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弹力图用于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效果观察

2020-02-08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力图振幅预防性

刘 斌

血液肿瘤是常见的1种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癌症死亡率的首位。血小板计数是判断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参考指标,当准确检测患者血小板数量低于20×109/l时应该立即输注[1]本文意在寻找1种可靠的指标来综合判定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用来指导血小板的输注。为进一步准确评价血栓弹力图用于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效果无法反映血小板功能。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血液肿瘤患者,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血液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40例血液肿瘤患者。按照出血症状将4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18例出血患者,对照组为22例未出血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17~72岁,其中男女比例为8∶10,平均年龄为(43.72±5.61)岁;对照组患者年龄18~73岁,其中男女比例为10∶12,平均年龄为(43.28±5.59)岁。本次试验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对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部12 ml静脉血,分别注射两个导管内,其中一管进行血凝四项检测,另一管检测血小板计数。采用仪器选择型号为2000i全血分析仪、STA COMPACT血凝仪、TEG分析仪型号为MODEL5000;试剂全部选为仪器的配套试剂。首先检测凝血四项,保证在采血后两小时内完成,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规范操作,开机预热半个小时后放入患者标本,选择测试项目,关闭样本抽屉,仪器开始监测。其次检测血栓弹力图。应该在采血后两小时内完成,取1 ml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添加1%高岭土激活剂,均匀混合颠倒5次后静置5 min;再取340 μl放入 盛有0.2 mmol/l氯化钙20 μl的样品杯中,通过仪器检测血栓弹力图。观察下列弹血栓弹力图各参数:①反应时间:从标本检测开始至血凝块形成中间时间,参考值介于5~15 min范围内;凝血时间:从反应时间结束到图幅形成时间,参考值介于1~4 min 范围内,α角:血凝块达到对应强度的速率,参考值介于53°~72°内,最大振幅:指的是血栓弹力图的最大切应力系数,表示血凝块的最大强度和稳定性能,参考值介于50~70 mm,将最大振幅低于40 mm作为出血临界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比较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和血小板计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处理分析,使用标准差(±s)来代表计量资料,用t来检验;则运用%来代表计数资料,以χ2验证,P<0.05表示存在差异,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分别为(8.36±4.12)×109/l和(24.78±5.19)mm,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计数(25.29±10.58)×109/l和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42.18±6.32)mm,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比较(±s)

组别例数最大振幅/mm反应时间/min凝血时间/minA角/°血小板计数(×109/l)观察组1824.78±5.196.56±1.133.62±1.4853.14±6.578.36±4.12对照组2242.18±6.326.90±1.583.54±1.8854.63±7.1925.29±4.12t12.390.920.870.536.87P0.010.140.180.270.01

2.2 最大振幅与血小板计数预示出血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比较

观察组PT、APTT、TT和FIB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大振幅低于40 mm、血小板计数≤20×109/l为临界值,最大振幅与血小板计数敏感性相同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最大振幅远远高于血小板计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最大振幅与血小板计数预示出血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比较

3 讨论

由于血液肿瘤患者骨髓的病态造血,因此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应用大剂量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都是直接抵抗肿瘤的常用方法,此外输注血小板是临床上治疗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及功能下降的重要方法[3]。血液肿瘤患者反复输注异体血小板可能会造成相关感染性疾病或者产生不良反应,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判定指标。血小板输注主要分为预防性输注与治疗性输注,且根据资料文献报道,预防性输注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性输注[3-5],因此本文针对血栓弹力图对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我们选择最大振幅≤40 mm、血小板计数≤20×109/l为临界值,受到检测仪器中各项干扰因素的影响,血小板功能无法被精准检测出,只能精确血小板数量。因此找出有效指标能综合判断评价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指导预防性输注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更有说服力。

血栓弹力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检测方法,能够全面探测整个凝血过程情况,反映出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功能变化及纤维蛋白量减少等[6-7],从这些因素的变化中找到与血栓弹力图之间的相关性。常规凝血四项检测包括PT、APTT、TT、FIB,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TT检测和凝血酶活性有具有密切关系,FIB保证了血液的凝固,但是由于这些指标仅能代表机体内凝血过程的某个阶段,无法从全方位、多角度总体分析出患者的凝血状况,因此无法作为反映血小板数量与功能有效指标[8-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四项之间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测血栓弹力图中的反应时间、凝血时间和α角都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的凝血因子功能和纤维蛋白水平不具有较大差异。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最大振幅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且观察组为(24.78±5.19)mm,明显低于对照组最大振幅(42.18±6.32)mm,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最大振幅与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有有着密切关系,最大振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且和血小板计数之间具有相关性,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血小板的数量和最大振幅变化一致[11]。此外,最大振幅和血小板计数敏感性相同,特异性比较最大振幅更高,并且差异较大,因此所以选择血栓弹力图来预测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血栓弹力图用于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中效果显著,能够综合测定出血小板的凝血活性,血栓弹力图在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中特异度要远远高于血小板减少,有着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力图振幅预防性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血栓弹力图在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沪市十大振幅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