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中“冷”思考:盘点2019教育信息化热词
2020-02-10刘向永李媛
刘向永 李媛
伴随着岁月急匆匆的步履,2019只留下一道转身的背影,2020已然悄然来临。过去的一年里,数不胜数的新词、热词、流行语,折射出了当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五彩斑斓和精彩纷呈。人工智能、STEAM教育、计算思维、项目式学习、提升工程2.0等关键词串起了过去一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沉浮、变革和发展。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新旧交替之时,回望是必做的功课。新年到来之际,我们归纳出5个年度热词,并配以评述,以呈现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趋势,帮助读者朋友感受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改革的强劲脉动。
热词一: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普及,人工智能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也不例外。人工智能算是2019年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最热的一个关键词。2019年毋庸置疑是属于人工智能的一年,成百上千家的公司在短短时间内涌入人工智能教育市场,很多巨头公司无一不纷纷跟进。人工智能变革教育、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教育高峰论坛、人工智能教材……外界看到的是人工智能教育的风起云涌、气势逼人,但在浮华之下却也伴随着挥之不去的泡沫和阴影。
任何技术融入教育都离不开政策的推动,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教育部2019年初公布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2019年6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郑南宁教授在教育部直属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场报告会上应邀做了辅导报告“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当然,2019年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最大的政策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于2019年5月在北京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大会致贺信。该会议审议并通过成果文件《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形成了国际社会对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共同愿景。除了国家教育部门不断出台相关人工智能相关教育政策外,各省市也在积极地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而有关研究者也将目光聚焦于人工智能促进教育的相关问题。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中有诸多课题聚焦于人工智能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研究》获批为国家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是如此,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的《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获批为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但人工智能与教育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作为学习对象的人工智能课程、作为教学工具的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作为变革力量的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凭借着编程热,也逐渐成为热点,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类教材不断地涌现。而作为教学工具,人工智能辅助教师做什么逐渐成为热点。很多公司借助人工智能的便利性开发了诸多的软件和平台。而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则提出思考:“什么是智能时代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有何意义?如何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认识教育的目标?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什么?这些教育实践中的基本问题,都会在人工智能时代重审和改变。”
但在热中也要有冷思考,人工智能进入教育热潮中不断有批评的声音出来。特别是人工智能普及背后所涉及的隐私伦理问题不断被提起。例如,BrainCo(强脑科技)的赋思头环成为家长“监控”学生的利器,网友质疑其涉及隐私等问题。在质疑背后也浮起了人们对自身隐私的担心。另外,人工智能课程是否涉嫌只是追踪技术热点,而没有深度思考人工智能课程的价值。人工智能热,热在人们对其充满了期待,热在人们还并不了解其真正价值。但愿人工智能的热度背后是扎实的落地,特别是妥善地处理好人机关系的协同发展。
热词二:STEAM教育
STEAM教育并不算是一个新的词汇,可以说连续几年内都可以称为“热词”。STEAM教育是从国外舶来的一个名词,是指统整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21世纪学生能力需求的基础学科,形成跨学科整合的多元化交互式学习实践。延续了前几年的热度,2019年的STEAM教育仍然呈现出全面开花的局面。在2019年,關于中小学STEAM教育的会议、论坛层出不穷。2019年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举行,2019年11月8日,“数学教育与STEM(STEAM)教育: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成功举办。2019年12月7-8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岭南大学STAEM教育及研究中心、澳门中华教育会联合主办的2019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论坛在东莞举行。而在各地基层管理部分和学校,各种形式的展示和研讨中,人们关于STEAM教育的讨论仍然在不断地深入之中。
