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贫,奔上小康路
2020-02-07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蓝天映衬,艳阳高照,一望无际的葡萄架迎着微风摇摆着碧绿的叶片,原野中弥漫着特有的玫瑰清香。一片片的葡萄园中充满了生机,成串的葡萄宛如绿宝石般悬挂在枝头,而穿梭忙碌其中的正是喜获丰收的葡农们。
这是湖南澧县,是被誉为“葡萄爱马仕”的优秀品种“阳光玫瑰”的重要产地。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葡萄有了另外一种“新滋味”——当地葡农会相互聊起他们新掌握的一些知识,比如葡萄的品质化、标准化种植技术,怎样储存和包装会更好地保鲜,甚至哪里的市场更火等。这些以前曾经很少触及的“新话题”来自于一年多在京心助农项目中学习到的知识,而这些贫困葡农的收入也随着这一电商助农项目的落地发生着变化。
不光是京东开展的京心助农,还有阿里巴巴的村播计划、拼多多的多多果园、苏宁的电商扶贫实训店、线上中华特色馆以及直播带货、C2M等诸多农村电商项目和模式均在深入实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朴实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要义,道出了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成效如何切实关系到老乡们是否实现了“小康”。
自2012年开始,我国的一些电商平台开始布局农村市场,为脱贫攻坚按下“快捷键”。作为较早进入农村的电商项目之一,农村淘宝目前已经孵化培育出160多个区域农业品牌,上线300多个兴农扶贫产品和23个淘乡甜种植示范基地,超过100万的农民网商入驻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京东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面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上线贫困地区农产品超过300万个,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9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109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其中电商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也要看到,扶贫助农是一个拥有众多环节和关键控制点的复杂链條,哪个环节的缺失都会让助农效果打折扣。在实践中既不能把简单的电商活动等同于电商扶贫的长效机制,也不能一窝蜂地把电商扶贫当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更不能任由良莠不齐的从业者滥用“助农”标签去毁农伤农。
聚焦贫困主体,体现精准要义,培育电商人才,激发内在动力,这是“电商+扶贫”的必由途径。西汉人杨雄在其《逐贫赋》中幽默地对贫困说“舍汝远窜”,而今天的中国正在协同发力,植入互联网基因,力推地方农业产业的品牌化升级、电商化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在网络时代能够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