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台秘要》对相关健忘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2020-02-10程磊强孙景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0400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学科广州5020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千金医家瘀血

★ 程磊强 孙景波(.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0400;2.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学科 广州 5020)

《外台秘要》成书于唐·天宝十一年,是唐·王焘集以前大量医学书籍所撰,是继《肘后备急方》和《备急千金要方》后又一重要方剂经典著作,对后世中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中有很多健忘相关论述,值得深入研究。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易忘的一种病证,亦称“喜忘”“善忘”“多忘”等[1]。检索发现书中关于健忘相关名称很多,如喜忘、善忘、忘误、多忘、谬忘、眩忘、好忘等。

下面就健忘等相关病名及病因病机等问题逐一论述。

1 喜忘

喜忘首次出现于《黄帝内经》调经论,以后医家多有传承。如华佗《华图玄门内照图》、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朱丹溪《丹溪手镜》、李中梓《内经知要》、清·宝辉《医医小草》等。各医家对喜忘的认识不全相同,但可以看出,喜忘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涉及五脏六腑、寒热虚实。而在《外台秘要》中对喜忘的提法较其他相关健忘病名的多,分别出现在卷六、卷八、卷十二、卷十五、卷二十九中,次数达10次。在引述医家方面,主要收录了3位医家论述。《古今录验》(卷第八)、孙思邈《千金要方》(卷第八、卷第十五)、僧深《深师方》(卷第十五),但未对喜忘的病名作释。到了明代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说:“喜忘,好忘前言往事也”[2]。后世医家吴谦引用前者喜忘定义:“喜忘者,好忘前言往事也”,在定义上没有突破。值得提出的是日本医家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引用中山田正珍的话说:“喜忘者,谓数忘也。”对健忘定义做出了另外一种解释。

病因病机:《黄帝内经》认为喜忘在于“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3],但未处方。《伤寒论》补充喜忘病机在于瘀血,并拟方抵挡汤。《华佗玄门内照图》在四时平脉第一:“心虚入肾……喜忘。”心虚入肾即心虚及肾,可见心肾两虚可致喜忘。《千金方》认为喜忘病因病机有3方面:①忧思伤心:“忧愁思虑则伤心……喜忘善怒。”②瘀血:“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喜忘。”③肾气亏虚: “治肾气虚损……心中喜忘。”而《外台秘要》对喜忘的病机及其治疗有着更深的理解,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①瘀血:卷第六“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喜忘”,卷第二十九“凡有瘀血者,其人喜忘”。在这两段文字中后处方中发现和《伤寒论》不一样的地方,值得思考。《伤寒论》为病机和方药相配。而在《外台秘要》中在治疗上,着重点放在行气上。提示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瘀血导致气机不利,重点行气。②七情太过:卷八提出“愁气则喜忘不识”。卷十五“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宿惊失志,忽忽喜忘悲伤不乐”,七情中忧和惊致喜忘。③心阳不足:卷第八提出“心悸动喜忘”,用药上加桂心、茯苓等补益心阳之物。后世医书《医学纲目》云:“喜忘皆属心火虚……善忘善悲是也”[4],两者有相通之处。④肾中虚寒:卷第十二“骨中寒,主髓厥,喜忘”,加上后治疗大法“补养宣导”来看寒当属虚寒。

《黄帝内经》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 ,“神气舍心,精神毕具”。由此可知人的神志记忆精神活动和心有着密切关系。肾阳虚方面:丁甘仁“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水交亏,神机不灵,作强无权,不能动作,不能思想……健忘胆怯”,《黄帝内经》“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者,肾之藏也”,“又说阳气者,精则养神”,肾藏智,《周慎斋遗书》“心、肾者,精神之根蒂也”,说明肾阳虚在影响精的方面后致精神健忘等记忆下降的发生。《中藏经》:“人五脏六腑,荣卫关窍,宜平生,气血顺度,循环无终,是为不病之本,若有缺绝,则祸必来矣。”后世医家傅山:“气血旺而神自生。”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当瘀血发生时气血不能营养元神之腑,导致喜忘的发生。《景岳全书》:“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七情内召,六邪外从,从而不休,随召见病”“饮食七情内伤于脏,为胀满,为闭结,为瘕,为瘀血,为痰饮,为腹痛,为喘呕咳逆等证”。七情的不足可导致各种病理产物,后者影响记忆力。

