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观的理论探析*

2020-02-10姜延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马克思

姜延博,张 静

(1.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伊格尔顿在西方学术界和思想界具有很高的威望。可以说,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他的意识形态观。他始终坚持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并强调“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32。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文化观和审美观,并且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具有独到之处。

一、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考察

“意识形态概念是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词之一”[2]28-30,对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概念的确立进行分析和梳理是理解其意识形态观的必要前提。

伊格尔顿根据其之前学者们的意识形态思想整理出了16种定义,即社会生活的意义、符号和价值的生产过程;某一特定社会群体或阶级的一组观念的特征;有助于某一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权利合法化的观念;有助于某一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权利合法化的虚假观念;系统化的扭曲交流;为主体提供一个位置的东西;由社会利益驱动的思想形式;同一性的思想;社会的必需的幻觉;话语和权利的结合;有意识的社会行动者理解其周围世界的媒介;有行动指向的信念体系;语言实在和现象实在的混淆;符号学的话语封闭;个体实现其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必不可少的媒介;社会生活转化为一种自然实在的过程[3]。伊格尔顿认为这些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解释虽然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解释相互之间存在着争议和分歧,但是意识形态本身就是复杂的,对意识形态多义性的解释正是对意识形态复杂性的反映。

伊格尔顿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的认识论角度和“我们有没有认识现实”的判断力的角度来分析这16种定义产生差异的原因。他把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等人看作是注重对认识真假的问题的探讨,具有认识论的传统;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关注观念的社会功能比关注观念的真假问题更有意义,具有社会学的传统。伊格尔顿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过程中,认识论的传统和社会学的传统几乎得到了同等的重视,从而使得意识形态的内涵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征。他按照自己的理论思路对意识形态进行了定义,一共有六种方式:(1)把意识形态定义成是社会生活中观念、价值和信仰产生的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过程;(2)把意识形态理解成是表征某一特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阶级的状况与生活中的体验;(3)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一种整体性的自我表现,视为某些社会阶级在面对对抗时提高并合法化自身利益的话语手段;(4)把意识形态理解成一种“中性的”,是保留对某些集团利益的提高与合法化的强调,并将意识形态限定在主流性的社会权利的活动之中;(5)把意识形态定义成是那些通过掩饰和歪曲的手段来帮助阶级利益实现合法化的那些观念和信仰;(6)把意识形态定位成是虚假性和欺骗性的信仰,但这种信仰并不是来源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是来源于整体的社会物质结构。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的这六种定义充分表现了意识形态在各个层面上的意义。他进而提出了意识形态的六个基本特征:统一性、合理性、合法性、普遍性、自然性和行动取向性,强调从这六个方面对意识形态来进行理解。

伊格尔顿认为“一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人能为意识形态下一个最完美的定义”[2]1-2,意识形态是由不同的概念线索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对意识形态要以一种开放式的、批判性的态度来理解。

二、伊格尔顿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挥

马克思强调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的观念,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实践的历史发展,而且体现为对社会物质生活实践观念的表现。

(一)将马克思“艺术生产”思想融入意识形态研究

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下,伊格尔顿坚持着社会生产关系对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坚持着意识形态是社会条件的产物,坚持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关系。他认为意识形态不但是政治信念和阶级观念,而且与生活体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意识形态的考察与对文艺的批评结合在一起,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独具个性的意识形态考察的向度,他把“意识形态”和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思想结合起来,他认为“艺术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制造业,“艺术生产”所得到的产品也是商品,“艺术生产”依赖于特定的生产技术,“艺术生产”的方式就决定着艺术形式,艺术形式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艺术形式的变化是对意识形态变化的反映,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及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思想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其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意识形态理论。他在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表述的过程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思想。

(二)对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考察

马克思认为意识和意识形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分。他强调意识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意识的产生是同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人们对不同的社会存在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但是意识形态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在进行哲学层面上的批判时,就涉及到了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关系的问题。虚假意识所指向的是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的问题,马克思认为虚假意识首先就是一种颠倒了的意识,这种颠倒了的意识又产生于社会实践之中,当人们把理论的表达形式按照意识形态的方式进行展开时,这种理论就会以一种颠倒的方式来对社会的现实进行反映了。“马克思说,意识形态家就是那些宣称人类世界是天生由意识、想象、概念构成的人,这些理论家还认为世界就是观念的世界。所以说,马克思正是以其历史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揭示了意识形态的唯心主义性质,也就是虚假性。”[3]81马克思把这种虚假性看作是观念的异化,他的意识形态批判也就是对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在马克思那里,虚假意识只是指向于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它本身并不是意识形态。伊格尔顿强调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要对意识形态信念的虚假性进行具体的论证,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成社会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幻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虚假的信念,它是为了维护社会现状而进行辩护的。他进一步强调,意识形态不仅仅具有虚假意识所指向的“虚假性”,同时意识形态还包括一些真理的片段,进行意识形态批判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这些真理的片段得到恢复,这是对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一种努力。

