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2020-02-10杨蔚宁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精神

蒋 瑾,杨蔚宁

(1.安徽建筑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经济发展的效益应与人民满意度提升相辅相成。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国家产业战略迈向中高端的核心要素之一。人类发展离不开教育,组成教育系统重要部分之一是高等教育,它与其他教育系统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落向工匠精神源于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一词[1],需要一线思政工作者们主动发力。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北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着重提出:“高等教育应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知行合一,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国家将工匠精神连续三年(2016-2018)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4],工匠精神在国家层面上被多次提出并强调,彰显了工匠精神具有的时代意义,表明了国家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建设质量强国的决心。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内容之一,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学者对工匠精神已进行了一些研究。如学者张佳景结合互联网认知呈现碎片化特点,分析工匠精神能够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5]学者武雪洋从政策制定、校企合作、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如何培育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6]从文献中看专家学者都过于强调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忽视了现实实践的操作可能性,文章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对高校工匠精神进行理论分析,探源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教育内容,发挥工匠精神的积极能动作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其成长成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集中体现我国注重素质教育的基本国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高校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有重要教育意义和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意涵和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我国是伴随着手工业的兴起而产生并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是中国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动力激励力量源泉。我国首部手工艺专著《考工记》,是一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官书,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参考书籍。书中优秀匠人被尊称为“济世圣人”。[7]书中强调匠人的职责:一是“建国”,二是“营国”,三是“为沟洫”。明朝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伟大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书中完整地收录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详细地记载从事手工业的群体:“工匠”。[8]“工匠”,是对手艺优秀的人的尊称。我国的古代工匠实质上兼有技术发明创造和企业产品生产销售的双重职责,工匠精神体现出“种差”上的“技术精神”。“工匠”身上具备了执着、勤劳、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品质。劳动者和不同朝代工匠,他们身上的品质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所必须具有的重要精神素养,这不仅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更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主力军应有的品质。工匠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凝结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更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理解、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人的神圣使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规模稳居世界前列。长期以来,我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加工厂”地位。我国制造业要发展成“中国质造”,就需要核心技术进步和创新,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新时代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我国目前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国家制造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非工匠精神莫属。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中国制造业迈向制造强国的十年设计规划和纲要,这个纲要提出将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科学技术创新,更需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这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成功转型,最终成为制造强国。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力军和实现中国制造的关键人才,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人民幸福“中国梦”的优质人才。把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激发每一位大学生的“匠心”,更突出体现了工匠精神内涵与高校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

二、高等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理论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方面发展,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在高等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符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基调。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更是价值观念的体现和思想品德的塑造。[10]工匠精神包括树立坚强的职业信念、拥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坚韧的品格毅力等,这些是工匠精神的精髓。高等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努力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才能具有引领大学生全面卓越发展的时代性。其次,工匠精神体现的价值与立德树人具有高度吻合。工匠精神重视道德规范和品质要求,重点强调劳动者职业道德的培育,倡导全民真正做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重视时代楷模的树立和榜样示范效应,这些内容也正是中华传统优秀思想道德素质的具体表现,激励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提高业务的科学水平和相关专业的科学技能。

(二)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多次被提及。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全球化经济稳步发展,国际相互之间的竞争与较量愈演愈烈。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工匠精神被重新赋予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国家和个人共同的精神需求,又是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写照,更契合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相关理念。高校的重要职责是培育大学生追求精益求精,同时敢于探险与整体发展相一致的冒险与协作精神,宏观上要培育与祖国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相辅相成的敬业文化;从中观上来讲,包含一个地区内创业精神及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从微观上来讲,工匠精神渗透在高等教育内在的各个教育系统里,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纵观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少高校存在着过度重视知识及理论,忽视实践与技能。大学生在毕业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不足,无法从容自若地面对未来的职业挑战。现今我国正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急待唤醒工匠精神,大学生更需要培养专注、求精、创新的能力才能不断地为“中国制造2025”的蓝图添彩,为祖国制造一系列的高端产品。《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的颁布有效地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其内容包括职业教育培训要求和人才职业技能鉴定评价。该规程已经将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内涵融入进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作为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对于加强人才技能鉴定,对于整体职业技能人才素质提高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高校还应加强校企联合模式,采取常规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职业表征的参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最终培育不同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培育和弘扬大学生工匠精神,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深远的社会意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因此,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体系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具体化,体现在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它不仅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方手工业文化相联系,而且是核心价值观倡导下进行实践的最具有说服力的实证[11]。钻研是敬业精神的升华,必须有专业的技术和职业的技能。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形态,但也有着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和外在形式。[12]每个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共同创造社会财富,最终达到富强,即国富民强。工匠精神丰富的内涵:古今中外优秀的“匠人”通过匠心独运的手工艺,让机械与智能产品得以生动展示。高校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既需要自觉担当,更需要高校履行“立德树人”的责任。一方面高等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体系中,将二者有机融合,构建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框架。这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地扎根、有血有肉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精神文化从属于意识领域,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工匠精神认知教育中渗透敬业精神、劳模精神等文化元素,让大学生具备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这一过程需要精益求精、专注细致、创新创造的专业精神,真正去理解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从而强化自身职业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突出人生价值,实现人生梦想,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和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将工匠精神纳入高校综合性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

工匠精神蕴涵着对个体角色“极致追求”,助推社会与个人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本质早已超越“工”的范畴。它可以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要求各个领域和行业、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如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要求“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13],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贡献才智与技能。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是最高追求,而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核心。要想树立创新和个性化的培养理念,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趋势。

