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丹参酮通过G 蛋白偶联受体55 调节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20-02-10方松城林钊宇叶志佳刘志国

安徽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丹参酮印迹抑制率

方松城,林钊宇,叶志佳,刘志国

作者单位:1东莞东华医院口腔科,广东 东莞 523110;2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广东 广州 510000;3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东 广州 510000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1]。传统放化疗常因肿瘤细胞耐药或毒副作用大而导致治疗效果差,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有效治疗舌鳞癌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近年来在抗肿瘤方面具有独特作用[2]。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是从传统中药丹参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等活性,对肿瘤细胞有毒副作用,不仅能阻碍肿瘤细胞增殖,而且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促进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肿瘤细胞侵袭和防止其向远处转移[3]。有报道发现隐丹参酮可抑制三阴乳腺癌MDA-MB-231 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4-5]。隐丹参酮还能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 细胞凋亡[6];此外,隐丹参酮可以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7]。G 蛋白偶联受体55(G protein-couple receptor 55,GPR55)在信号转导和生理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GPR55 在鳞癌中过量表达,能增强鳞状细胞癌的生长、侵袭、迁移等能力[8]。GPR55在喉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分化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率有关,沉默GPR55 明显抑制Hep-2 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9]。GPR55 还能促进结直肠癌进展[10]。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是细胞中的一个重要信号通路,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以及细胞癌变、肿瘤侵袭等病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11]。本文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研究隐丹参酮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否与GPR55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舌鳞癌细胞SCC4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胰蛋白酶购自美国Gibico 公司;LipofectamineTM2000 购自Sigma 公司;Trizol试剂、反转录试剂盒、荧光定量试剂盒购自日本TaKaRa公司;MTT试剂盒、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和碘化丙锭(PI)试剂盒、BCA 试剂盒、RIPA 蛋白裂解液、SDS-PAGE 试剂盒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DNA-GPR55、si-GPR55载体质粒均购自金瑞斯生物科技公司。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舌鳞癌细胞SCC4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 培养基于37 ℃、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2~3 d换液一次,待细胞融和至80%左右时,加入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

1.2.2 药物处理与分组 当细胞融和至80%左右时,将细胞传代接种至96 孔板中,用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0、2、4、8、16、32 μmol/L)处理舌鳞癌细胞,分别记为0 CT 组、2 CT 组、4 CT 组、8 CT 组、16 CT组、32 CT 组;将pcDNA-con,pcDNA-GPR55、分别转染至未经任何处理的舌鳞癌细胞中,记为pcDNAcon组,pcDNA-GPR55组;将si-con、si-GPR55转染至舌鳞癌细胞后用8 μmol/L 的隐丹参酮处理,分别记为CT+si-con 组、CT+si-GPR55 组,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NC),转染均按照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盒操作。

1.2.3 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 在各组细胞培养至48 h时加入20 μL(5 g/L)的MTT溶液,继续孵育4 h;弃去多余培养基并加入150 μL DMSO 振荡反应10 min,酶标仪检测490 nm处吸光度(OD)值。细胞增殖抑制率(%)=1-实验组OD 值/空白对照组OD 值×100%。每组重复3次,每次设3个复孔,即样本数n=9。

1.2.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用不含EDTA的胰酶消化各组细胞,离心收集细胞,PBS 漂洗2 次,加结合缓冲液重悬细胞。依据试剂盒说明书,先后加入Annexin V-FITC 和PI 避光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激发波长488 nm 和发射波长530 nm 处的荧光强度。实验重复3次。

1.2.5 qRT-PCR 检 测GPR55 mRNA的表达水平收集0 CT组、4 CT组、8 CT组细胞,研磨充分后加入Trizol 试剂提取总RNA,微量核酸测定仪检测RNA纯度和浓度。使用TaKaRa反转录试剂盒将RNA反转录成cDNA,按照TaKaRa 荧光定量试剂盒使用说明配制反应体系,以β-actin 为内参进行PCR 扩增,每个样品重复3次,循环条件为95 ℃30 s,60 ℃30 s;72 ℃30 s,共40个循环;60 ℃延长5 min。相对表达量采用2-△△Ct法计算。

1.2.6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 收集各组细胞,加入RIPA 裂解液裂解,4 ℃,12 000g离心15 min,收集蛋白上清液,BCA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将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 电泳后转至PVDF 膜上,5%脱脂奶粉封闭液室温封闭1 h。分别加入一抗(1∶1 000),4 ℃孵育过夜,TBST 洗膜;加入二抗(1∶2 000)室温孵育2 h,TBST洗涤3次,每次10 min,后在暗室中曝光显影,再浸入定影,最后洗去残液晾干,将胶片用Quantity One凝胶分析软件处理,测定各组蛋白条带的吸光度,以目的条带和β-actin条带的比值作为蛋白表达水平。每个蛋白样品重复3次。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的CT 对TSCC 细胞增殖的影响MTT 法检测显示,0 CT组、2 CT组、4 CT组、8 CT组、16 CT 组、32 CT 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00±0.02)%、(25.04±2.50)%、(68.56±5.86)%、(85.44±8.54)%、(88.25±8.82)%、(80.11±8.01)%,与不含隐丹参酮的细胞相比,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处理组TSCC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F=284.028,P<0.05)。可见,隐丹参酮抑制TSCC细胞的增殖。

