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的研制及运用
2020-02-11潘广涛,张平,杨胜兰
·针灸器械·
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的研制及运用
潘广涛1,张平2,杨胜兰1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22;2.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5)
灸法;艾炷灸;针灸器械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作用。近年来,虽然各种艾灸产品层出不穷,但这些产品多围绕艾灸的部分作用要素进行,治疗效果始终不及传统艾灸。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艾灸效果不是简单理疗器械的物理热刺激所能及,而是通过其独特的温热刺激、光辐射、艾灸燃烧时生成物(艾烟)经由患者的呼吸及皮毛组织吸收及腧穴本身效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1-2]。近年来,虽然各种艾灸产品层出不穷,但这些产品多围绕艾灸的部分作用要素进行,治疗效果始终不及传统艾灸。但传统艾灸存在着烟雾味道刺鼻、资源浪费、安全性差、灸量可控性较差等缺陷,不利于艾灸疗法在国内外进一步的应用。针对传统艾灸的缺点和不足,笔者设计和制作出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申请并授权32项国家专利[3-4],现将此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介绍如下。
1 设计与制作
1.1 灸炷结构设计
倒流型中药香灸药灸炷示意图见图1,包括留烟室1、倒流烟道2及药灸炷本体3,共同构成图2所示的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为圆锥形结构,留烟室位于药灸炷本体的底部中央;倒流烟道竖直设置在灸炷本体的内部中央,位于留烟室正上方与留烟室相通,共同构成倒流型中药香灸药灸炷。当点燃灸炷顶端的时候,烟雾会顺着倒流烟道流向留烟室,进而将艾灸的有效成分充分作用于人体。
烟雾倒流原理为灸炷燃烧产生的烟雾里含有大量颗粒物、挥发油等物质,其质量大于空气质量,在相对无风环境下,只要给烟雾一个向下的通道,烟雾就会顺着通道倒流。
图1 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平面示意图
图2 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实物展示图
1.2 制作原料及配方
原料主要用到艾绒、槐木、沉香、檀香、木香、石菖蒲、甘松、藿香、郁金、佩兰、薄荷、丁香、冰片、及制香粘粉香叶粉等。用香除了可以怡情养性,更兼有治病的功效,中医理论坚持合香与用药一致,需讲究君臣佐使,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5]。
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以艾绒为君,为了保证艾灸的治疗效果,仍以传统艾绒为君,比例约占65%,加入槐木、沉香、檀香等为臣,比例约占10%~20%,此类木质原料可使灸炷质地更加致密,增加了灸炷的燃烧时间。另外《黄帝蝦蟆经》中对于施灸材料的选择也提出了八木之火的禁忌[6],提出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所以逐渐被淘汰,唯有“槐木火灸,病疮易瘥”故加槐木,以提高临床疗效;沉香、檀香作为名贵香料一直被奉为香中圣品,不仅可净化空气,芳香避讳,并且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木香、石菖蒲、甘松、藿香、郁金、佩兰、薄荷、丁香等为佐药,比例约占12%,进一步矫正艾烟的刺激性气味,但须注意的是藿香不宜超过1%,易夺味;丁香味重,油性大,亦不宜超过1%。最后以冰片作为使药,比例不超过1%。冰片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新修本草》[7]云冰片:“其清香,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最后加入比例约10%的香叶粉作为制香粘粉起粘合作用。香叶粉气芳香、味淡,虽作为粘粉使用,但具有散瘀消肿、祛风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对于骨折,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疮疖痈肿等疗效确切,亦可杀菌除秽。材料环保,粘性牢靠。
1.3 制作工艺及流程
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的制作工艺以及流程运用到了传统的制香工艺[8],手工制作的香灸炷,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3.1 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中药原料均选用道地药材,香料和粘粉也全部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植物和可再生的珍贵木材。因为只有优质的香料才能保证灸炷的质量和疗效。除艾绒外将各种原始中药材及香料打成细粉,后用100目筛过筛,筛出来的药粉要密封保存,避免香气挥发,药效流失。将打粉后的中药及香料根据情况需要进行炮制,一般均需要炒制,炒制后香料的燃烧后香味会更加浓郁。
1.3.2 产品制作和保存
将艾绒、香料、粘粉按比例装入容器,加水后反复揉搓,摔打香药泥,使得各种香药充分混合,可使香药泥更加紧致,制作出来的香灸炷不容易掉灰。然后将和好的药泥放置一段时间,使药泥更加有弹性更加柔软。后取出药泥压入模具,手工做出倒流烟道即可成型。成型后灸炷需要放到阴凉通风处阴干。阴干使香料和药材更好的融为一体,如此才能使香气既有层次感又浑然一体,去除其燥烈之性,临床使用更加温润,避免化燥伤阴。阴干后若想让灸炷的味道和药效达到极致,则需要继续密封保存一段时间。
1.4 尺寸
灸炷的尺寸直接影响燃烧时间,灸炷的制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制作相应的尺寸,由于临床对于灸量没有统一的标准,故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相应的型号。为艾灸的可控性、灸量的量化及标准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临床常规使用直径为2.0 cm、高为2.5 cm的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
2 使用方法
2.1 直接灸
直接取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点燃灸炷顶端,放在所需要灸的腧穴或部位,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燃烧产生的热量、挥发油、烟雾等有效成分均会集中在灸炷底部,作用于所灸部位的皮肤组织。若灸后皮肤残留淡黄色挥发油,属正常现象,只需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即可。
2.2 隔物灸
传统隔物灸包括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具体操作方法只需要将传统艾绒或者艾灸条换成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先将姜片、盐、蒜泥、附子饼等隔物放在身体需要灸的腧穴或者部位,点燃灸炷顶端,放在所需的部位的隔物上即可。
