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路径选择

2020-02-11姚燕平叶汶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受众核心

朱 敏,姚燕平,叶汶坤

(闽江学院 学生工作部,福建 福州 350108)

习近平强调,“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1],“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2]。故事化是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传达出来,寓理于故事之中,具有消除隔阂、深化理解、引发共鸣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概括性、凝练性,以故事化的方式进行阐释和传播,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的内在机理

故事化传播和阐释思想理论是党历来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选择,也是党做好理论宣传的优良传统。故事化既契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也顺应当前文化思想的网络传播范式,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和大众化的重要环节。

(一)故事化是党的理论宣传的优良传统

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理论宣传工作,注重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体系和表达形式传递思想观点,故事化传播手段就是党理论宣传重要路径选择和优良传统。

毛泽东就善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毛泽东通过讲张思德的故事,来阐释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坚定共产党人中国革命势必会胜利的信心;通过讲李自成的故事,告诫共产党人要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通过讲《儒林外史》范进中举的故事,强调要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讲关羽过关斩将的故事,深化共产党人对改革开放面临困境的认识,并坚定共产党人实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也强调,思想宣传工作“讲好故事,事半功倍”[3]。习近平无论是在出访他国时的演讲,会议上的讲话,基层调研时的谈话,还是报刊上的文章,时常会以“讲故事”的方式来阐发“大道理”。2017年,人民日报评论部从习近平数百篇的讲话和文章之中优选了百余则体现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新战略的故事,整理并出版为《习近平讲故事》一书。这就充分表明,故事化手段是阐释和传播思想理论的重要路径选择,也是党宣传思想理论的优良传统。

(二)故事化契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4]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基于感性认识之上,从具象化的直观层面到抽象化的思维层面,经由抽象化的思维利用概念、研究判断和演绎推理,从而认识事物表象后的本质,升华至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理性认识,最终这些理性认识回归至社会现实生活之中,实现抽象化的思想理论与具体实际活动相契合,才能成为人们开展社会实践的指导,从而演化成物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抽象化的思想观念体系,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秉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认识过程。以故事化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实现将其富有高度概括性、凝练性的思想内涵具化为更加直观生动的故事文本,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更具有强大感染力、吸引力和阐释力,从而获得人们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激发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规范生活秩序和指导具体实践的强大物质力量的能动性。

(三)故事化顺应文化思想网络传播范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兴媒体不断更新迭代,引发了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客户端为载体“微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人们接受、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在“微时代”,网络文化信息突破传统的单向性传播模式,实现具有强烈的跨越时空的交互性多向网状传播样态,呈现出显著的“去中心化”诉求,具有“短、平、快”特征的文化信息网络传播范式成为当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需求品,正在以更加高频率、更加快速化、更加全面化推动文化思想传播和交流。在具有极强即时性和交互性特征的信息传播场域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关键词为基础而形成故事类型,遵循内容为王原则,综合运用简短文字、简易图片、短小视频等表现手法演绎故事文本,在“微言”中阐发“大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平”“快”的故事化传播。以故事化手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其具象化、生动化,在演绎故事过程中传达深意、引人入胜,在海量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信息中提升思想观念传播的广度、向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出主流价值引领作用,有效引导人们抵制错误的、腐朽的,甚至是反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顺应当前文化信息的网络传播范式,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和大众化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重维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导向的“最大公约数”。运用故事化方式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把握其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育人性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髓和魂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化传播,不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泛娱乐化,而是要将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进行宣传和阐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故事化阐释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其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精髓和魂魄的政治性原则。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依然是错综复杂,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变态势愈演愈烈,各文化观念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的频次更加密集。打着“还原真相”的历史虚无主义、宣扬“普世价值”的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崇尚“娱乐至死”的庸俗文化等错误文化思潮借机在社会思想领域蔓延,与主流价值思想争夺话语权、抢占思想阵地。故事化传播通过故事叙事的手段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建故事母题、故事类型、故事文本的过程中,要高度警惕错误的社会文化思潮的侵袭与渗入,防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被腐朽的、错误的,甚至是反主流的文化思潮演变成其“思想佐证”。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的政治性原则,是有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二)情感性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只有将受众的理论认同升华为强烈的情感认同,进而促使受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转化为实践认同,才能实现由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自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要把握情感性原则,聚焦受众的心理情感需求。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不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信息极易在“信息的汪洋”中被受众所忽略和无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具有高度凝练概括性的思想观念体系,采用过于宏观抽象、生硬灌输的学术话语和政治语言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难免会令受众感觉枯燥与乏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故事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用受众“听得懂”的故事文本阐述,也需要用受众“听得进”的故事文本进行阐释。把握情感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实现以受众“听进去”的故事文本进行阐释的重要前提。情感性原则要求文化思想传播过程要更加注重受众的情感需求、情感体验。只有精准把脉受众的心理情感需求特点,善于利用亲情、友情、爱情等温情的生活故事素材来激发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以及故事化表达手段的共鸣、共情,才能深化受众对其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