(三)站在马克思立场上,揭露了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观的实质

在后现代主义那里,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危机,后现代主义中的很多学者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行了普遍的怀疑,并对利益与权利之间的关系进行彻底的重组,这是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的典型表现,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危机的表现。伊格尔顿坚定地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在无法挑战当代资本主义的“权威性”的情况下,选择了一种激进冲动的表达方式。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所指向的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人类的解放运动正在持续着,人的类本质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恢复,同时资本主义的力量依然普遍的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最有力的武器,我们要通过革命的实践对现实的世界进行改造,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他独特地揭示了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把它视为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文化风格,揭示了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幻象”,为我们对后现代主义的把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使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很多哲学家提出意识形态已经终结,伊格尔顿针对后现代主义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读方式,他非常关注后现代主义,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伊格尔顿把后现代主义也看作是一个时期整体的意识形态。伊格尔顿强调:“后现代主义并不只是某种纯理论的错误。除了其它事情之外,它是西方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意识形态,这就是被辱骂的和被羞辱的群体正在开始恢复他们的历史和人格的时代”[4]138。在此基础上,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4]1他进一步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在内涵上进行了一定的区分,即“后现代主义一词通常是指一种当代文化形式,而术语后现代性暗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4]1。但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中他淡化了这种区分,并进行了简短的说明,即“对我来说,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之间的这个区别似乎是有用的,但它不是在我这本书中所特别注重的。我倾向于坚持使用较常用的术语‘后现代主义’来概括这样两种事物,因为它们显然是密切相关的。”[4]2

在对上述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我们对伊格尔顿视域下的后现代主义有了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中伊格尔顿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后现代哲学某一具体的思想上进行把握和梳理,而是把整体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和背景作为关注的重点,他试图从一种政治和理论的观点出发,深刻、本质而又全面地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伊格尔顿已经意识到这种工作的艰巨,然而正是由于工作的艰巨性和挑战性才说明了他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的意义和重要性。早在1955年,雷蒙特·阿隆就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的问题,1956年丹尼尔·贝尔就公开声称意识形态已经终结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恩斯特·托比奇宣扬“后意识形态”的观点,到了后现代主义全面的兴起的时期,后现代主义哲学就直接宣告了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历史的终结,这成为了伊格尔顿全面批判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意识形态难到真的终结了么?从本质的角度来把握,意识形态是一种意义的体现,但是后现代主义却是在很多方面上拒斥意义的存在,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全面的追求物质生活、物质价值的实现,人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劳动的机器”和“消费的工具”,人的主体性已经趋向了“死亡”。后现代主义宣告意识形态终结的同时,倾向于用文化去诠释一切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蒙蔽了民众。伊格尔顿在批评后现代主义的同时,没有否定文化研究的价值和合理性,但是他对后现代主义的“泛文化”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彻底的批评。伊格尔顿认为“文化确实是后现代主义的议事日程上地位很高的那种政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那是因为后现代主义喜欢的正是那种政治。还有许多其他的政治争论,比如:罢工、反贪运动、反战示威,文化对于他们远远不那么重要,但并不是说与他们毫不相干。然而,一种据信无所不包的后现代主义对于它们中的大多数很难说出点什么。”[5]33

伊格尔顿最后把后现代主义也视为是西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要终结意识形态,而它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并与意识形态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伊格尔顿在对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同时,也在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意识形态理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伊格尔顿把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联系起来,力图在批判的同时,对历史进行合理的把握,伊格尔顿最终强调主体的真正解放,这正是社会主义的意义之所在。