2 善忘

善取多的意思,如“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战国策·燕策》)。该词在《外台秘要》中出现过7次,分别出现在卷第一、卷第十五、卷第三十九中,引用了孙思邈《千金方》、僧深《深师方》。善忘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且在《灵枢》大惑论等多个章节出现,达9次之多。善忘在很多文献中都出现过如《华佗中藏经》《千金方》《千金翼方》《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圣济总录》等。善忘内涵方面,前人未对善忘做出进一步解释,直到清吴谦在《杂病心法要诀》卷三 神病治法中写道“善忘前言曰健忘”算是对善忘的一种补充。

病因病机:《黄帝内经》主要在于4个方面:①心肺两虚;②气血逆乱;③六淫侵袭;④太阳之复,寒邪入心。《诸病源候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风邪侵袭:“凡脚气病,皆由感风毒所致……或言语错乱,有善忘误者。”②肺气虚肺气阻滞:“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素问玄机密语》天运加临纪篇“热气上行寒乃复之,霜不时降善忘”,认为太阳寒水来复可导致善忘的发生。而在《外台秘要》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瘀血阻滞“又阳明证,其人善忘,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同样《伤寒恒论》“滞不行,气血不得流通,神明寓于气血之中,为气血之主。今为瘀血所阻,气血不得流通,神明每多昏愦,所以善忘瘀”,对瘀血致善忘作了较好解释。②心气虚:“深师人参汤,疗忽忽善忘。”人参汤中有人参、龙骨、远志、麦冬等补益心气的药物。

病机方面前者已论,不再重复。就深师人参汤,疗忽忽善忘中人参汤直接用人参作为方名,可知人参在记忆力下降方面很可能会有一定作用。查《本经》:“主补五脏,以五脏属阴也,精神不安,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亢阳所扰也。”及《本草汇言》:“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故真气衰弱,短促气虚,以此补之,如荣卫空虚,用之可治也;惊悸怔忡,健忘恍惚,以此宁之。”人参可补五脏,安精神并治疗心智不足,健忘恍惚。人参在记忆力下降方面治疗作用,值得挖掘。

3 健忘

健忘在《外台秘要》出现过5次,分别出现在卷第十一“《广济方》疗口干数饮水……用心力即烦闷健忘方”,卷第十二“《必效方》练中丸……头发落。耳鸣。弥至健忘”,卷第十五“《广济方》……心闷腰脚疼痛,上热下冷,健忘方”,卷第三十一“仙人炼绛雪……心怯健忘”。引用了唐官修本草《广济方》、盂诜《必效方》和崔知悌《崔氏方》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以往认为健忘首次出现在《太平圣惠方》[6],查阅文献发现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华佗中藏经》已有记载,“健忘”在公元208年前已经出现[7]。健忘:健为副词作非常讲。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首次对健忘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尽心力思量不来”“常常喜忘, 谓之健忘”。严用和后在《严氏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沿用了陈言关于健忘的定义“夫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以病名解释病名有一定的局限,到明朝定义才相对完善。龚廷贤《寿世保元》:“夫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尽心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后者增加了生动的临床表现形式,贴合临床实际。

病因病机:健忘在《华佗中脏经》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中出现,不同剂型于用不同疾病,错用会导致不同不良反应。“不当和缓而和缓,则使人气停意折,健忘”。《千金要方》认为健忘病机在两方面:①心血亏虚,“治健忘方 天门冬 远志 茯苓 干地黄 上四味等分”,治疗运用一些补益心血的药物组成方剂。②胃中积热,“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心健忘”。《千金翼方》认为在3个方面:①心气虚; ②虚热,心风;③年老自然发展。从《外台秘要》治疗健忘来讲,发现病机体现在2个方面:①肾虚:如卷第三十一记录:“健忘,肾气不理,五脏风虚,并悉疗之方。”卷第十一:“广济疗口干数饮水,腰脚弱,膝冷,小便数,用心力即烦闷健忘方。”条文中看到肾气不理,腰脚弱等肾虚相关词语。方药牛膝、狗脊、菟丝子、鹿角胶、生地黄等补肾强骨药物。从辨证和制方来看都认为和肾虚密切相关。②热盛伤津:卷第十二:“必效练中丸……口干,唾涕稠粘,眼涩……大小便涩……热冲……耳鸣,弥至健忘。”卷第十五:“广济疗热风头旋……又疗头面热风,头旋眼涩。项筋急强……健忘方。”据条文中症状及药物的运用(大黄、朴硝、苦参等)来看两者共同点为热盛伤阴。

