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特色农机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02-07王伟娜郭志军
王伟娜 郭志军
随着全市农业干部进基层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在三门峡市的一些乡镇(社区)发现当前在特色农机补贴过程中存在一些“短板”问题。如核桃深加工所需的脱皮机、榨油机没有列入补贴目录;花椒采摘、苹果采摘等所需机械市场供应仍属空白。进一步调研又发现:非常适合食用菌生产过程所需的机械近几年又被移出了补贴目录;当我们试图联系特色农机研究或生产企业时又无从下手等等。而且我们相信这些“短板”问题在三门峡市具有普遍性。经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学深悟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目的及意义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是中央和地方财政为鼓励和支持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农民节本增效而设立的专项资金。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内容。自2004年开始到2018年,已经连续执行了16年。中央财政下达给河南省的专项资金逐年增加。已由2004年的245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近19亿元,补贴机具的种类也随之增加,已达到12大类38个小类104个品目。三门峡市分配到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现在也基本稳定在2000万元左右,而且已连续2年资金节约流转到下一年使用,出现了农民急需的特色农机设备要么没有产品,要么没有被列入补贴目录而使中央下达的补贴资金用不完的怪现象。如果第3年再出现资金结余,上级势必会减少资金分配额度,形势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下力气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
首先,要突出“特色”二字。三门峡市在河南省的农业定位就是“特色农业强市”。目前特色农业年收入已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70%以上。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大枣、桃、杏、樱桃、山楂、李子、梨、葡萄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还有核桃、板栗、花椒等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三门峡市的农业不仅在河南省具有特色,而且在全国也是很具特色的。但是农机装备在这些很具特色的如:果树种植及生产过程中,仅仅停留在个别环节上,机械化普及率还不足20%。可补贴的面还有许多,大有潜力可挖。
其次,要突出“适用”性。特色农业所需的农业机械没有被列入国家、省级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虽然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也与我们掌握情况不够,向上反映不及时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经常性地深入到田间地头去,到农民家中去,关注特色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每个生产环节所需机械作出预判,利用我们掌握的技术信息资源,提前去考察、引进、演示、推广一些适用的特色农机,尽快补上需要与供应之间的“短板”。
其三,要增强“危机”意识。大量的事实表明,特色农业机械短缺或得不到政策扶持已成为打造特色农业强市的一大制约因素。加之近几年河南省又将食用菌生产所需特色机械移出了补贴目录,一度也将滴灌机械移出补贴目录,这对我们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特色农机极具考验,增加了工作难度。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今年已是第17个年头,还能再实施多少年?虽是未知数,但总要有个头儿。如果我们不抓紧对特色农机进行补贴,三门峡市农机化水平就会远远地落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势必拖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后腿。上对不起党和国家,下对不起三门峡市的广大农民群众,是很危险的!
二、多管齐下,多方努力,促进特色农业机械快速发展
首先,积极向上反映,争取政策支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习总书记一再强调,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要顺应农民所期盼,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活富裕为根本。目前,已经形成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全党全国高度重视支持“三农”工作的良好局面。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历史契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着力开创三门峡市发展特色农机、服务特色农业的新局面。争取政策支持是关键一招。我们要抓紧时间向上级汇报我们的实际情况,力争在短时间内将已经移出补贴目录的农业机械重新列入,争取将特色农机购置补贴单列出来,只要是经过鉴定,性能优良非常适用的特色农机实行应补尽补的特殊政策。
其次,三门峡市级、县级财政也应拿出资金,对一些仅适合三门峡市特色农业生产的机械实行补贴。这主要是针对农民在生产实践中自主研发的科技含量不是很高,但非常简单适用的制造环节进行补贴,是对中央、省级财政补贴政策的有益补充,而且十分必要。
其三,我们自身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及时清理、取消农机购置补贴申请过程中不必要的限制性规定,推广使用手机APP(含人脸识别)等信息化技术,开展非现场补贴申请、补贴机具、核验预约等服务,因地制宜开展补贴办理“一站式”进村入户等服务,加快实现购机者申领补贴“最多跑一次”。还要加强引导与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补贴产品目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让农民朋友在谋划产业发展时与政策的契合度最大化,避免走弯路。
其四,农机管理部门与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科研院所的主动交流对接。20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将农机专业调整为“长线”专业,原有的地(市)级农机科研所都被改成了推广站,省一级农机研究机构也少之又少,实际上也名存实亡。仅剩的国家级农机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又倾向于高、精、尖的高科技產品,这是造成当前市场上急需的非常适用的特色农业机械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时间上越来越紧。到那时,不可能让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的农民还靠双手去从事所有的生产劳动。所以我们农机部门要抢抓机遇,坚持走出去,及时地多与为数不多的农机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主动对接,为他们提供当前和今后在特色农机方面的需求动向,促使加快特色农机的研发生产过程,从而加快特色农机化进程,促进特色农业强中更强,稳定农民脱贫致富,快速实现小康!
以上所说,仅一家之言,难免存在不少谬误。肯请同志们多提批评意见,以利共商、共谋、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