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阅卷评分误差谈教师的专业发展
2020-02-10许冬保
摘 要:对一道省级联考实验试题的评分误差进行分析,评分误差来源主要有4方面:视“参考答案”为“标准答案”;将“探究”与“验证”混为一谈;将“定律”与“定理”混为一谈;过于宽松、不讲标准而随意赋分.同时陈述教师专业发展的3点感想,即研读课程标准,领悟课程理念;研究评分标准,减少评分误差;夯实学科知识,引领教学规范.
关键词:实验试题;评分误差;教师专业发展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1-0028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许冬保(1963-),男,江西九江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物理特级教师,研究方向:考试命题及其评价.
当下,全国校际之间的高三联考名目繁多.各类联考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校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联考学校的教学情况、学生水平进行有效评价.因此,联考备受学校重视,一些名校的联考试题,也成为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2019年江西名校学术联盟9月联考是一次省级较大规模的统考,本文拟就一道实验题在教师阅卷中评分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教师专业发展谈点感想.
1 一道省级联考实验试题
1.1 原题再现
2019年江西名校学术联盟9月联考物理学科实验试题共2道题,第1道题原题如下: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木块在重物牵引下向右运动.图2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根纸带,纸带上的小黑点是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点(图2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1)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木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平衡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3)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写出一个即可).
1.2 参考答案
试题共5分,评分意见如下:
(1)1.0(2分)
(2)不需要(1分)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动能定理等(答对一个即可,2分)
2 评分误差来源及其分析
联考采取网上阅卷,教师们的阅卷任务由组织者分配.同一道试题参与阅卷的教师较多,且教师的分布不一定在同一所学校.联考试卷中的主观题阅卷大多是单评,且没有统一的评分细则,因此评分误差无可避免.实验题第(3)小问,是开放性问题,学生答案五花八门,评分误差较大,甚至出现错误.在第(3)问的评分中,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却没有得分,认为是教师阅卷评分出错,包括一些教师也有同样的认识.为此,阅卷结束后,本校物理教师对阅卷情况进行了广泛交流,现将阅卷中评分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梳理并作分析.
2.1 视“参考答案”为“标准答案”
有的教师认为,符合“标准答案”的给分,否则一律不给分.理由是,“标准答案”上写得非常清楚,阅卷就应该遵照执行,否则就没有标准了.
分析 开放性试题答案多样,只要符合要求的均应该给分.考试评卷中,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
2.2 将“探究”与“验证”混为一谈
学生回答“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或“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外力的关系”能否给分?有教师认为,学生答案正确应该给分.理由是,只要写了“牛顿第二定律”或相关的“加速度与质量、外力的关系”均给分,至于写成“探究”还是写成“验证”无关紧要.
分析 在课程理念上,“探究”与“验证”内涵不同,尽管“探究”中有“验证”,“验证”中有“探究”成分[1],但本质上相差较大.从实验角度来看,探究性的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未知的.物理规律的探究不是中学生所能解决的,也不是几个简单的实验就能得出的,任何科学规律的发现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可以说,物理规律的发现是历史上众多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检验与事实论证,并在与科学家相当的勇气下而提出来的.因此,对高中生而言,“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极不现实,不予给分.但是写成“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或“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则是可行的,这种探究是局部的、狭义的,符合中学的实际情况.
2.3 将“定律”与“定理”混为一谈
写成“探究牛顿运动定律”不给分,那么“探究动能定理”对否?有教师认为“探究动能定理”也不正确,也不应该给分.
分析 “探究动能定理”的说法是正确的.这里涉及“定律”与“定理”的理解.定律是建立在经验或实验的基础上的,由实验或经验的总结得出的结论称为定律,因此定律可由实验验证.如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定理是在原理和定律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推导得到的一些结论称为定理.因此定理是可在原理和定律的基础上证明的.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2].可见“定律”与“定理”两者的内涵不同.高中阶段不可能让学生去探究某个定律,但是探究定理则是可行的.因此,可以说“探究动能定理”,但不能说“探究牛顿运动定律”,这与考试大纲[3]的表述是一致的.
2.4 过于宽松、不讲标准而随意赋分
阅卷中,也出现了一些随意赋分的现象.学生回答下列情形之一的均予给分:
(1)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2)探究牛顿运动定律;
(3)探究牛顿定律;
(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5)验證牛二定律;
(6)验证F与m之间的关系;
(7)探究F与m之间的关系;
(8)验证F与a之间的关系;
(9)探究F与a之间的关系;
(10)验证F与m、a之间的关系;
(11)探究F与m、a之间的关系.