关于热盛伤津方面:《伤寒指掌》“阴亏热盛。元神耗散”,热盛伤及人体元神,我们知道元神之腑在于脑。后世医家如清·赵术堂《医学指归》卷下示心包络经第九 “诸热瞀……健忘……”[8]。总前所述可知热邪过于强胜,伤津的同时伤人元神,影响脑的机能间接导致健忘的发生。

4 忘误

忘误,误作当错误讲。首次在《诸病源候》出现。而在《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胃俱虚 ……好怒不欲闻人声,忘误”,和卷二十四“参动紫石英……恍惚忘误”就有其记载。在《外台秘要》中忘误记载在卷第十七、三十二、三十七中,共记载5次。

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认为:①医源性;②饮酒不解;③风毒侵袭。《千金要方》认为:①脾胃虚弱;②医源性因素。《外台秘要》中第三十二卷中为千金翼瓜子散一个治疗适应症,很难以方测证进行了解。三十七卷示:若忘误狂发犹未除,服麦门冬汤方。据麦门冬汤方,推测为阴虚痰饮。卷第三十七,“恍惚忘误者,为犯温积久,寝处失节”,提出温邪侵袭,居处饮食不当。卷第十七提出“男子受气。阴阳俱等……或多忘误”。卷第三十七提出医源性药物配比不当造成的忘误。

忘误以往具有忘与妄字的通用,忘:不记得,遗漏:忘记,忘却,忘怀,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方面。妄:胡乱,妄自尊大,狂妄意思,主要在体现神志性格改变,做事不合理。当文献中未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时很难进行判断,有时两者同时存在,所以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难以判断。

5 多忘

多忘,多作惊讶讲。最早见于《中藏经》:“若心下气坚实不下……多忘。”以后很多专著中都有介绍,如《孙真人海上方》《千金方》《诸病源候论》《伤寒论》《丹溪心法》《圣济总录》等。而《外台秘要》对多忘的描述出现4次:卷十七“男子受气……或多忘误”,卷三十四“产后觉患风……恍惚多忘”,卷二十八“心气虚悸,恍惚多忘”,卷三十“……面无颜色,恍惚多忘”。

病因病机:《中藏经》认为心下气坚实。《孙真人海上方》认为是心气虚。《千金要方》认为:①风邪侵袭,“排风汤属性……恍惚多忘”。②心气虚,“治心气虚悸,恍惚多忘”;③中焦虚寒,“治虚劳寒……忽忽多忘方”。《诸病源候论》认为:①风邪侵袭,“夫病之生,多从风起……恍惚多忘”;②心气虚,“多忘者,心虚也”。《伤寒论》认为特殊饮食不当,“胡荽久食之,令人多忘”。《外台秘要》卷第三十四“产后觉患风……恍惚多忘”。卷第二十八“又大定心汤,疗心气虚悸,恍惚多忘”。可知多忘病机在于风邪和心气虚。正如《诸病源候论》多忘候:“多忘者,心虚也……若风邪乘于血气……致心神虚损而多忘”[9]。

《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圣济总录》:“风惊恐,志意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恐惧,悲伤不乐,忽忽喜忘。”《千金方》:“风毒之中人也,或见食呕吐憎闻食臭,或有腹痛下痢,或大小便秘涩不通,或胸中冲悸、不欲见光明,或精神昏愦,或喜迷忘。”风邪致病多种多样,总的来讲是导致五脏不足、忧愁恐惧等不良因素后导致记忆力下降的发生。

6 谬忘

谬忘病名,谬取错误讲。在以往文献中很少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心气少弱……魇梦参错谬忘”。而作为单独病来考虑在《外台秘要》,卷第十“《救急》茯苓人参散疗上气……除谬忘”,记载《救急》茯苓人参散“主治益心力,除谬忘。”