2.2 不同浓度CT对TSCC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1,图1A)显示,与隐丹参酮浓度为0 的组相比,浓度为4 μmol/L 和8 μmol/L 的隐丹参酮组TSCC 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表2,图1B)显示,与隐丹参酮浓度为0 的组相比,浓度为4 μmol/L 和8 μmol/L的隐丹参酮组TSCC 细胞中Bax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可见,隐丹参酮促进TSCC细胞凋亡。

图1 隐丹参酮对TSCC细胞凋亡的影响:A为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B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

表1 不同浓度隐丹参酮(CT)对TSCC细胞凋亡的影响/

表1 不同浓度隐丹参酮(CT)对TSCC细胞凋亡的影响/

注:与0 CT组比较,aP<0.05

2.3 不同浓度CT 对GPR55 表达的影响qRTPCR 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图2,表2)显示,与隐丹参酮浓度为0 的组相比,隐丹参酮浓度为4 μmol/L 和8 μmol/L 的隐丹参酮组TSCC细胞中GPR55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可见,隐丹参酮促进GPR55的表达。

图2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CT)处理TSCC细胞后GPR55蛋白表达

表2 不同浓度隐丹参酮(CT)对GPR55表达的影响/

表2 不同浓度隐丹参酮(CT)对GPR55表达的影响/

注:与0 CT组比较,aP<0.05

2.4 高表达GPR55抑制TSCC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MTT法检测结果(表4)显示,与pcDNA-con组相比,pcDNA-GPR55组TSCC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4)显示,与pcDNA-con组相比,pcDNA-GPR55组TSCC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图3,表3)显示,与pcDNA-con组相比,pcDNA-GPR55组TSCC细胞中CyclinD1、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GPR5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可见,高表达GPR55抑制TSCC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图3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PR55、CyclinD1、Bax、Bcl-2蛋白的表达

2.5 低表达GPR55 可以逆转CT 对TSCC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MTT 法检测结果(表4)显示,与NC 组相比,CT 组TSCC 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与CT+si-con 组相比,CT+si-GPR55 组TSCC 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4)显示,与NC 组相比,CT 组TSCC 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与CT+si-con 组相比,CT+si-GPR55 组TSCC 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图4,表4)显示,与NC 组相比,CT组TSCC 细胞中CyclinD1、Bcl-2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CT+si-con 组相比,CT+si-GPR55组TSCC细胞中CyclinD1、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GPR55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可见,低表达GPR55可以逆转CT对TSCC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的作用。

图4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PR55、CyclinD1、Bax、Bcl-2蛋白的表达

2.6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catenin 蛋白表达结果(图5)显示,与NC 组(0.75±0.08)相比,CT组TSCC细胞中β-catenin表达水平(0.26±0.03)显著降低;与CT+si-con 组(0.30±0.03)相比,CT+si-GPR55 组TSCC 细胞中β-catenin 表达水平(0.62±0.06)显著升高(F=176.212,P<0.05)。

图5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

3 讨论

舌鳞状细胞癌具有易早期转移和局部复发的特点,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开发疗效更好的肿瘤药物以有效防止疾病复发,最终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亟需的[12]。近年来研究发现,隐丹参酮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可诱导细胞凋亡[13]。研究发现隐丹参酮通过抑制STAT3 的磷酸化而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促进细胞凋亡[7];隐丹参酮还能抑制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14]。以上研究均表明隐丹参酮具有抗肿瘤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处理后,舌鳞状癌细胞中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和Bax是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Bax是促凋亡因子,Bcl-2是抑凋亡因子,Bax高表达和Bcl-2低表达水促进细胞凋亡[15]。表明隐丹参酮可抑制舌鳞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据报道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 receptor,GPCR)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多种恶性(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X 线牙片显示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16]。GPR55是GPCR家族成员之一,研究发现GPR55减少了体内外胰腺癌细胞的生长[17]。敲低GPR55 促进了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黏附[18];lncRNA H19 通过调控GPR55 抑制舌鳞癌增殖、迁移与侵袭[19]。以上研究结果表明GPR55在肿瘤中可能是一个抑癌因子,本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GPR55,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CyclinD1、Bcl-2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yclinD1 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其高表达会引起细胞过度增殖而导致癌变,低表达可控制癌细胞增殖[20]。说明过表达GPR55 可抑制舌鳞状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本实验还发现隐丹参酮处理后GPR55表达水平升高,而低表达GPR55 逆转了隐丹参酮对舌鳞状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说明,隐丹参酮可能通过调控GPR55表达影响舌鳞状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表3 高表达GPR55抑制TSCC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表3 高表达GPR55抑制TSCC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注:与pcDNA-con组比较,aP<0.05

表4 低表达GPR55可以逆转CT对T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表4 低表达GPR55可以逆转CT对T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注:与NC组比较,aP<0.05;与CT+si-con组比较,bP<0.05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β-catenin 表达下调显著抑制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21]。沉默β-catenin 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2增殖[22]。而激活Wnt/β-catenin通路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转移[23]。在本实验中,隐丹参酮处理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的表达显著降低,且隐丹参酮抑制了舌鳞状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说明隐丹参酮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而抑制舌鳞状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此外,低表达GPR55 逆转了隐丹参酮对β-catenin 表达的抑制作用。提示,隐丹参酮可能通过GPR55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舌鳞状细胞癌进展。

综上所述,隐丹参酮可抑制舌鳞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PR55 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将可为舌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猜你喜欢

丹参酮印迹抑制率
紫苏叶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国服的梅花印迹
一测多评法比较不同生产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
双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研究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蔬菜使用不同处理方式对农药残留影响的研究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四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食品快检中酶抑制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成长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