要明确项目流程,并根据专业教育目标进行流程细化,这有利于学生在创业教育中对专业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的共生融合路径在S大学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对创业教育作出改进,这里对S大学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A到E分别代表调查对象与调查项目的符合程度,其中A为非常符合,B为较符合,C为一般符合,D为不符合,E为非常不符合。从表2可以发现,将D和E所对应的比重相加,对于S大学的融合创业课程,有71.06%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紧密度不够;有53.29%的学生认为专业教育对于创业实践没有帮助;有超过73.64%的学生表示创业教育融合度不够。这说明现阶段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效果不够理想。除此之外,有超过55.30%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有助于激发本专业的主动学习性,这说明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具有实践性意义。

表2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现状分析

根据对S大学的调查情况,对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融合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高校创业教育融合课程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不够。当前高校虽然设置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其对于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专业教育在社会实践上的应用认识不够彻底,这导致高校所设置的创业教育课程无法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二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相关机构设置不完善。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不强,但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要求较高。它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专业,而是针对所有的专业,针对所有的高校学生,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综合性机制和机构,对创业教育的相关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协调。三是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融合情况不佳。这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机构的完善来改进,此外,还需要增加学校的师资和实践性资源支持,以保证学校的创业教育可以顺利开展。以S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采用图2所示的动态融合路径,对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课程进行设计。表3为创业课程融合设计的过程及结果。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课程设计,需要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将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目标进行分解,二是将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行分解。专业创业课程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不同专业的个性上,电子商务创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信息查询、自学、行业跟踪等能力有着不同的具体性要求,将其与目标分解后的创业教育相融合,得到融合课程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创业课程的专业性则体现在其分解后的教学目标上。在创业时,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对市场的风险意识、资源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还需要拥有运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同时需要对法律税务知识有所了解。因此这次研究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创业教育目标分解再融合后,得到四个融合创业教学目标,分别是电子商务行业的创业意识、团队创业的素质、创业技能要求、创业知识学习。

表3 S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创业课程的教育目标融合设计

由于此次研究是从共生理论视域下进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因此这里将弱化不同专业的特点,从共生融合思路进行阐述,以此提高共生融合机制在创业教育上的适用性。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教学设计时,需要将专业教育的教学要求进行分解。根据专业的类型不同,其对于学生培养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目标要求也有所差异。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行业类型不同,对行业创业教育进行目标分解。在进行目标细化后,可以发现虽然专业和行业类型不同,但其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存在共同之处,例如对学生个人素质、团队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等的培养要求。对于这些共同的教学目标,可以将它们融合起来,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资源使用效率,而且可以使老师通过授课内容将两者融合起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不同之处,需要将专业教育从理论教学转换为实践教学,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转换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

四、结论

近年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疫情影响,国家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关注度越来越高。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对于推动社会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此研究以共生理论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并提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动态共生融合路径。最后以S大学的创业教育为例,对创业教育的动态共生融合路径进行了说明。在万众创业的背景下,此研究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优化思路,同时为创业教育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共生融合专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融合》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