病因病机:在《千金要方》中谬忘为梦魇伴随症,推测和心气虚有关,但不能排除梦魇后谬忘的出现。《外台秘要》引用《救急方》茯苓人参散,方中重点药物茯苓、人参。以方测证病机在心气不足。由于谬忘论述较少,现引用历代相关论述。《圣济总录》卷第一百:“镇心丸,谬妄恍惚。”《幼幼新书》卷第十:“积年心恙,谬忘昏乱。”《普济方》卷十六:“心气虚。恍惚谬忘。”《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心气虚苦悲,恐惊悸恍惚,谬忘。”可知心在谬忘中重要地位。

7 眩忘

眩忘,眩,视物昏花,眩晕。眩忘出现在《外台秘要》卷十六,引用了删繁方,可惜的是后世没有继承和发展。

病因病机:《外台秘要》引用南北朝谢士泰删繁方论述:“疗肝劳寒。眩忘咳唾忧恚内伤面离色。目青盲。硫黄丸方。硫黄、干姜、吴茱萸、人参、当归、防风(各七分),石(泥裹烧半日)、乌头各八分(炮),桂心各五分,细辛甘菊。”方药从肝寒论治,结合病因病机和吴茱萸、干姜、细辛、甘菊等药物。认为肝寒和眩忘有着密切的联系。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目”“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入颃颡,连目系”,所以从眩忘很自然想到病位在肝。遗憾的是该病名病未继承下来,但硫磺丸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8 好忘

好忘,好取容易讲。最早出现在《脉经》卷二“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实者,足少阴经也……好怒好忘”[10]。《外台秘要》继承了前者提法。并历代医家中都有涉及如唐《千金要方》、宋《圣济总录》、明《景岳全书》、清《医宗金鉴》、现代《图经衍义本草》等。

病因病机:《脉经》认为足少阴经有热,而《千金要方》认为在于肾热。《外台秘要》在卷十六中引用孙思邈所写:千金疗肾热好忘,认为肾热致好忘。从《黄帝内经》角度讲,肾有实证,后世关于好忘多从肾虚入手,认为有肾无实证,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就无法理解有时候运用补肾强骨致疾病加重情况的出现。

《外台秘要》好忘与之前是一脉相承的,病名历代均有阐述,但病因病机相对复杂。肾热方面,《千金要方》做出了较好的解释:“呻而好恚,恚而善忘,恍惚有所思,此为土克水,阳击阴,阴气伏而阳气起。起则热,热则实,实则怒,怒则忘,耳听无闻,四肢满急,小便赤黄,言音口动而不出,笑而看人。此为邪热伤肾,甚则不可治。”肾热伤及肾精,即《本草备要》所言“肾因火而精枯”,可致进一步病理变化“肾水不升,神明不定而健忘”(《张氏医通》)。可知前期治疗上重点在泻肾中之热为主,后期在于补肾强骨。

健忘治疗在《外台秘要》[11]中主要有4种。汤剂、丸剂、散剂、养生导引。其中运用最多在于丸剂。本书还提出养生导引进行治疗,“以左足践右足上。除心下积。又云:病心下积聚。端坐柱腰。向日仰头。徐以口内气因而咽之。三十过而止,开目”。

综上可以看出在《外台秘要》中关于健忘相关的病名很多。有些有细微的差别,但可以互称。如喜忘、善忘、健忘、好忘。《三因》卷之九“常常喜忘,故谓之健忘。二者通治”;《胡希恕讲伤寒论》:“其人喜忘者,喜忘就是好忘。”至于多忘、善忘、忘误三词历代医家未作解,从内涵讲基本等同于健忘。但需要注意的是忘和妄字有时候会通用。有的病名存在特指性,如眩忘和谬忘。从病名出现次数上讲,《外台秘要》在治疗中,倾向于说喜忘和好忘。病因病机方面:《外台秘要》对于健忘病机论述范围广,涉及到不同脏腑、六气、七情、饮食不当、温邪因素等。这就告诉我们,该病治疗复杂,当秉承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猜你喜欢

千金医家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虎家“四千金”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千金醉琴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