2.3 一次性灸炷
近年来艾灸朝着精准化、可操控性的方向发展,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可配合一个环保的可固定于皮肤上的一次性的底座一起使用,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家庭使用更加安全、方便。
3 实施案例
李某,女,20岁,于2016年11月20日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就诊。经行腹痛3年余。患者14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8~31 d,经期3~6 d,经量适中,近3年无明显诱因经前1 d出现下腹冷痛,至经行时更加剧烈,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色暗紫,有黑色血块,曾服中成药效果不佳。末次月经10月28日,睡眠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为痛经(寒凝血瘀)。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治疗上运用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疗法,取神阙、关元穴。嘱患者仰卧位,将食用盐填于神阙穴中,平铺均匀,与腹齐平,取新鲜生姜切成厚度0.5~0.8 cm,长宽3.0 cm×3.0 cm的姜片,并用粗针刺出许多小孔,分别置于神阙、关元穴处,再将直径为2.0 cm、高为2.5 cm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共灸4壮。施灸部位热度以患者感觉局部温热舒适无灼痛为宜,皮肤潮红为度。第1个周期于此次开始,每日1次,每次4壮,至月经来潮结束。后每个月在月经来潮前5天开始,每日4壮,至月经来潮结束。连续灸6个周期。并嘱患者注意保暖,忌食生冷,避免受寒。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患者自感下腹疼痛减轻。治疗4个月经周期后腰腹冷痛、畏寒肢冷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4 讨论
将传统制香工艺融入到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的制作过程,使灸炷固体成形,随取随用;特殊外形处理实现烟雾、热量、挥发油等有效成分的倒流,将有效成分集中作用于人体皮肤组织,提高了有效资源利用率;中药香料的加入使烟雾不再是具有不良反应的产物,并且具有了愉悦身心、芳香避秽、陶冶情操、改善睡眠的治疗作用,将香道文化有机地结合在艾灸的使用过程中,使使用者在防病治病的同时得到愉悦的身心体验。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将艾灸、传统制香工艺及香道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香道的核心是讲究“香气”对人体的综合作用,包括药物疗效和养性养生的效果,讲究以“先天之气”养性,“后天之味”养命,重视阴阳平衡的调节[5]。艾灸的功效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艾灸效果不是简单理疗器械的物理热刺激所能及的,而是通过其独特的温热刺激、光辐射、艾灸燃烧时生成物(艾烟)经由患者的呼吸和皮毛组织吸收及腧穴本身效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8-12]。所以艾烟作为艾灸的作用要素并不能被取缔,并且黄畅等[13-14]研究证实了艾烟的治疗作用。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巧妙地避免了艾烟的刺激性气味,使得艾烟易于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将艾灸炷固体成形,为艾灸的可控性、量化、标准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消除了影响艾灸应用的各方面不利因素,为艾灸在国内外更好地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1] 唐宏亮,王雄将,农章嵩,等.万向轻烟艾灸器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针灸,2018,38(2):217-220.
[2] 李军,赵百孝.灸材艾绒燃烧物理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1):1292-1294.
[3] 潘广涛.一种倒流型中药香灸药灸炷:中国,ZL20162 0273240.3[P].2016-11-09.
[4] 潘广涛.一种一次性可固定性防烫伤倒流烟型中药香灸灸炷:中国,ZL201621388298.9[P].2017-11-14.
[5] 徐睿瑶,李俊德.日本香道与中医学的关系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6):853-854.
[6] 朱现民.关于针灸古籍《黄帝蝦蟆经》的探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68-70.
[7] (唐)苏敬等撰.新修本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76.
[8] 时雅莉.药香制作技艺[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21-98.
[9] 丁琪,尹泽玲,谢天宇,等.基于艾灸作用机制探讨现代灸器的研制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 (37):133,136.
[10] 田岳凤,李雷勇,金晓蝉.隔物灸中穴、药、灸作用方式及作用机制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19(6): 39-41.
[11] 惠鑫,黄畅,王昊,等.艾烟在艾灸中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J].世界中医药,2017,12(9):2246-2251.
[12] 王茜,王耀帅,王应越.基于艾灸温热刺激效应的灸法调脂机制研究思路浅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 (10):2462-2463.
[13] 黄畅,蒋洁,刘钧天,等.艾灸及艾烟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 (8):3220-3223.
[14] 龚长平,吴子建,何璐,等.艾烟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53-56.
2019-08-14
潘广涛(1994—),男,2018级硕士生,Email:panguangtaowuhan@foxmail.com
杨胜兰(1968-),女,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angshenglan@126.com
R245.8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20.01.0123
1005-0957(2020)01-0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