分析 根据课程理念、学科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与规范性考量,上述所列举的的答案均是错误的,一律不予给分,否则会误导学生.撇开“探究”与“验证”不谈,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简称为“牛二定律”,作为口头语是可以的,但是作为文本,显然不太规范,对于理科学生应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是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之本、创新之本.基于此,对于学生的简化写法不予给分;对于探究F与m之间的关系或F与a之间的关系,此类错误常常是由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 F=ma,信手拈来,不加思考而致,出现严重的逻辑错误,自然不能给分.
有鉴于此,对于第(3)问.学生回答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可给分:
(1)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4)验证牛顿定律;
(5)验证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6)探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7)验证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
(8)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
(9)验证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0)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1)验证动能定理;
(12)探究动能定理;
(13)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以上表述中,若加速度、力、质量分别用a、F、m表示,均视为正确答案.
3 教师专业发展随想
综合上述,基于单评及无评分细则的前提下,教师在阅卷中对开放性试题的评分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在课程理念、学科教学理念、物理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所致.为此谈谈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相关问题.
3.1 研读课程标准,领悟课程理念
无论是早期的课程标准,还是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无一例外,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4].”
早期的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解读为,理念探究与实验探究.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则将理论探究纳入到科学思维之中,现在我们谈到的科学探究主要是指实验探究,重点强调实验探究中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四个方面[5].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可以增强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认识.例如,行为动词“探究”与“验证”的差异;探究性实验教学与验证性实验教学目标的差异;核心素养下科学探究关注的要素及其评价等,均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3.2 研究评分标准,减少评分误差
任何考试离不开评分标准,在物理教学研究中,应重视对高考评分标准(参考答案)的研究.主观题是高考中的重要题型,主观题的评分标准又是影响考试信度、效度的关键要素.聚焦高考“评分标准”是增进考试科学性的应然之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事关考试录取的公平、公正,更是教育发展的紧迫诉求.高考试题评分标准,即为解决高考阅卷实际存在的、可能会影响选拔公平的主观性、随意性而制订的规则.有研究者将评分标准定义为“用来指导分析和评价考生应答过程和结果的一个描述性评分方案”“凡是需要对评价对象的质量做出主观评判时,都可以采用评分标准[6].”
高考评阅中,各省(市)均对考试中心提供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进行研究,以制订适合本省(市)阅卷用的评分细则.该细则按考试院要求是保密的,保密期(一般是5年)过后,评分标准会发布出来.早些年的评分标准,并没有要求保密,在一些物理专业期刊中可以查到.研究评分标准,对于教学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如电学计算题中有力学规律的应用,但试题考查的是电学中的主干知识,因此,在评分中,力学分值偏低一些;同样,热学试题中力学规律的应用,由于考查的主干内容是热学知识,那么力学知识的分值也会偏低一些.
高考试题及其评分标准的研究,是高考研究的重要方面.作为教师要了解高考阅卷的程序,把握阅卷的宽松度,以便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规范答题,提高复习效益.此外,在平时的质量检测特别是大的联考中,要遵照高考要求进行评分,尽量减少评分误差.阅卷的基本原则是能给分的一般均给分,但是对于科学性错误则坚决不能给分.如实验题中关于有效数字的位数问题,则无商量可言,评分时会严格执行标准.每年各省(市)在中学会抽调部分教师参与阅卷,虽然阅卷工作艰辛,但对个人业务提高是有帮助的,青年教师应珍惜阅卷机会.
3.3 夯实学科知识,引领教学规范
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如前所述,在学生中有多种错误.如力与加速度成正比;力与质量成正比;或探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探究力与质量的关系等;究其本质,是对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混乱所致,抑或对控制变量法内涵的理解缺失所致.
应该说,考生在答卷中的错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的问题.有相当多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言传”不规范或失误引起的.如引力常量或静电力常量的单位常常有教师读错,将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单位,读成“牛平方米每平方秒.规范的读法是:“牛二次方米每二次方千克”.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要保证概念、规律的教学与教材表述一致,既要科学规范,又要符合中学的实际情况.如果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那么学生在检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物理问题或物理现象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就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7].基于此,研究评分标准,减少阅卷误差,并分析学生答卷中的错因是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不可轻视.
参考文献:
[1] 郑青岳.验证性实验不具有探究性吗[J].物理教师,2007,3(28):38-39.
[2]何跃娟,陈健.谈普通物理中的原理、定律和定理[J].物理与工程,2005,4(15):57-58.
[3]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5]郭玉英,苏明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高中物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3.
[6]沈国全,张会杰.高考主观题评分标准:问题、思考及改进策略[J].考试研究,2018,1(66):90-95.
[7]孙德峰,田成良,刘芳.2019年全國高考(北京卷)实验试题赏析[J].物理教师,2019,9(40):83.
(收稿日期:201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