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知足常乐”壶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智慧

2020-02-07吴晨之

山东陶瓷 2020年6期
关键词:壶嘴手工艺紫砂壶

吴晨之

图1 知足常乐壶

紫砂壶,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又十分迷人的名字,从古至今一直牵动着许多中国人的心,在一些外国人的心中,紫砂壶也堪称完美,日本明治时期的商人兼收藏家奥玄宝就曾在其所著的《茗壶图录》中竭力地赞美了紫砂壶,这说明了紫砂壶“紫玉金砂”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卓越的性能、精湛的做工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紫砂壶在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特殊性,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璀璨于世界东方的魅力。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图1“知足常乐”紫砂壶,首先从整体上看,作品造型简约整洁,底部有三足做支撑,竹节图案明显,决定了作品具有传统与自然韵味;其次,从作品命名来看,“知足常乐”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亦是中国人民族心理与生活态度的反应,决定了作品具有文化与生活启示意义;最后,以“竹”来表“足”,是汉语中的谐音,又使作品充满智慧与趣味,将抽象的“知足”表现地更加具体和简单。如此简单的一件壶,欣赏起来是非常丰富的,我们既是在赏壶,也是在探索壶的奥秘。

“知足常乐”壶的基本结构来源于经典的三足鼎造型。鼎在中国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礼器,它的造型结构,尤其是三足的设计极有参考价值。紫砂壶艺术诞生后,对鼎之三足多有借鉴改良,能够在紫砂壶的儒雅随和之上增添些庄严端正,以显紫砂壶的多样气质。红润细腻的壶身更为作品增色不少,质感喜人。

“知足常乐”壶身为经典的紫砂圆器造型,整体圆润玲珑,线面之间的结合具有张力,使小巧的壶大有稳重庄严之气,结合圆圆的身形,又非常可爱。壶身微扁,能够突出饱满的感觉,圆器制作关键在于一个“拍”字,整个壶身的外部线条要有连续感,一气呵成不能有所延宕,才能使壶身气韵平稳地流动,显示作品的朝气。壶身底部三只小小的三角壶足非常可爱,它们与壶身以巧妙的角度镶嵌起来,以小小身姿和团结的力量支撑起较为庞大的壶身,看起来也是稳若泰山,足见三足结构的智慧性。

中国人认为圆形是象征吉祥如意与圆满完美的几何形状,此壶以圆形为壶身所体现的就是“足”,我们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就是“知足”,这是手工艺人从造型上对主题的呼应。三足造型已不仅限于紫砂壶艺术的范畴,更使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性得以彰显,使作品更有传统气派。对于紫砂壶来说,对传统的继承必不可少,这已是紫砂壶制作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承前启后中延续的是紫砂壶艺术的历史。

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造型简练,是紫砂壶中的常见造型,手工艺人在壶嘴与把手上进行了竹节装饰,对自然之竹模仿逼真。“竹”所对应的是“足”,手工艺人将汉语发音中的谐音带入壶中,这是十分有趣的,为作品增添了自然气息,也是中国文化智慧的体现。人们在欣赏这件作品时先是“知竹”,竹的文化象征意义人们皆比较了解和认同,想到竹在环境恶劣中仍能傲立生存,我们又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又怎么能不“常乐”呢。手工艺人用竹的装饰使人多得了一份知竹的清雅享受,在聆听竹语的过程中懂得知足常乐的含义。

圆盖简朴精美,子母线明快俊朗,与壶身处的灯草线相映衬,使壶身上部的线条更密,整件壶就不是“平铺直叙”的,上下节奏的变化能够衬托出竹的生命气息。壶盖中央的壶钮造型奇特,配合着壶嘴与把手的设计,使作品的整体外形更加整洁有序。

为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突出作品的文化智慧,手工艺人在壶面上雕刻精细的竹叶,到此为止壶中竹的形象就非常清晰了。通过鲜明的竹形象,人们联想到知足常乐,并进一步过渡到精神道德的层面,联想到那充满智慧并关注人生的中国哲学,陶冶了情操,才能理解何为知足,自然也就能常乐了。

《老子》有云:“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常乐是人们生活应该秉承的态度,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我们总是在追逐些什么,当看到“知足常乐”壶时,我们会为它的自然气息与文化智慧所感染,暂时停下脚步,去找寻生活中的小幸福,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知足常乐”壶的立意是比较新奇的,手工艺人以竹进行表现体现了对自然的关注,对于知足常乐的个人见解。本文对作品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去体会知足常乐的含义,揭示了作品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智慧,用此壶能够品茶香,听竹语,知足常乐尽在壶中!

猜你喜欢

壶嘴手工艺紫砂壶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