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0-02-10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英语

吕 彤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

教学作为开启人类智慧、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教育这一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早在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乐正克在《学记》中就提出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效其行”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情感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学课堂却并非如此完美,高校英语课堂中过于关注专业知识的传递,却忽略了教学的最终对象——学生,英语课堂枯燥、吸引力匮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高校英语教学教学效率低下。如何让英语课堂有趣味、有温度地吸引高校学生的目光已成为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中的目标,其实质就是情感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情感教学相关理论概念阐述

做好情感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必须对情感教学相关理论概念进行梳理研究,从而为对策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教学

教学从词性上看,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实践名称的名词,更为重要的表达则是教与学实践活动的动词。如何开展这样的活动,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教学一词早在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乐正克在其论著的《学记》中就已经出现,其内容与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性质而不断丰富与发展。在2007版的《教育学基础》中,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对教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与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1]

(二)情感

情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心理学大辞典》对其作出精确的定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根据人的需要是否被满足,人的情感大体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人的需要被满足,则人在心理上会出现喜悦的情绪,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第二种情况是人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则人在心理上易于产生痛苦或是愤怒的情绪,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会促进人的学习和生活,消极的情感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三)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因素的正确认知,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充分调动其积极情感,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3]情感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识传授中学习状态、兴趣等多种情感的变化,达到知情合一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的现状问题分析

在梳理了情感教学相关理论概念的基础之上,对于高校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的现状分析,有利于对当前教育情况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为情感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对策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教”的现状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之中,情感因素的重视程度如何?调查研究显示,情感教学在“教”中的落实效果比较低,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的过程中对于情感教育的理解缺乏准确的认知

对情感教育的理解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英语教师情感教育方法实施的顺利与否。在高校英语教师队伍中,一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情感教学就是对于学生的关爱,最大程度地容忍学生的错误。另一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情感教育是无用的,只要考试制度依旧存在,分数才是考核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关注考试成绩远远地重要于学生的内心情感。教师在“教”的过程之中对于情感教育的片面认识,甚至错误认知,直接影响着高校英语情感教学的顺利实行,极大地降低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2.“教”的过程中重知识轻交流

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中,大多数的高校英语教师虽然对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由教学课时、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知识传递的唯理智教育仍然成为当前教学方法的主流,重视知识轻交流的现象在高校的英语课堂中极其普遍。对于课堂时间的安排,教师用于单词、句型以及课文的讲解时间占据了整体课堂时间的75%以上,针对学生口语交流、英语文化等情感方面的教育却异常稀少。此种不合理的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关系使高校的英语教学陷入了一种无生气的、枯燥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了兴趣。

3.“教”的氛围单调,使学生心理安全感缺失

环境教育不仅要注重校园、教育等现实环境的构建,同时课堂氛围作为一个精神环境,其构建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其在共情中实现共育,反之课堂的生动性、吸引力将会下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创造性将会受到限制,同时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心里的压抑与安全感的缺失。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课堂氛围的感受与其理想值越为接近,则会提高其对课堂学习的满意程度,提高其学习效率,反之亦然。通过笔者的实际调查,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课堂氛围表现得比较深闷与压抑,教师在授课过程之中除了知识的单向传输,极少关注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接触与交流,对于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了解不多,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很难在课堂上构建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学”的现状问题分析

