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0-02-08许妍谢
许妍谢
摘 要: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智慧产业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本文通过分析衢州市智慧城市、智慧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城市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城市管理智能化、虚拟化和服务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化”的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任务,并针对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对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产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0(b)-157-04
①基金项目:衢州市市级社科规划课题成果(19QSKG07ZD)。
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城市发展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为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立足点,驱动和支撑着智慧城市的发展,两者发展存在的内在一致性,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智慧产业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浙江省一直以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主抓手,以“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及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为发力点,加快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在此背景下,衢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建设智慧城市,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努力将衢州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四省邊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但总体上看,衢州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智慧产业各行业尚处于稚嫩的萌芽期,其融合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尚未实现。因此,如何促进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衢州市谋求发展应优先考虑的问题,其对促进衢州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 衢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产业发展现状
1.1 衢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1.1.1 相继出台的政策法规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
智慧城市创建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2012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等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公布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指导》,这为智慧城市的创建提供了政策支持。衢州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智慧城市创建,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已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旅游服务、商贸流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随着衢州市智慧城市创建的推进,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变动政策法规,先后出台了《衢州市信息化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办法》《衢州市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18—2022)》《衢州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这为建设智慧城市奠定了政策基础。
1.1.2 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管理基础
近年来,衢州市将“城市数据大脑”作为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升级的重要抓手,探索“数据治理”模式,将“城市数据大脑”打造为城市开放型智能运营平台。2018年衢州市在全国首批22个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测评中排名第四;“雪亮工程”衢州样本成为全国的样板;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全覆盖,建成“无证明办事之城”“掌上办事之城”;依靠人脸识别技术手段,实现了在户籍、交警、出入境、社保等领域应用“刷脸办事”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信息安全、数据溯源、可信共识等特性,打造特色政务链。
1.1.3 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硬件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基础条件。目前,衢州市已逐步完成了市域内各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逐渐提高了信息基础配套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移动通信网络方面,衢州市积极推动无线宽带网络与光纤通信网络的结合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不断扩大通信网络的覆盖面积。目前,衢州市家庭接入速率和宽带网络覆盖率均处于浙江省前列,说明了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智慧衢州创建打下了基础。近日,衢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衢州市5G网络的覆盖和建设水平要在地市级城市领先于全国,要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5G网络智能化,提升5G网络整体性能和运营效率。
1.1.4 “招贤引才”为智慧型城市建设奠定了人力资本
智慧城市的建设,须有一批懂得专业、愿意投入的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来主抓、主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2019年6月,衢州市国资委与衢州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成立了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这是加速数字经济人才集聚的重要平台,是衢州发展数字经济“一号院”。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聘请了国内一流的数字经济专家担任委员,并由阿里巴巴相关部门与其联合设立联合实验室以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同时,研究院积极加强对外协作,吸引了悉尼科技大学余水教授、中山大学倪江群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牛少彰教授等一批优秀团队负责人的加盟,充实壮大了研究院团队力量。
1.2 智慧产业加快推进
1.2.1 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
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9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9.34亿元,增长13.9%;数字经济服务业营业收入31.48亿元,增长13.5%。衢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蓬勃旺盛,数字经济已成为其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2017年以来,衢州市成功引进阿里巴巴、智网科技、安恒信息、衢时代大数据、中兴克拉、北讯电信、网易网络等高端项目和创新团队。衢州市积极实施领军企业“雄鹰计划”、上市企业“凤凰行动”、高成长企业“独角兽计划”、科技型企业“鲲鹏计划”、中小微企业“雏鹰计划”,以培育多层级、递进式数字产业的企业梯队。
1.2.2 搭建了多层次产业发展平台