但在热闹背后,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没有走入常态化的STEAM教育。虽然由国外舶来的STEAM教育看似很受重视,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国家的统筹规划,许多STEAM教育规划仍然停留在教研、科研部门和基层学校的先行尝试。缺乏国家示范项目的引领导致很多学校和教师都还处在迷茫状态,不知道该如何做,国家示范项目对于希望开展STEAM教育的学校会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用作展示是许多中小学校开展STEAM教育的主要目的。另外,STEAM教育更多的是与创客教育交叉和融合在一起的,但多学科融合从而激发学习者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才是STEAM教育最初的起点。2018年的PISA调查了各国科学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咨询他们未来的职业愿景。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学生想要成为科学和工程专业人士的比例,远远低于OECD调查国家的平均水平。恰恰是如今紧迫的社会形势,让我们需要更加高度重视STEAM教育的时代价值和育人意义。
热词三:计算思维
伴随着少儿编程热,计算思维成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热点研究领域。特别是2017年底,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计算思维列为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更是直接催生了计算思维成为热词。各种关于计算思维的研究论文、研讨论坛、学生竞赛不断冲上新高,计算思维、设计思维、系统思维等新名词不断地冲击着一线教师的原有观念。
其实,计算思维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能够得到认可并流行是因其符合当下的需求。正如笔者2013年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所做的专题《计算思维来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改变》中明确提到:“计算思维并不是救世主,但也不是一阵风,它能够在国际上得到如此的重视,恰恰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改变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的需求,将信息技术课程从单纯的技能化、操作化的泥潭中解救出来,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让它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正是因为有了生长土壤,再加上国家课程标准政策的加持,计算思维就成了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关注点。
但在计算思维热中,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薄弱点和偏差。首先,关于计算思维作为课程目标的讨论仍然在延续。过度拔高计算思维是不对的,例如,将计算思维理解为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就并不恰当,如何平衡计算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待思考。其次,如何将计算思维教育落地仍然是薄弱点。培养计算思维很多时候只是“口号”而已,教师仍然秉持着该教什么还教什么的价值观,在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解。最后,与计算思维相伴而行的是编程热。培训机构不断炒作少儿编程的价值,“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关注点又盯住了少儿编程,在炒作焦虑的背后却也混淆了计算思维教育的真正价值。
热词四:项目式学习
回顾2019年,不论是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还是语文课改所倡导的大语文教学,一件件教学改革形态变化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热词——项目式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成了翻转课堂之后的又一教改热潮。特别是在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倡导项目式学习。2019年,项目式学习在国内春风拂面,并处处开花结果,让人们憧憬着一个“一切内容均可项目化,一切均可通过项目学习”的美好未来。在一场场峰会背后,既是项目式学习发展到一定临界点的需求,也是理想和现实的一场场博弈。在高中新课程、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下,教育领导者和教师推动了项目式学习的大潮。项目式学习并不是一个新词,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对于教师来说,项目式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像是一种理念,一直驱动着自己。
但实际上,项目式学习实施仍然需要面对顽固的教育传统,迎接应试化倾向、学校安全考虑、家校沟通障碍等诸多挑战。理想是理想,当现实难以突破,人们自然会回到起点,项目式学习也许会拜于教育传统之下。同时,项目式学习热的背后还隐藏着模式化倾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正如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所说的,要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回归学习的本质,回归对问题的探究。
热词五:提升工程2.0
2019年3月20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该文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可以说,2019年开启了新一轮5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周期。随着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浙江、吉林、安徽、广西等地都纷纷出台了有关提升工程2.0的文件。2019年,我们看到了各地风起云涌的研修班、不断更新的线上研修课程,教师准备着就要开始的全员研修和培训。提升工程2.0成为关系到所有教师切身利益的事件——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
提升工程2.0突破了以往的教师信息技术操作培训,强调的是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但在全新理念的背后,折射的是培训与现实接轨的问题。很多教师在现实中并无操作先进技术的物质条件,很多学校仍然停留在“教室多媒体化、教学PPT化”的信息化場景中,很多教师所学习到的个性化学习技术由于受制于学生学习终端的缺乏而无处发挥,很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就成了空中楼阁。正如华东师范大学闫寒冰教授所说的:“以往的教师培训大多只是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往往只关注教师自身。当把教师从学校的环境中抽离出来时,其培训内容很难对其他影响信息化成效的要素有所关注,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参加培训后回到学校,往往发现学校的环境和氛围并不足以支持他们的实践。”
2019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风起云涌、变化莫测,产生了很多的热词,我们只是从中梳理了5个比较关键的热点,还有很多热点事件并没有上榜。有的热词在落潮后毫无回响,也有的热词正在风口被吹上了天,时刻在改变,恍恍惚惚,又是一年将过眼,待看热后冷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