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圆壶”的艺术设计

2020-02-07王国新

山东陶瓷 2020年6期
关键词:壶嘴方圆壶盖

王国新

图1 方圆壶

诞生于中国江苏宜兴的紫砂壶艺术源于中国人对美的渴求,源于人们对吃茶艺术的“痴”。饮茶习惯在中国自古有之,人们不仅在培育茶园与烹制茶叶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也开始思考茶壶对于吃茶体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茶道文化兴起并远传海外后,用于茶道活动中的茗器已相当丰富且细化,人们对能保证茶叶完美品质,精美非常并有着文化感的茶壶的渴望与日俱增,紫砂壶艺术就是这样诞生的,图1“方圆壶”是一件古典气息颇为浓厚的紫砂壶作品,通过“方圆壶”我们可以了解到紫砂壶线面结构与一些紫砂壶装饰的特点,以及“方圆”二字之中所体现的紫砂壶创作标准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

“方圆”二字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与一种哲学思想,“方圆”在中国人的理解中就是极致的平衡与对称,是中国人和平和谐观念的体现,在紫砂壶艺术创作中,几乎任何一件作品都不乏“方圆”美感,这是保证紫砂壶实用功能的造型要点之一,最能体现方圆造型特征的就是方器与圆器两大类。

“方圆壶”从整体造型上看与方与圆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它的八字形壶身更接近曼生十八式之中的“石瓢壶”,这也是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造型之一,因具有独特的张力美感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方圆壶”首先在造型上继承了石瓢壶的一些特点,壶的上部要明显较下部窄小,下部宽大平衡,使作品重心沉稳扎实地落于其中,保证作品外在的平稳与内在气韵的均衡。宽大的底部下面镶嵌上一个薄薄的圆形平底,使壶身底部边缘与所接触的平面能够产生一定的距离,有利于保证壶体结构的独立性,在视觉上更加清晰明朗。薄薄的圆形壶盖与壶底部产生了一种造型上的对称,使作品结构更加整齐,不会产生参差不一的无序感,在灵活变化中坚守着有迹可循。壶盖边缘与壶颈部相接处特意以子母线进行强调,使壶体结构不至于因线条简单而过于单薄,以子母线的凸出使作品硬朗化,诠释出富有张力的美感。壶盖中央运用圆珠形的壶钮,简约朴素又不失精致。从作品整体的造型看,子母线、壶盖与壶钮最能体现方圆特征,造型端正介入“方”,身形圆融即为“圆”,将紫砂壶艺术那种细致流畅的工艺手法展现地极为精到,红润细致的泥料更加强了作品的高贵气质,壶味浓厚悠长。

那么壶身又是如何体现方圆之美的呢?可以用对称、均衡来回答。此壶壶身的线条可谓是“不走寻常路”了,两侧的线条还算平直,底部的线条则有着明显的起伏感,使原本较为单一平直的壶面在视觉上产生两个平面共建的效果,有了方器棱面结合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方”的特点。壶底部两角圆润自如、饱满光滑,在结构上是相对称的,这一部分结合壶盖部分的设计所体现的便是“圆”。手工艺人并没有通过外在的整体造型来体现方圆,更注重体现作品内部结构的对称感与平衡感,方圆的引申意义就是一种均衡感,手工艺人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增强了线条的灵活性,打破了人们对方圆造型的基本认知,在创作思维上实现了创新,吸引人们将注意力向作品内部结构转移,而不是仅仅通过表面形态略知一二即可,欣赏者们必然要思考,为何此壶能称为“方圆壶”,加深了欣赏者与作品本身的沟通,体会紫砂壶线面结构的智慧与作品雍容典雅的气质特点。

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也是能够体现方圆美感的部分。壶嘴采用了利落的直嘴,造型清晰分明,在壶嘴上可见清晰纹线,是根据壶嘴走向设计而成的,强化壶嘴结构特点,以直线运行促成“方“。把手是由曲线构成的环形,把手本身是具有棱线效果的,围成的环形端正标准,达到了方圆相融以促成“圆”。壶嘴与把手在紫砂壶之中尤为重要,在此壶之中更起到了强化主题的作用,将紫砂壶艺术的方圆特点具体化。把手上端带“飞”,使作品神采奕奕,更显姿态从容潇洒。

“方圆壶”在壶面中结合了阳刻装饰,所刻内容为中国古字体书法“长乐未央”四字,意为长久的欢乐,永不结束。手工艺人在制壶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是长久的,欣赏者们在一步步探索作品“方圆”之美所获得的快乐也是长久不会消散的,作品在手工艺人心血注入的过程中以及被欣赏的过程中以达隽永,传递着中国人对于“方圆”的理解,以及紫砂壶手工艺人非凡的创造力。作品简约的线条勾勒出左右对称与上轻下重的均衡美感,在节奏的均匀变化中展现作品的和谐之美,手工艺人凭借非凡的创造智慧促成了“方圆壶”造型的新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紫砂壶艺术的造型表达。

“方圆壶”是十分传统和经典的造型,手工艺人赋予了作品一个有些新奇的艺术主题,引领人们穿透作品外壳以细致观察作品的筋骨,感受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与方圆的智慧,本文主要对作品造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作品造型特色,感受了紫砂壶艺术别样的造型魅力。

猜你喜欢

壶嘴方圆壶盖
十月打了霜
大禹治水
伪造的情书
撞不周山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
历 练
制怒
壶嘴的曲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