四、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观的现实意义及其局限性

在新一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伊格尔顿始终坚持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他反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终结论,他在吸收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同时,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一)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一,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文学、文本和艺术审美是人们观察自己所处历史时代的一个特殊视角,它们涉及到了个体与社会、权力与利益以及对过去的理解、对当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伊格尔顿通过对文学文本价值的揭示、对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对后现代主义的解读等方面充分展开了其意识形态理论,在展开的过程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伊格尔顿反复强调“文化也是让文明人道的左派远离极度缺乏文化修养的、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的一种方式。文化理论而非政治、经济学或正统哲学在动荡的年月里与马克思主义意见相左,就不足为怪了,如果不能轻而易举地加以约束,文化研究者在政治上往往趋于激进”[6]39,同时他进一步指出“因为像文学、艺术史这样的科目没有明显的物质回报,所以他们只能吸引那些怀疑资本主义功利观念的人”[6]39。文化和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也同样是复杂的,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常常是间接的。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把文学文本的价值和文化理想的实现寄托于社会主义,他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地实现这一价值和理想。艺术和文学中蕴含着大量与现实政治体质难以协调的观点和经验,这在以物化展开,同时统治着人们生活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他强调我们要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之上,通过意识形态的批判来实现社会整体意义上的批判,并在合适的时机采取集体性和政治性的行动,通过革命实践来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最终摆脱资产阶级的统治。

伊格尔顿不断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把文学、文本、审美和后现代主义的相关问题纳入到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从而有力地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试图实现政治解放的话语权。伊格尔顿始终追求和关注着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他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和指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前提下,对其思想进行批判性的吸收是非常必要的,从而会更好地开展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第二,丰富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文化观和审美观

在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和美学研究中,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首先是在文学理论的视域中,伊格尔顿在意识形态与审美形式之间建立起来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深化了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我们理解和表述审美话语的本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原则;另一方面在批判方法的层面上,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有效地完善了传统的文学和美学研究方法,深化了文学和美学的研究方式。

伊格尔顿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把批判理论与社会历史进行联系,体现出了他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立场,伊格尔顿同时把这种批判理论积极地应用于实践。伊格尔顿强调马克思主义批判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阐释文学作品,而是为了争取广大群众的文化解放。伊格尔顿的这种批判思想贯穿在他的理论研究之中,把文学和美学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和批判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他意识形态理论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批判性。可见,伊格尔顿推动和完善了意识形态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载体”的作用,并且拓宽了意识形态研究的领域和范围。随着伊格尔顿的著作在我国的翻译和出版,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推进,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必将会受到我国文学界和美学界的重视,从而不仅对于我国对艺术生产理论进行研究,而且对于加深我们对文艺本质认识、乃至对于我国以后的文艺理论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中蕴含着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观、审美观和价值观,这为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鲜的精神食粮,而且他赋予文学和艺术创作以能动的实践性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和收获。伊格尔顿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理论中的精神食粮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使我们能够对文化和审美的内涵有新的认识,他理论中流露出的价值观更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推动和完善了意识形态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载体”的作用,他把意识形态所涵盖的范围拓宽到文学、艺术和审美等重要领域,而且强调意识形态的生产,他所做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性

伊格尔顿至今在学术界上仍然非常活跃,而且越来越受到关注,他的思想体系也在不断的发展着,同样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对他的理论进行最后的评判就显得不够合理,我们只能对他现阶段的理论研究情况进行分析。这里试图从他现已出版的相关著作出发,对他理论研究的整体框架进行分析,从两个方面揭示出其理论的局限性:

第一,忽视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生产的关联

我们通过对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整体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他主要从文学、文本、审美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四个角度来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表述,但这种表述还不够全面,因为他忽略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生产的关联,这是他目前理论研究的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当今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领域,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阶级对立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消解,意识形态已经走向了终结,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且对意识形态的存在构成了威胁,我们很有必要去探讨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对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的考察,从而去界定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马克主义哲学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伊格尔顿在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时候,明显忽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没有去探讨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生产之间的关系,这是他理论局限性的一个明显表现。

第二,没有提供实现其理论最终目标的具体实践方案

伊格尔顿坚定地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立场,而且明确地表达了其共产主义信念,他向往着马克思主义的崇高追求,而且认为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放全人类并实现人类整体意义上的自由和幸福,他坚信会有一个和谐、正义而又美好的社会存在,最终实现对阶级和剥削的扬弃,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彻底消灭饥饿、战争和贫困,实现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伊格尔顿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来深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不合理的存在,强调采取直接的行动来实现无产阶级最后的胜利,从而实现个人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虽然他的理论所提倡的观点是我们所向往的,但是他却没有给我们提供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实践方案,因而其理论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样势必会导致一种“乌托邦”的倾向。

猜你喜欢

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马克思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erry Eagleton’s Ideological Criticism
伊格尔顿的审美和解之梦
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社会越轨事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