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新探
2020-02-07董树明
董树明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构建高效学习课堂,助力学生高效学习。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将这一理念践行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积极探寻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做好小学生的科学启蒙。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小学科学入手探讨新时期的教学策略,助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科学;小学生;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要由“知识主位”逐渐过渡到“能力主位”,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学生多种能力、品质以及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做好基础性的教育工作,扎扎实实教好每一节科学课,才能为学生今后的深层次学习奠定基础。
一、课前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科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感化,在课堂上为老师“独尊”,教师一门心思在考试和分数上,让学习脱离了生活实际,科学成为一门“假大空”的学问。为改变现状,我们必须以生活为本源去进行课前的小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教学科教版五年级《光是怎样传播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解其中的氧化剂、还原剂以及起到的作用,并掌握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新课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激光笔,将光斑打在黑板中间,形成一处处有趣、闪烁的情景。进而问学生们:你们觉得黑板上有什么不同的?你们知道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如何到达黑板上的吗?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一条直线传播过去的,也有学生认为是S型,弧线等。教师也可以请学生们上台来进行演示,尝试去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歪曲地投射在黑板上。通过如此课前互动,调动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實际体贴之中初步认识了光确实是沿直线的传播的道理。带着这样的探究欲望,学生们走进了本课有关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注重提问,发散学生思维
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小学生的思维水还处于一个低级阶段,要想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善于提问,鼓励学生们去思考。那么,在问题的指引之下,学生们更容易引入深度的科学学习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探究的方法,帮助小学生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
例如,教学科教版五年级《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们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之后,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光的速度。此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电闪雷鸣”现象,提问学生们:“下雨的时候,我们一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学生们基于生活体验,直接说出了答案。紧接着,教师追问:“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光的速度与声音的传播速度相比,那一个快呢?”为了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相关的课外资料,通过阅读学生们知道了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也就是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很由此,学生们知道了光速要远远快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以上的提问以及追问之中,通过为学生们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实现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深刻思考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
三、实践探究,提升实践素养
实验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同于教师的口头传授,实验探究鼓励学生们去深入社会和生活实际,在动脑的基础上动手,手脑并用去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并更具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一系列的思考、交流、验证、探索过程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
例如,教学科教版五年级《种子发芽实验》,为了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刻了解到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本节课主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们去交流、思考之后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检验学生们的猜测。在每四人一组的实验探究过程之中,考虑到的条件和能力,每一个小组最终选择了空气、阳光和适宜温度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以绿豆芽为实验的对象,提出了猜想如“水是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的的条件”,小组成员参照课本上的实验计划,共同讨论、确定了最终的实验内容和计划。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自主研究、归纳总结、展示汇报,使知识内容系统化、完善了学生的科学知识结构,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也锻炼了其沟通合作能力,提升了小学生的实践素养。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但同时机遇也并存。如果我们可以抓着这一机遇,必然能够推动我们的教育更进一步。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新时期下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改革自己的教育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助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邹飞.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科技风,2019(27):19.
[2] 宗念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