衢州市以政策保障为筑基,加大对企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提升项目的支持力度。如柯城区设立了一期规模5000万元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在项目决策和人才引进中,进一步完善衢州市创新创业平台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制度,精心制定《2019年研究院人才引育计划》,为衢州引进数字经济主体或项目把好入口关和人才关,提高项目落地效率。
建立了“一楼一镇两园六飞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平台体系。“一楼”即衢时代创新大厦;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同时已启动建设一座未来大厦,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构成“双子星”;“一镇”即以产业化基地功能为主的科创金融小镇,规划面积1689亩,首期建设2000套人才公寓;“两园”指以产业孵化功能为主的花园258创新创业园和以种子孵化功能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园;“六飞地”分别是指以产业加速功能为主的衢州海创园、杭州绿海飞地、北京中关村产业协作园、深圳前海创业园、柯城科创园和以产业孵化功能为主的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基地。
1.2.3 传统产业逐步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2017年,衢州市数字产业核心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7万元/人,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比率达60.4%,机器联网率达42%,表明衢州市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成效显著。
2017年,企业上云数5500家,网络零售额194亿元,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额2.8亿元,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质量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網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服务业发展格局。《衢州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明确提出,推进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健康、智慧养老等建设,到2022年力争形成一个十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推进农业数字化的转型。一是智慧农业农村云平台的建立。2019年上半年制定了“衢州市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设立农业“互联网+”支撑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有效推动农业智慧云平台建设。二是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衢州市已有近百家农业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市域内近千个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已接入物联网技术平台。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长远规划,顶层设计不完善
智慧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做好全局规划是智慧城市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衢州市各个部门都从各自的职能领域和立场角度推进本系统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建设内容针对性不强、未能与其他市政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等问题,与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平衡。同时,当前衢州仍以建材、化工、机械制造为主,传统结构偏重,亟需对工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提升,向“智造业”的发展方式转变。但当前衢州市智慧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单方面管理和投资,未能调动群众力量和社会资本,这不利于智慧产业的发展方式转变和升级。
2.2 智慧产业发展不足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
自国家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以来,衢州市积极响应政策,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政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但就智慧产业而言,现阶段产业市场的智慧化元素融入较低,基本处于普及智能应用阶段,距离智慧产业还需要一些时间。据统计,2017年衢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3.0%,低于全省的9.4%,占比6.4个百分点;支撑起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不多,龙头骨干企业效益不明显,导致衢州数字经济发展缓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领域企业主要集中在光伏设备、电线电缆、锂电池和电光源灯行业,而通讯系统设备、智能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工业控制系统制造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行业企业相对稀缺;在服务业领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集中在电信、移动和广电,而在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内容服务等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数字经济领域还有没冒尖的企业。因此,总量小、发展步伐慢、产业单一化等问题制约着智慧产业的发展,但智慧产业驱动支撑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产业发展不足会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
2.3 融合成果不足以支持智慧产业体系的构建
衢州市重点行业和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上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已处于国内同行领先地位,但整体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水平仍较低,其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此外,新兴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智能化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步伐比较缓慢。到目前为止,衢州市还没有一家知名的电商网站和网络平台。虽然2019年衢州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0.2%,但人均销售额仅为5107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仅有28.6%,这些数据远远落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所以,衢州市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的融合水平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等智慧产业发展所起到的支撑作用极为有限。
2.4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共享的水平存在差距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出现了同类通信设施重复建设,空间资源浪费,电信设施共建、共享困难等问题。而乡村的通信覆盖和需求矛盾突出,部分乡村尚未实现村际光纤的互联。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尚不足以支撑智慧衢州建设要求。
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的融合发展强调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融合,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是推进融合发展的关键。在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中,尽管衢州市各部门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但由于各系统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了政府间各个部门的数据端口不兼容,数据不能融合,从而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很难聚集较大的数据集,形成数据合力,产生数字红利。
