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与膀胱药物灌注在腺性膀胱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0-02-07李永强
张 展 李 瑜 李永强
(郑州颐和医院泌尿外科 郑州 45000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因膀胱上皮黏膜增生病变导致的疾病。目前,随着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得腺性膀胱炎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腺性膀胱炎目前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针对腺性膀胱炎采用的治疗方法较多,治疗效果不一,采用外科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较高,已成为十分棘手的临床问题[1]。本次研究就经尿道电切与膀胱药物灌注在腺性膀胱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的7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10例,女29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7.36±8.69)岁。实验组男11例,女28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6.89±7.55)岁。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可开展科学的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膀胱镜检查以及病理活检均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以及尿痛等症状,所有患者在用药控制感染后均开展膀胱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膀胱颈口、膀胱颈以及三角区。病灶均呈现不同程度呈现乳头状瘤样、乳头样水肿、绒毛样增生、水泡样以及出血斑等。所有患者均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责任同意书[2]。
排除标准:排除不愿意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相关性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确定患者的病变组织,将电切固定在1~2cm范围内的膀胱黏膜,切除深度为黏膜浅肌层和黏膜下层,术后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大约在7d。实验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联合膀胱药物灌注治疗,术后7~14d开始进行膀胱灌注,可将30mg吡柔比星加入40ml生理盐水中,同时可安置导尿管,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排空患者的尿液后,进行膀胱灌注治疗,患者取合适体位,主要有俯卧位、仰卧位和左右侧卧位,每一卧位保持10min,使得患者的膀胱粘膜能够充分接触药物,之后严密检测患者肝肾功能和白细胞数量,每周灌注1次,连治1个疗程,2月为1个疗程[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效果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逐渐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未见改善。不良反应主要有:排尿困难、肉眼可见血尿、排尿时尿路刺激、低烧以及食欲减退。生活质量评分采用QOL展开评分,满分为60分:差<20分;较差20~30分;一般30~40分;良好40~50分为;优>50分[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相对于对照组更高(76.92%),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有效显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3920(51.28)10(25.64)9(23.07)76.92实验组3932(82.05)5(12.82)2(5.12)94.87χ2----5.1859P----0.0227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实验组63.2±3.145.9±4.261.7±4.852.1±4.5对照组51.9±4.738.6±5.252.8±4.958.6±3.7t16.1818.80410.4608.995P0.0000.0000.0000.000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排尿困难1例,肉眼可见血尿1例,排尿时尿路刺激0例,低烧0例,食欲减退0例)发生率5.1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排尿困难2例,肉眼可见血尿2例,排尿时尿路刺激2例,低烧2例,食欲减退2例,)发生率25.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膀胱炎病因包括化学物质、环境因素及其他致病因素的影响,病因复杂,但尚不十分明确。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出现癌变的情况,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5]。
膀胱灌注治疗主要是在患者术后利用化疗药物对膀胱展开灌注,使用药物吡柔比星可抑制DNA转录和复制,同时杀死炎症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吸收性好。手术切除作为治疗膀胱炎患者的一般方法,与膀胱灌注治疗进行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价值。上述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相对于对照组更高(76.92%),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2%低于对照组25.64%,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经尿道电切汽化治疗腺性膀胱炎同样具有较多的优点,该项方法简便、出血少以及痛苦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因此,临床上需要定期做好膀胱镜检查,并且及时发现且治疗,改善预后[6]。
结合上述研究,采用经尿道电切联合膀胱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采纳。