(三)育人性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也是广大人民能否维持精神独立性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要牢牢把握住育人性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6]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发挥其思想导向和行为规范的作用。故事化传播是手段,是充当“桥”的作用,并不是最终目的。因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的过程中,把握育人性原则,要注重“时、效、度”。一是要采用契合当下社会发展、符合当前人民精神特点、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的故事题材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警惕在故事化过程中被别有用心的人以“高级黑”“低级红”的隐蔽手法曲解和污名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要把握好故事化过程中思想理论的融入程度。如果故事化过程中太过于强调教育、灌输的内容,极易引起受众的排斥心理,反之,如果缺乏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内容,会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这一隐性教育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的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高度凝练性、概括性的思想理念体系,以故事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细化传播内容、强化理论诠释、活化传播形式三个维度着力,促进理论与现实相契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一)细化传播内容,提高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度

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从小着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进行细化,同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相结合。通过“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中阐发深刻的大道理,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要细化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降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而是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

毛泽东强调:“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7]邓小平也明确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最持久最深沉力量,真正要成为人民大众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的前提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同现实相契合。

人民大众的利益诉求和他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事例,反映人民大众的现实需要,增强思想理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比如在当前这场抗“疫”战斗中不断涌现出的抗“疫”故事和英雄,皆可作为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的展现,以这样鲜活真实生动的故事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二)强化理论诠释,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诠释,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讲透、讲深、讲活,一改往日的抽象概念、空洞说教这种枯燥无味的形式。如果我们善于将“大道理”与大众易于感知和接受的“小故事”有机结合,就会使原本呆板无味的思想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增强理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列宁指出:“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9]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就必须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进行通俗易懂的诠释,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百姓话语,通过“故事化”手段表达出来,让大众喜爱听,听得懂,记得牢。首先,运用具有亲和力的民族话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各种思想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用通俗、生动、有趣、鲜明的语言阐述新思想、新理念。通过古文典籍来阐释深奥难懂的理论问题,正是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民族话语,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共鸣。其次,融入生动的时代话语。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时代话语特征,将理论知识融入时代语言,才能激发当代人的情感。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适当采用一些网络话语,才能增强理论知识的感染力,使理论贴近生活,融入到群众当中。

(三)活化传播形式,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的形式,即全方位、多途径的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的形式。通过情景剧、微电影、短视频等艺术化活动将蕴含主流核心价值观念的故事展现出来。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的形式绝不是要将主流价值观念披上低俗化、草根化的外衣,而是要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

如何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的形式关键在于精准掌握大众的需求。除了继续充分发挥传统传播形式的宣传作用,同时也要利用互联网手段,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发展,构筑线上线下“同心圆”。在数字媒体越来越普及的当下,人民大众对于信息的接受也越来越呈现数字化趋势。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短视频等成为当下人民大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化传播也要适应这一趋势,推动自身个性化、可视化、情景化发展。通过短视频展现故事情节,利用生动有趣的微动画来向人们传达通俗易懂、生动诙谐的大道理,不断推出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精品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价值观受众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