“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因此,除了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外,解决“学习”问题也是当务之急。大学英语教学中“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高校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匮乏导致胆怯、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缺乏是比较突出且令教师棘手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在英语课堂中学生在使用英语去回答教师问题或表述自身的观点时,多数学生在心理上易于出现焦虑与紧张情绪。通过心理学的研究,焦虑与紧张的心理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英语书写等能力的形成,甚至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具体表现为:由于内心的紧张与焦虑情绪造成的英语发音不准,语言节奏失误;在起立发言时思维出现空白现象,即使早已烂熟于心的单词与句子也瞬间忘记。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其一,个体性格因素。例如,部分学生在性格上表现比较敏感,自身防范意识强烈,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心理负担比较重,担心因英语练习中出错而被人嘲笑。这种心理状态的学生通常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沉默寡言,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心理压力比较大,对自身的认识缺乏客观的认知。其二,文化差异因素。语言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产物,沟通与交流思想是其重要的学习目的,受着所属文化的重要影响。在学习英语交流的过程之中,由于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如何以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表达方式去正确地表达英语成为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难题,导致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短板,“哑巴英语”现象在高校学生之中普遍存在。其三,教学实施因素。教学实施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两个部分,在教学方法和活动中合理运用情感教育,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的营造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缺少情感教育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方法会降低课堂的兴趣,教师无情感的知识传授不仅不会引发学生的共鸣,反而会引发学生焦虑情绪与厌学心理的产生。

2.高校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源泉。[4]通过调查分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低下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英语基础薄弱。除了英语专业之外,大部分高校学生在经历了高考之后,英语专业的知识的学习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在面对着无论是从词汇量还是语法难度都远高于高中英语的大学英语课程,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畏难情绪极大,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动机大幅度降低。其二,枯燥的教学内容。高校英语教材内容的更新受着传输介质的影响,其更新速度非常缓慢,其内容与时代脱节性比较严重,其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比较差。其三,陈旧的教学方法。高校的英语教学课堂采用的还是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关注了专业的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满堂灌”现象突出。其四,不当的评价方式。当前高校对英语学科的评价方式还是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造成了教师对于学生口语表达的忽视以及对于分数的过于关注,造成学生对于英语“学”的过程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机不强。

三、情感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通过对高校英语情感教学中“教”与“学”的现状问题分析,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氛围的构建、师生交流的状态等诸多因素造成了学生对于高校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同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情感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落到实处。

(一)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情感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增强情感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的过程,实现对传授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知,达成理论上的进一步的提升,增加教学中成功感与喜悦感。学生在“学”的过程之中也可以实现知识技能的增强,同时收获学习成功的喜悦感与自信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建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任务,还要积极关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真正地认识学生,不仅限于他们的成绩,更要了解他们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状态等情感因素,真正地与学生们交朋友,创建正确的教育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共情、共育。教育实践的实施是教师的工作,教育方法的改革也必须从教师开始。其一,教师角色。新的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内涵,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参与者与合作者,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辨别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合作中、引导下,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育目标。教师在帮助学生认知知识的同时,充当其心理的支持者,给学生的心理提供安全感,创新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其二,爱的教育。爱的力量是无限的,充分发挥爱的能量,真正爱学生,用爱来引导和感染学生。例如,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说话的权力,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想法与观点,对于正确的思想观点给予高度的肯定,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满足感与快乐感。对于错误的思想观点也不直接地否定,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给学生以提示,帮助其纠正错误,找到正确的答案,充分尊重学生、爱学生。其三,教学评价。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总结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通过正确、恰当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感觉。在评价的过程之中,应避免教学中的负面评价,多用正面性地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三)善于反思,关注教师情感素养的提升

善意、幽默、激情的教师通常是学生喜欢与尊重的对象,教师的这些正面的情感因素将会带动学生以充沛的精神与热情投入到教学课堂中去,并回报给教师以优秀的学习成绩。所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与运用,避免不良情感对教学工作的影响。而避免不良情感的影响的最佳方法则是真心地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以最为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和自己的教育事业。

(四)树立赏识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习自信心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而这一关键实现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展赏识教育。一方面可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其自身潜能,通过积极的、肯定的评价语言使学生能体会到对教师的信任,以及取得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乐于思考,善于学习,充分发挥其潜能,实现自身的最大的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学习过程出现的懦弱与自卑情绪,培养其学习自信心,维护其自尊心,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心理需要。

四、结论

高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不仅受到学生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更为重要是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其对于高校学生认知能力与智力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个性化的发展模式要求高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应加大情感教育的应用,而学会学习、合作、发展、生存是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根本目标,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要求当前的高校教育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会学习、会合作、懂发展的新时代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情感英语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