2.5 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
衢州市地处浙江西部地区,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在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同样处于劣势。一方面,由于人员的历史沉淀,以及公共管理用人制度的特殊性等原因,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真正懂得专业、知晓产业和行业的人才非常稀缺。另一方面,人才和科技创新是智慧产业最重要的发展因素。虽然衢州市在部分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就,但整体创新能力较弱,这严重制约着衢州市智慧产业 的发展。2017年,衢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R&D经费相当于营业收入比重仅为1.1%,人均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1.6件/万人,反映出当前政府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投入少,这直接制约着智慧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技术基础之上,缺乏人才的智慧城市如同“空中楼阁”。所以,“智慧衢州”的建设和“智慧产业”的发展,必须在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3 衢州市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根据国内学者的观点,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为特征的新型城市模式,需要具备创新发展与智慧产业集聚能力[1]。从城市建设需求、城市管理功能、信息技术发展、智慧产业演进等方面分析,衢州市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主要包含平台融合、服务融合、终端融合和网络融合四方面的内容,具体融合路径如图1所示。
根据市场需求、自身条件、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为推进衢州市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将智慧城市与产业数字化充分融合,以信息科技建设为基础,推动人工智能在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的应用。通过科技、科研的渗透与融合,促进技术创新,以形成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二是将智慧城市建设与服务业数字化充分融合,打造衢州市服务产业新高地。服务业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可衍生出如智慧治理、智慧文创、智慧金融、智慧商贸、智慧教育和智慧旅游等智慧产业。衢州市服务业与智慧城融合的措施包括:(1)利用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东南数字研究院的聚合能力,借力上海、杭州等数字产业和数字化城市建设构建衢州市的数字人才队伍,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环境,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集聚,推动衢州市智慧城市智力资本快速成长。(2)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与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入,丰富旅游、教育、康养、文创体育等服务产品的供给,促进生活消费方式向智能化转变。(3)培育智能设计、智慧物流、现代商贸、金融科技等服务业态,逐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衢州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三是将智慧城市建设与政府职能服务有效结合,打造衢州市智能城市管理体系。电子政务是新型政民互动的有效平台,是衢州市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之一。衢州市应全面推进衢州政府及职能部门向智慧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建成“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城市,积极构建智能报警、环保监控和交通纠查等管理平台,以推进智慧城市管理體系建设。
四是将智慧城市建设与传统商贸产业融合,全面拓展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和发展水平,加强与知名互联网平台合作,加快培育数字贸易,打造智慧商业街或智慧综合体等形式的智慧商圈,促进线上线下、数据融合,走新型O2O一体化发展之路。聚焦农村电商、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应用三大领域,促进大数据应用与电商的深度融合,形成千年古都和网上商都融合、渗透、交叉发展的新格局;集合阿里巴巴和衢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生需要,积极打造服务体验产业集聚地,全力将衢州打造成为电商服务之都。
4 衢州市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衢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得以提升、智慧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但要实现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4.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
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衢州市在推进融合发展过程中应结合实际,进一步更新完善衢州顶层设计,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的扶持和保障,统筹智慧系统的应用体系,及时完善、创新现有政策及相关制度,改革人才引进、智慧产业扶持等方面制度,利用制度财富和政策红利等因素加快智慧产业集聚步伐。
4.2 打通信息壁垒,推进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衢州市政府各业务部门需打破壁垒,加大数据共享的力度,促进数据资源的流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及百姓生活。推进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建设多层次、立体化的无线网络;推进智慧物联网系统的建设,扩大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力度;推进“云上浙江”建设;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
4.3 发展智慧产业,构建智慧经济产业链
引进智慧产业的龙头企业,以点带面,构建层次化、梯队型的智慧产业网络结构体系。选择市域内改造提升基础较好的或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企业进行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提升,以此为试点或示范,逐步完成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形成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智慧型产业,构建智慧经济产业链集群,提升智慧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4 强化智慧人才队伍建设,保证人才供给
建立智慧人才专业团队的引进体系和信息化专项人才实施工程,大力引进高端信息化人才和先进的研发团队及机构,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建立智慧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市内高校、企业与国内外著名的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入的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政、企”深度合作的智慧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向阳,袁泽沛.广州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2).
[2] 金江军.智慧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
[3] 刘佩.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智慧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3(24).
[4] 刘远彬,丁中海,孙平,等.两型社会建设与智慧产业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2(11).
[5] 田新朝.发展智慧产业助推城市转型升级[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