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应该怎么“扶”
2020-02-07金立刚
金立刚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这个关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幸运的是,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在近年来发挥的效用越来越大,甚至逐渐成为一种主流。那么,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电商扶贫应该怎么“扶”,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易法敏:电商扶贫的可持续性离不开政策支持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易法敏认为,电商扶贫这几年很热,也初显成效,但这一成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取决于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一个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另一个是农村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村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强化和改进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观念,进而改变农村农户还有农村企业的经营生产方式。
魏延安:电商扶贫还有一些好的模式
“除了电商直播外,电商扶贫还有一些好的模式。”国务院扶贫办电商扶贫特邀专家魏延安认为,电商赋能、电商就业、电商带动金融下乡等等都可以作为电商扶贫的模式。
电商赋能,即赋能贫困主体,是把贫困户中愿意自主运用电商脱贫的人培养成电商进行创业。电商就业,就是关注电商带来的农村返乡创业的机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电商的供应链、产业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遇。电商带动金融下乡,比如蚂蚁金服下沉农村,带动了消费扶贫。如今的消费扶贫很多是通过电商渠道来实现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通过以买代帮,既消费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同时也帮助了农民,这是非常好的形式。
汪三贵:电商平台应充分提高组织化程度
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过于分散,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电商平台恰恰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表示,最直接的解决方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生产适度的集中后,通过阿里村淘的合伙人、拼多多的新农人等互联网上少量的组织者,在生产过程中组织农户,并带着农产品返回电商平台,这种方式对解决生产过于分散的问题非常有效。另一方面,农村生产过程中金融服务是一个重要问题,越是偏远、贫困的地区越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但如今通过京东、阿里提供的金融服务,把金融扶贫的理念输入贫困地区。如此一来,电商对脱贫和乡村振兴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王玉斌:产业是电商扶贫的最后落脚点
“脱贫攻坚这两年进入了攻坚拔寨阶段,电商扶贫的最后落脚点还是在产业上,产业扶贫是可造血扶贫模式的关键一环。”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王玉斌如是说。
他认为,电商扶贫有很多优势,门槛比较低。电商平台利用技术、资本、信息、渠道的优势,改变了小农户分散、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农民能够卖个好价钱,使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进行消费,让两头都能够受益。通过电商的大数据来梳理信息,分析市场需求什么,反过来又能够促进供给侧改革,使农民生产的时候可以调整结构,进行转型升级。
郭琦:依靠數据支撑来做精准扶贫
每日优鲜副总裁郭琦认为,每日优鲜在扶贫过程中发现,之所以过去有很多贫困县的主要农特产品甚至是加工食品不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产业,不能带动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脱贫,归根结底是这些地区乃至于具体到这些产业缺乏相关的竞争力。每日优鲜在扶贫这件事情上做的不是简单的帮人卖农产品,而是希望通过平台直接面对C端消费者的终端销售数据,因为他们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
“我们希望通过自身掌握的数据,比如某一款菜的挂单率、点击率、下单情况、质量、复购率等等,类似于终端的数据情况。我会把它进行相关的数据输出,传递给上游合作产地方,然后直接根据用平台的订单达到相关等级以后的需求来跟上游产业合作方做相应的合作,继而带动该区域的产业和贫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郭琦说。
张帆:唯有跑通商业模式才能实现扶贫的真正价值
亿欧公司副总裁张帆就“电商扶贫”四个字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他认为,“电”是手段,代表当下一系列新的基础设施,包括AI、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物流体系带来的新流通等内容,电商扶贫一定是基于“数字经济”之上开展的商业活动。“商”是内在规律,是指所有的“扶贫内容”必须遵循商业的本质和规律,使得扶贫活动能够与商业活动之间建立正向反馈的作用机制。“扶贫”是目的,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慈善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唯有把商业模式跑通,帮助生产者实现可持续式的商业运作,才能实现“扶贫”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