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开创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工作新局面
2020-02-09余蔚平
余蔚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我们在此召开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首先,我代表财政部党组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三农”事业和农村财经工作的同志,以及为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建设付出心血和努力的第五届理事会和各位会员代表、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这为做好农村财经研究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舞台。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建设,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努力开创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积极发挥农业农村财经政策作用,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三农”工作不仅是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局工作的基础和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每年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及时研究农村重大政策、重要改革、重点任务,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期间,中央财政始终坚持把“三农”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创新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确保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一)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现代农业生产稳步迈上新台阶。农业的天然性决定了其弱势产业的位置,因此新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也是财政不断探索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政策,针对农业面临的“三量齐增”、两个“天花板”、两道“紧箍咒”等挑战,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完善,有力支持了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农业“三补合一”改革,2016年将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种粮直补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作为耕地地力保护资金,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支持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开展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等。三是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启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制度。四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农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二)扶贫开发持续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完善支持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加强资金监管,为助力农村贫困人口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提供了充足的“军需粮草”。一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持续大幅度增长。2016—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43亿元,实现连续四年每年新增200亿元。二是加大扶贫相关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十三五”时期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00亿元用于脱贫攻坚,较“十二五”时期增长91%。同时,引导有助于脱贫的农业、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等各类专项转移支付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推动解决突出问题,弥补脱贫短板。三是督促地方优化债务资金支出结构支持脱贫攻坚。2016—2017年,要求地方每年安排不低于6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用于支持脱贫攻坚,重点用于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2019年,分别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1090.8亿元、1294亿元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四是支持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新增”重要指示,及时研究提出资金支持方案,2018—2020年,中央财政拟在2017年扶贫投入不减的基础上,新增安排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资金2140亿元,其中“三区三州”1050亿元。
(三)农村改革开创新局面,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助推乡村振兴美好蓝图一步步變为现实。一是构建并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支持乡村绿色发展,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支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支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多元投入保障制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坚持优先发展、压实责任,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三农”投入责任,政府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二、充分认识“三农”问题新特征,准确把握新时代赋予农研会的新使命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正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农业方面,由于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过快,导致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偏高、效益低下,农业国际竞争力弱。农村方面,我国多数农村仍在城镇模式和农村田园模式之间纠结,一些地方的农村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亟待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农民方面,虽有2亿多农民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但户籍仍在农村,农村人口分化、农民老龄化日益严重,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专业化水平的农民队伍是农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新时代“三农”问题呈现出的新特征,对做好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必须推动财政支农从加大投入向注重绩效转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发布后,为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财政部积极研究实施方案,统筹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具体到财政支农,就是要转变过去注重投入力度的做法,更加注重支农绩效。
(二)必须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衔接。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如何科学谋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相关工作,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核心问题,财政在衔接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也是需要深入考虑的重大命题。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财政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责无旁贷。应以此为契机,推动形成二者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互动格局,最终构建稳定脱贫、城乡融合的长效机制。
(三)必须从战略高度贯彻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抓好粮食安全问题,应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完善粮食生产流通领域改革,强化对重点农产品、畜牧产品生产的支持,保障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贯彻落实。
(四)必须坚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目标就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最为关键的就是补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迈上新台阶。
上述“四个必须”既是对财政部门做好“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做好财经理论与政策研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农研会要充分发挥农村财经智库作用,立足財政支持“三农”工作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持续深入搞好理论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推动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有力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新时代农研会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在新时代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这次大会将选举产生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希望新一届理事会和全体会员在部党组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探索实践经验,宣传农村财经政策,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再立新功。
第一,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将其贯穿于农村财经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全过程各方面。各会员单位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政治敏锐性,重要提法都要同中央对表,加强对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的科研学术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严把政治标准,强化政治责任。
第二,加强对农村财经重大问题研究,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加强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提出政策思路和对策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重要参考。比如,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要求,深入开展研究,提出推进涉农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政策建议。同时,注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基层调研工作,深入基层和农民,了解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掌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与问题,找准症结所在,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第三,主动做好宣传解读,有效提升农研会的话语权和舆论影响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财政中心工作,以研究会的刊物和课题研究成果为阵地,积极引导舆论,打好主动仗,增强正能量。强化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主动做好理论阐释和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增进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发挥农研会平台的组织领导职能,加强与会员单位和农村财经工作人员、研究人员的沟通交流,积极组织发声,提升影响力。
第四,创新农研会组织运行,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随着地方农村财政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的农研会组织有所变化,有的并入财政厅农业农村处,有的转型为社会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农研会必须顺应时代变化,重新构建新的组织运行体系,完善会员组成架构。要注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吸收更多有意愿参加研究会的同志,以更多激励手段鼓励他们为农研会发展作出贡献。要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地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沟通合作,完善联合协作机制,增强研究合力,特别要注重鼓励有农财研究意愿的年轻同志加入进来,为农研会注入新活力。
同志们!做好农研会和农村财经研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扎实做好农村财经理论与政策研究工作,为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