1.加强工匠精神教育,以教师工匠精神引领学生

培育工匠精神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我国高校不仅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要培养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更要把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入教学工作中。高校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授课技能,教师是学生成为工匠的引导人。高校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鼓励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调研,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教学环节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工匠精神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效渗透,充分发挥其在为人师表中的表率作用。具体操作可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差异、环境差异、学习差异等问题,教师对学生示范引导、有针对性和多维度进行主题教育,因材施教并积极重视大学生的实践锻炼,以身作则,坚守育人为本的职业精神。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奋力前行,充分实现时代发展赋予教师的任务和使命,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取得对应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完善课程结构设置,增加工匠精神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健全课程体系的构建,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工匠精神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耦合联动,将工匠精神有机导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该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技能教育与理论体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等。目前高校大学生开设的思政课程主要是“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职业规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并在全方位育人过程中影响学生们的意识,才能使工匠精神根植在每位学生心中,培育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匠”。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14]高校要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中加入工匠精神方面的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案,深入挖掘和充实技术体系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等教育资源。无可置疑,大学是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时期,但绝不能因此就忽视职业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与讲授。教育的不同阶段需要相互衔接,具有连贯性。中小学职业教育的重点是职业兴趣的培养与道德习惯的养成,工匠精神渗透到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融入“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创业”的理念,不断研发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注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并培养工匠精神中的专业技能、敬业、爱业、精业等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最终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使其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工匠型人才。

3.深入推进专业教学和产业融合,加强校企协同育人

传统的“象牙塔”式的办学模式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不利于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高校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中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企业优秀的“匠人”作为特别教师走进校园为学生讲学,在生产实践课上对学生进行指导。高校设立企业社会奖学金,建立“企业导师工作室”,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坚持“三个对接”,即班级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对接,增强学生入职的适应能力;合作企业与班级冠名对接,让大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与企业生产工作环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项目对接,让大学生提前感受到职场化氛围。根据企业和岗位要求,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意识并进行岗位素质培训,激发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其养成敬业守信、追求卓越、热爱劳动的职业素质。西方发达国家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得比较成熟。例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美国和加拿大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实质就是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此模式通过计算机辅导进行教育,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设置,能够培养出拥有高阶能力的人才。还有英国的BTEC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等。世界制造强国的成功模式经验和启示为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精益求精和传承创新的精神提供了借鉴。

(三)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在建设中融合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5]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大学校园是开展文化教育场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大学是人才培养最为关键的时期。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更是推动校园不断发展的动力。优良的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具有熏陶引导作用。学校搭建多样化的文化平台,真正实现多元文化有机融合,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工匠精神培育是“文化育人”的活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如何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与人文教育的充分融合。营造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彰显文化育人特色。校园内形成崇尚学术、追求质量之魂,最终存于匠心。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和深层次的文化形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需植根于优良的文化。现今,大学校内存在一些不良风气,诸如:浮躁的心理、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等等,以追求“短、平、快”个人发展路线。这些不良风气侵蚀着校园的文化环境,严重削弱了严谨认真的敬业态度在学生群体中的信服感和认同感。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转变陈旧的观念,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自身工匠精神。如:组织大学生观看《大国工匠》,让大家熟知身在平凡岗位的大师级人物,让大家重新认识工匠,认识职业精神,了解工匠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诠释传承的力量。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开播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真实展现了工匠精神并呈现了文物与它的修复者之间的故事,让大家切实感悟工匠精神的真谛并让大学生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知识的观念进而主动接受与践行工匠精神。[16]其次,以“匠心”为初心,在新时代用新方式继续传承工匠精神。高校创立有关工匠精神的公众号,定期更新内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铺开”,摒除“农本工末”的传统观念,改变学生个体浮躁心态,破除一些不良的校园风气,坚持实践校训精神,积极推动志愿者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学子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学生们的心中,大学生真正做到严谨专注和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和与时俱进,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拼搏。最后,高校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邀请社会工匠榜样进课堂,榜样引领是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学校组织创新创业比赛、“互联网+”一系列比赛、“挑战杯”“创青春”选拔赛、“工匠精神”网络征文大赛、“我为工匠精神代言”等实践路径。工匠精神注重创新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相符,使工匠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加强学风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德育全过程

高校发展与改革永恒的主题是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提升我国现代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学风建设是一项润物无声的事业,教育、引导是关键。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高校学风建设存在一些不足:工匠精神引领动力不足;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身认识不足、价值观偏向等等。针对这些学生“学风”上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工匠精神包含了道德和技术两方面的追求,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大学生做到主动学习,不断推进学生追求精益求精、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习惯。高校合理安排专业培养计划,增强第二课堂引导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全面提升文明素养进而提高职业素养。优良的学风是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17]在每年新生入校时进行的入学教育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专业特点和近五年就业市场形势,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工匠精神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的升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工匠精神融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综合性的工作。工匠精神的实践需要营造工匠文化氛围,高校应重视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相融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激发自身潜能,使工匠精神能广泛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通过塑造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能长期持久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构建完善具有工匠精神的课程体系以及打造具有“匠心”的教师团队来实现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为社会培养思想品德与工匠精神素质俱佳的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不断创造出新辉煌,显著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地位,最终引领世界发展的最前沿,让所有人都能做一位出彩的人生“工匠大师”。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